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解地震预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
大的地震发生过程中,每次大震前都有一些异常现象,特别是有丰富的宏观前兆现象。例如井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变味、陡涨、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开花结果等。由此众总结了如下谚语:
测防搞预报 宏观异常很重要
井水忽高又忽低 变变味冒气泡
果树提前把花开 植物反季发芽早
骡马牛驴不进圈 狗上房屋狂吠嚎
老鼠蛇子和家兔 纷纷出洞向外逃
最炫名族风歌词鸟不进窝鹅鸭飞 家养金鱼上下跳
地声地光很怪异 这是它们来预报
宏观异常排干扰 方法简单效果好
在大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异常变化特别丰富和突出。人们对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在很早以前就有所认识。据资料和近40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强震震例统计,震前有异常反应的动物已有100多种。一般说来,动物在地震前大多为惊恐反应,像遇到敌害,极度紧张,少数表现为抑制型,表现为委靡不振。我国历次震例表明,动物异常超前时间多数在24小时左右,震前11小时动物异常的频率会有所增高,震前2~3小时达到高潮。为什么爱会让人变残缺
有些大震有地声、地光现象,地声、地光现象比较复杂,很难做出确切描述。一般而言,
与人看惯的光象、听惯的声音不一样,让人感到怪异甚至恐惧。地光的特点: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它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球状光、片形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多样,呈红、白、紫、橙等。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另外还可能有天气骤冷或骤热,出现大风、大雨、大雪等变化。
1986年2月9日至8月16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德都发生的中强震,2005年7月25日,大庆市林甸县发生的5.1级地震,震前都出现过狗狂叫、叼狗崽搬家,鸡鸭晚上不进窝、惊叫、乱飞;老鼠不怕人、惊恐乱窜等动物习性异常的现象。因此,发现这些宏观异常现象的测防人员要及时上报,对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至关重要。
地震预兆指的是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天气反常等现象有关,可以通过一些科学或生物、地理知识来预测地震。
什么是车损险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3、动物反常的谚语
全国连锁火锅店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中秋节古诗30首蜜蜂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4、地声
小额贷款条件大震声发沉,小震声音发尖;
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
响的声音短,地震在近旁。
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我国震区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 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震应该说明的是,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动物在地震前主要有哪些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2.动物的反常表现类型:
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3.不同类型动物的异常特点:
穴居动物:指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蚯蚓等.震前异常行为主要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结队,四处窜逃,惊叫,惊慌或呆痴等.像鼠类,在震前成出洞,四处窜逃,不怕人和猫等.
水栖动物:指江河池塘中的鱼类以及蛙类等.震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浮头昏迷、打旋翻肚、翻腾跳跃等.
地面动物:指的是牛、马等大牲畜和狗、猪、羊、兔等家畜.震前这些动物一般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焦躁不安、嘶叫乱跑、萎糜不振、不进食、不进窝.而狗则更多地表现为漫无目标地狂跑狂吠,向墙脚刨洞.
飞行动物:指的是家禽及常见鸟类和昆虫.它们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符合常规的成惊飞惊
叫,不进窝巢栖息、呆滞无神、不思寻食等.如鸡往高处惊飞栖息,鹅鸭赶不下水或下水后惊飞上岸等现象.
4.动物震前异常反应有哪些主要特征?
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
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以便分析处理,不得根据不确凿的依据误传地震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