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易错考点专练:语言表达之不明语句补写方法(全国卷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在古代,风筝①,作为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而在现代,风筝则有另外的作用,人们放飞风筝不只是为了娱乐,②,风筝包含了希望和祝愿,比如蝙蝠取“福”字谐音,放飞五只蝙蝠代表了“五福临门”,放飞更多只蝙蝠代表着“多福多寿”,而红蝙蝠寓意③。
板鹞风筝起源于北宋年间,因其体型硕大无比、平整如板而得名,它融扎裱造型、配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工艺于一体,放上天“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抑扬”,故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1.①在军事方面发挥作用②更是寄托美好向往③洪福齐天
2.画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板鹞在空中发出的声音比做“空中交响”,突出其响亮、起伏多变的特点,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作为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可知是说风筝在军事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空由“风筝包含了希望和祝愿,比如蝙蝠取‘福’字谐音,……放飞更多只蝙蝠代表着‘多福多寿’”可知风筝寄托美好向往,由前文“不只是为了”可知这里句式可以采用“更是……”,综合起来可以填:更是寄托美好向往。
第三空风筝的寓意一般是谐音,“红蝙蝠寓意”的“红”“蝠”谐音“洪福”,可以填:洪福齐天。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空中交响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板鹞风筝在空中发出的声音比做“空中交响”,“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抑扬”,交响乐是一种规模庞大、音响丰富、彩绚丽,富于戏剧性和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突出其响亮、起伏多变的特点,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易错点警示】
不明补写语句方法
补写语句的题目经常会因为不明答题步骤和忽视前后内容关联而不能正确答题。
【易错点快攻】
对策
(一)不明答题步骤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儿歌歌词 (二)忽视前后内容关联
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根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要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根据与上下文相关的词语、句式推导出所要补写语句的句式线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虎皮鹦鹉怎么养江苏中考成绩查询时间 【易错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食物过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从理论上讲,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应该食用,但目前没有绝对的规定。如果过了保质期,一般在食品贮存条件达标、包装完好、香味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也是可以食用的。
其实,在保质期内,①。比如奶粉打开包装久了会出现结块的现象,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潮发软等,这些食物结块、受潮等现象都是物理变化。食物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是口感会差很多。化学变化过程,主要包含脂肪的酸败、食物本身的酶催化水解等,②,例如酸味、馊味等,可能会产生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生物变化是指微生物的繁殖,以及微生物毒素的分泌。如果食物发生了生物变化,最好尽快丢掉,不可再食用了,否则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因此,保质期内的食品也不一定就是安全的。保质期只是生产厂家给消费者的一个食用口感和安全性的最佳承诺时期,食物的保质期还与食物的贮藏条件和包装有关,如果没有按照厂家标注的贮藏条件保存,或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被虫咬,或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等不可抗力的影响,③。
不过,在食物超过保质期短时间内,如果食物未发生霉变、酸腐、异味等质量变化,仍
科学发展观要求可食用,但不建议食用。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如何开发票 【答案】
1.①食物会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变化②会使食物的气味发生变化③食物可能会提前变质
2.①文段开篇提出“食物过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的疑问,紧接着从理论上和实际情况两方面进行了回答。②突出(强调)主要内容,又引发读者思考③使表达富有变化(灵动;不呆板;不平铺直叙)。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后文“这些食物结块、受潮等现象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主要包含脂肪的酸败……”“生物变化是指微生物的繁殖,以及微生物毒素的分泌”可知,后文是对物理、化学、生物变化的解释,根据第一段内容可知,此处主语是“食物”,故此处是说食物会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变化。
②这一句主要写“食物的化学过程”,根据后文“例如酸味、馊味等”可知,是要把食物的化学过程与“气味”联系起来,即化学过程“会使食物的气味发生变化”。
③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保质期内的食品也不一定就是安全的”,即可能没过保质期就已经变质了,根据前文所说的贮藏条件的差异可知,是指遇到这些情况,就可能在保质期内变质,填写为“食物可能提前变质”。
灵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作者先提出问题“食物过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提出这一疑问能引人注意,还启发读者思考这一问题,引出下文作者自己的回答。
“从理论上讲,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应该食用,但目前没有绝对的规定。如果过了保质期,
一般在食品贮存条件达标、包装完好、香味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也是可以食用的”是自己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这部分内容突出强调作者认为实际情况下是可以食用的看法,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话文学”,顾名思义是指一种“说了但又好像没说”的文学语言,在近期受到网民的强烈追捧。“废话”的生成,多采用单位转换(“一日不见,如隔二十四小时”)、①(“上次看到这样的视频还是在上次”)、同义替换(“这西红柿一股番茄味”)、语态转换(“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岸被春风绿”)、矛盾对冲(“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等方式,简单且便于模仿,网民在不断创作中能够收获乐趣,从而推动“废话文学”流行。
观察“废话文学”频繁出现之处,可以发现其多为影视剧评论区、弹幕等互动区域,所针对的内容往往是制作水平低下的文化产品、充满槽点的文章、千篇一律的短视频等。看得出网民针对“一塌糊涂、言之无物”的内容学会了“用魔法打败魔法”,使用废话梗这种“幽默的嘲讽”进行吐槽,②,也显得相对文明。
适度玩梗,能够活跃气氛、放松身心,③,坏处则随之而来。正如不少网民担忧的那样,“废话梗”本质上信息密度极低,毫无营养可言,当流行的浪潮褪去,“废话”不再别开生面,而是成了嚼之无味的甘蔗渣。舆论空间更需要真知灼见,而过度的“废话”易造成语言空洞和信息贫乏的不良影响。因此内容生产方和有关部门应当据此反思,提高内容质量,以优质的内容回报网民,提升网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每点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3.(1)同义反复;(2)既是对不良内容的批判;(3)但是一旦过度。
4.(1)“废话文学”的概念以及流行的原因;(2)“废话文学”的使用区域;(3)“废话文学”的弊端以及治理措施。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