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措施
供热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措施
郝长征
【摘 要】本文结合供热企业实际情况和本岗位职能工作,针对热力资源浪费问题、个别楼栋达不到采暖要求的温度问题、收费难的问题及供热产业负债或保本经营的问题.经过思考和查阅有关资料,从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高\"节能降耗\"意识;增强技术革新能力,提升\"供热运营\"效率;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控能力;强化收费管理工作,实现发展良性循环;扩大实施\"分户计量\",引入合理收费机制;采取不同管理手段,解决若干\"困扰\"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加快供热企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办法.
【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
【年(卷),期】2018(000)007
【总页数】3页(P99-101)
【关键词】word打分数供热;产业化;思考
【作 者】郝长征
【作者单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金昌 7371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833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大片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寒风呼啸。局部地区的气温可以达到-40℃以下甚至更低。为此,冬季采暖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城镇居民的一项基本生活需求。然而,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形成的职工家庭用热、职工单位交费的畸形的福利供热制度积累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影响了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其改革的迫切程度已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热事业的发展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2003年7月,国家建设部等八部委,颁布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几年来,对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建立按实际用热量收费制度的
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5年12月,在总结试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八部委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原则上要求各地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供热商品化、货币化。以科学合理供热、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以培育供热市场和保障供热能力为基础,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供热新体制,促进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概述
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样的科学技术被称为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又分为供暖工程和集中供热工程。供暖工程是以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任务的供热方式。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力网向城市热用户供应热能的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厂或区域性的锅炉房。热网
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或称为一级管网、二级管网和支网组成。集中供热的优点是: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2、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3、可以减少小锅炉的燃料、灰渣等的占地,改善市容。4、可以减少司炉人员和燃料、灰渣的运输费用,降低运行成本。5、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实现集中供热是北方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供热产业是一种具有公共事业特性和自然垄断特性的服务产业。供热商品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显著特点,如热的传导辐射特点等。因此在管理上应该充分考虑其特性。实施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管理方式。
2 问题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供热企业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问题诸多,但各地情况又有所不同。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四级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2.1 供热管理体制僵化,不利于供热企业的产业化发展
集中供热具有区域性和管网唯一性,属自然垄断性行业。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缺乏竞争机制,经营效率低下。尤其是供热行业收费难的问题,至使供热企业负债经营。而现在仍有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在产权制度、经营机制、用工制度等诸多方面都还没有实现根本性改变,造成企业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僵化,制约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如此循环往复,不但加重了热力用户的负担,也造成了供热成本的居高不下。从表面上看,热力费收费率过低与我国现在经济转制有关。但是从深层次看,实际上是供热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合理,没有把供热服务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来运作。
新款凯越2.2 供热技术落后,不利于实现科学管理
供暖温度标准是多少过去的供热方式是小锅炉遍地开花,冬季供暖各自为政。经过十多年的改造,除个别地方外,目前基本达到了热源集中的目标。然而,在室内采暖系统中,供热管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管串联和双管并联供热方式,在现有建筑物中仍然占据了一定地位。供热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边改造、边扩容的发展过程,必然导致热网设置不完全合理,技术、设置不完全匹配。没有完全实现分级供热、热源集中,二级供热小型化、自动化的先进供热模式。既造成能源浪费,又难以实现科学管理。国家强制要求2000年7月1日以后新建民
用建筑采用分户热计量采暖方式,现有建筑物逐步进行分户改造。目前分户热计量采暖改造,由于涉及面广、改造费用高、施工难度大,仍在逐步改造阶段。而热力网的改造,由于受到城市发展格局的影响,加之投资巨大而难以实现。
2.3 供热收费与能源消耗脱节,不利于供热水平的提高
现行的采暖计费方式是按使用面积收费,供热企业对热用户用热量缺乏必要的计量和控制手段,热用户也无法根据需求对流量和室温进行自主调节。造成的现实是:只要供热面积确定,温度达到要求,你的“热能”损失多少,与我无关。你的供热成本高低更与我无关。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还要你麻烦,要你给个说法。这种方式不能充分体现“谁用热,谁交费”,“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市场原则,抹杀了“热能”的商品属性。这种状况,必然会导致热用户节能意识淡薄,缺乏自主节能的动力,制约了供热节能水平的提高,既造成能源大量浪费又污染了城市环境。
2.4 建筑物节能水平低,造成供热成本高
建筑物的节能水平,直接影响供热效率。由于热具有传导性、辐射性和扩散性,致使保温
性能差的建筑物,无法保持热量,提升温度。进而造成大量的热能损失。如果要强制提升温度,势必要造成供热成本的提高。特别是,建筑物节能水平参差不齐时,更是供热的大敌。保温性能好的建筑物,温度太高,就要开窗散热,造成能源浪费。而保温性能差的建筑物,不能很好保持温度,显示温度低,又要求提供更高温度。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既浪费能源,又增加成本。由于受传统建筑思维、建筑技术、建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市中目前很大一部分建筑物基本上都属于高耗能建筑物。主要表现为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较差。同时供热系统状况也较差。综合效率仅为55%左右。目前存在建筑耗能大、能效低、供热管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差等问题,形成冬季采暖能耗高、供热成本居高不下。
供热企业负债经营的局面长期持续,不利于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3 措施
3.1 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高“节能降耗”意识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开车污的 女生越疼男生越来越快 段子动
朋友祝福短信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就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由此,如果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等组织好宣传工作,开展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组织《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宣传和培训工作;开展节能表彰和奖励活动。切实提高每一个热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节能降耗”意识,在全社会达成为子孙后代“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
吨煤”和“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共识。
3.2 增强技术革新能力,提升“供热运营”效率
锅炉热效率是衡量供热热源系统热能利用率的指标。体现燃料热被有效利用的程度。目前,燃煤供热锅炉的设计热效率一般在75—85%。但在使用时,由于锅炉结构、燃料供应、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使锅炉的运行效率差别很大。好的,能达到设计热效率,差的,燃烧不完全、排烟温度高,各项热损失大,实际热效率不及50%,导致能源浪费,大气环境污染增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