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期中检测语文试题(4月)中国大学专业
本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和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羊(dǔ)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dèng)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B.容不得(shù)缚,容不得关于戏曲的谚语(jì)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hóu)。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
流传下来的许多农(yà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D.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默……定期迁(xǐ)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憾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B.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2022年立夏是几月几号C.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飘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D.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惟幕的一角而已。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C.11月份南飞的鸟,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D.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妙不可言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B.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
C.9日,东部战区继续在台岛周边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新泰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C.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6.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B.《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诗歌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C.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借此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
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下面对选文说明对象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B.物候现象受纬度、经度、高下的影响
C.物候观察要注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
D.决定物候观察的因素
8.删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对语言表达准确性影响最轻的一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B.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C.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D.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B.选文第⑤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
C.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选文在多数情况下都只举了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主要原因是作者对大连、北京、济南、烟台四地非常熟悉。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说明了“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C.选文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事实来说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
D.“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这里的“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1~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
12.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B.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鱼儿的活动、潭底的鱼影,这是由点到面的描写。
C.作者用“佁然”“俶尔”“翕忽”三词传神地写出小鱼的动态。
D.文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澈,都是单纯的景物描写,直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才融入了作者苦闷的心情。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悲凉的心绪。
B.第1段围绕“石”来写,近岸卷石种种形态各异,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
C.第2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主要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是比较优美的,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潭水和游鱼,语言优美,生动传神。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作者在叙述游踪描写景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没有摆脱落寞抑郁的心情,没有从山水中得到片刻解脱。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蒹葭》,完成15~16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五一的朋友圈说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水浒传 人物
A.诗歌每章开头以景起兴,利用兼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
B.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有深化意境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