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1.86升等于多少毫升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和学术概念之一,由“中华”和“民族”两部分构成。“中华”是中国固有词汇,其词义虽历经变迁,但仍相对稳定。“中华”二字有两层含义:第一,中华民族起源和生息于同一片中华大地;第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断壮大的机理是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
第一,何谓中华大地?中华大地东起兴安岭,北至蒙古高原,西至葱岭,南达海洋,随着历史发展形成了一个自足的历史地理空间。近代以前,世界各大文明都无固定边界,文明边界
随王朝兴袁而盈缩不定。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华大地,也随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兴替而不断变迁。总体而言,从夏商周到秦汉,从秦汉到明清,统一国家的周期性重建和发展,使中华大地不断扩大。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发展,至清代达到高峰,东北地区、正北蒙古、西北新疆,西南西藏与内陆共同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区最终统一起来。如果说,战争前的清王朝版图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逻辑结论,那么,中华大地的历史生
长也至此成熟。近代以后,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国际公法意义上的固定疆界成为现代国家的生存必需。中华大地不再只是中华民族生活空间的历史呈现,更须寻求此历史空间的现代法理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取得了国家形式,中华大地也确立起法定疆域。中华大地从传统天下体系中摆脱出来,不再因王朝兴衰而盈缩不定,从而为中华现代国家奠定了稳固的领土要素。中华大地的历史呈现及其现代法理化,为解决谁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华民族这个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时空框架。中华大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内生息繁衍的人们,无论语言、习俗、宗教、人种等方面
的差异,都是历史和现今的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也主要在此疆域内展开。这赋予中华民族鲜明的属地性。
第二,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五千余年,必有其源远流长、不断壮大的机理,这个机理就是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在中华大地上,不断自发生长和外来融入的文化,只要能为人们提供更好更便利的生活,皆可一律利用,皆是中华
文化的组成部分。多元文化的长期共存和交融,使中华民族养成了兼容并蓄的品质。
不过,文化的多元性,并不意味着历史没有发展方向.多元文化平等相处、互为取鉴的关键是政治统一。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是统一的周期性重建和扩大。追求统一,构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政治文化心理:即以统一为正义、分裂为不义:以统一为理想政治的前提,而历史上的分裂,不过是为更高程度的统一准备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统一,并不建立在某种文化特质基础上,相反,政治统一为多元文化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古代政治早熟,在多元文化的保存上,表现得相当游刃有余。文化的多元性,与其说是一种刻意建构,不如说是固政治统一的自足而造成的文化从容状
态。
(摘编自《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基本内涵与建设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及今,我国固有词汇“中华”的含义有过演变,但总体而言,变化并不大。
B.近代以前,伴随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的兴衰,中华文明的边界在不断地变化。
C.中国疆域随王朝更替而变化,其不断扩大源于封建统一国家不断的周期性重建。
D.中国的政治统一是多元文化平等相处的关键,其为多元文化也提供了基本框架。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论,第二至五段是分论部分。
B.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明确了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华民族”的含义。
梁山伯与祝英台歌词C.文章第二、三段使用对比论证方法论述了“中华大地”的范围是盈缩不定的。
D.文章结尾承接上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统一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基础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大地不应是中华民族生活空间的历史呈现,而应是国际公法意义上的固定疆界。
B.可以说“中华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断壮大”是互为因果的。
C.因为各国都拥有优秀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人,所以每个民族具有兼容并蓄的品质。
D.谁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华民族这一问题因共和国的成立和法定疆域确定而具备解答可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的“三点半”放学现象,给家长带来了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 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
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
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网,7月24日)4级考试流程
愿逝者安息材料二:
逍遥法外 猫鼠游戏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
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幺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
2022年全国统一放暑假是几月几号
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
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