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设计规范
地暖设计规范.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    本文由lzn012521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3.1.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 供水温度不应大于 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 3550℃,供回 水温差不宜大于 10℃。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 3.1.2 的规定。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 区域特征 人员经常停 留区 人员短期停 留区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2830 32 适宜范围 2426 最高限值 28
    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50m 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3.1.4 无论采用何种热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 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 的控制装置。 3.1.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 列要求: 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 计说明、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 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
    2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 热媒参数、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加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 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或工作电 压以及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3
    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 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20W/m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地面构造 3.2 地面构造
    3.2.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 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3.2.2 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
、加热管、填 充层、平层和面层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 可不设绝热层。 2 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和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 部应设置隔离层。 3.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 0.05 ㎡·K/W 的材料。 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应敷 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发
    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10W/m;绝热层与地板间净空不宜小于 30mm 3.2.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 度不应小于表 3.2.5 规定值;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可根据热阻相当 的原则确定厚度。
    3.2.5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mm
    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 绝热层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20 30
    40
    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 C15 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 512mm。加热女人面相图 管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 50mm,发热电缆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 35mm。当地面荷载大于 20kN/m2 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 施。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三:热负荷的计算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三: 3.2 热负荷的计算
    3.2.1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3.2.2 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 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 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 总热负荷的 90%~95%。 3.2.3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 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 3.3.3 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3.3.3 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 0.55 积比值 1.30 1.35 1.50 0.40 0.25
    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
    3.2.4 进深大于 6m 的房间,宜以距外墙 6m 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 负荷和进行管线布
置。 3.2.5 敷设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 损失。 3.2.6 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 可不考虑高度附加。 分户热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 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 间传热等因素 设计部分摘录四: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设计部分摘录四: 摘录四 地面辐射散热量的计算
    3.2
    地面散热量的计算
    3.2.1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qf + qd 3.4.11 3.4.12
    qf=5×10-8[(tpj +273)4-( tfj+273)4] qd=2.13tpj-tn1.31 3.4.13
    式中 q ——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qf —— 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 qd —— 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 tpj ——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tfj ——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n —— 室内计算温度(℃)。 3.2.2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 均应通过计算确定。 当加热管为 PE-X 管或 PB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译文管时, 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 可按本规程附录 A 确定。 3.
2.3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 应将本章第 3.3 节计算的房间热 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损失。 3.2.4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
    3.4.3
    式中
    qx ——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 Q —— 财位在哪里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 F —— 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
    3.2.5 确定地面散热量时, 应校核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确保其不 高于本规程表 3.1.2 的最高限值; 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 它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地面的表面 平均温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3.4.5
    式中 tpj ——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tn —— 室内计算温度(℃); qx —— 单位地面所需散热量(W/㎡)。 3.2.6 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
    的传热损失。 地面散热量应考虑家具及其它地面覆盖物的影响。 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五: 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五:加热管系统设计 3.5 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系统设计
    3.5.1 在住宅建筑中,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户划分系统, 配置分水器、集水器;户内的各主要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管。 3.5.2 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其加热 书房样板间管的长度宜接近,并不宜超过 120m 3.5.3 加热管的布置宜采用回折型(旋转型)或平行型(直列型)。 3.5.4 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计算温度、 平均水温及地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也可按本规程附录 A 定。 3.5.5 加热管壁厚应按供暖系统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可按照本规程 附录 B 的规定选择。 3.5.6 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 0.25m/s 3.5.7 地面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管。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六:分集水器及附件设计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六:
    3.2
    低温热水系统的分水器、集水器及附件设计
    3.2.1 每个环路加热管的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 相连接。分水器、集水器内径不应小于总供、回水管内径,且分 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 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 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 8 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应设置可 关断阀门。 3.2.2 在分水器之前的供水连接管道上,顺水流方向应安装阀 门、过滤器 、阀门及泄水管。在集水器之后的回水连接管上,应 安装泄水管并加装平衡阀或其它可关断调节阀。对有热计量要求 的系统应设置热计量装置。 3.2.3 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旁 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 分水器、集水器上均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七:加热管水力计算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七: 3.7 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水力计算
    3.7.1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 =Pm+Pj 3.7.1-1
    3.7.12
    3.7.13
    式中
    P ——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Pa); Pm —— 摩擦压力损失(Pa); Pj —— 局部压力损失(Pa); λ—— 摩擦阻力系数; d —— 管道内径(m); ι—— 管道长度(m); ρ —— 水的密度(㎏/m3); υ —— 水的流速(m/s); ζ —— 局部阻力系数。
    3.7.2 铝塑复合管及塑料管的摩擦阻力系数,可近似统一按 下列公式计算:
    3.7.21
    3.7.22
    3.7.23
    3.7.24
    dn=0.5(2dw?dw4δ-2?δ) 3.7.25 式中 λ —— 摩擦阻力系数; b —— 水的流动相似系数; Res —— 实际雷诺数; υ —— 水的流速(m/s); —— 与温度有关的运动黏度(m2/s企业性质); Rez —— 阻力平方区的临界雷诺数; kd —— 管子的当量粗糙度(m),
对铝塑复合管及塑料 管,kd=1×10-5 m); dn —— 管子的计算内径(m); dw —— 管外径(m); ?dw —— 管外径允许误差(m); δ —— 管壁厚(m); ?δ—— 管壁厚允许误差(m)。
    3.7.3 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单位摩擦压力损失可按本规程附 C 中表 C.0.1、表 C.0.2 选用。 3.7.4 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的局部压力损失应通过计算确 定,其局部阻力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 C 中表 C.0.3 选用。 每套分水器、集水器环路的总压力损失不宜大于 30kPa
    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2006-05-24 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本科段)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本科段 主考学校: 主考学校: 苏州大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