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论述题和简答
社会职责的政府来解决;2)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会出现两极分化,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为了维护社会,政府必须对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予物质帮助,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3) 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在经济膨胀时期,生产规模扩大,会吸纳大批劳动力;在经济收缩或停滞时期,会出现企业破产和大量工人失业;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也会有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的存在,对这些失去收入的社会成员,必须给予生活保障; N4)市场经济是以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并且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特点的,在生产中需要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劳动者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培养已经不能跟以往一样由家庭负责承担,社会给予保障成为必要;5) 人们由于灾害造成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或由与生俱来的疾病而不具备劳动的人,以及无依无靠的人们,社会对他们有进行帮助的义务。
2、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之间有什么区别:1) 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行政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保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 对象和作用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按规定标准给予物质帮助,商业保险是以个人或全体人民为对象的,按照其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3) 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寡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
少保,不投不保”; 4) 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商业保险机构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 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多少为标准;6) 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3、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几个基本要点: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3) 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4、社会保险的特点: 1) 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来推行;2) 互济性。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3) 储蓄性。按规定纳费形成基金,储
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稳定机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社会稳定机制是指社会的有序发展和良性运行,突出表现为社会环境的和谐及政治局面的团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具有稳定机制作用的“安全
阀”和“稳定器”; 2) 保障功能。使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减少的社会成员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使每个公民都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3)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4) 调节积累与消费的功能。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为“内在稳定器”,它可以对国民收入在积累投资与消费资金方面进行自动调节分配,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5)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6、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1) “统筹分摊方式”。也称为“现收现付”或纳税方式;2) “预提分摊方式”。也称为“储备积累式”或全基金方式;3) “混合式”(或称部分基金式),即前两种办法兼而有之。
青岛往事片尾曲7、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原则1) 安全性原则。即必须保证投资本金及时地、足额地收回,并取得预期的收益;2) 可流动性原则。由于支付保险金等保障待遇的需要,投资要能够迅速地融通、变现和周转;3)
标准差计算公式
贡献;但由于泛福利化和超越国家财力的政府责任,“福利国家”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以至有关人士惊
王菲 走音呼“福利国家”出现危机。危机主要表现为:1) 社会保障开支巨大,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社会保障开支同经济力量的增长不相适应,大部分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开支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人口结构的日益老化,也是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 税收负担沉重,造成社会效率低下,产品成本增加。高税收是福利国家高福利政策造成的直接后果,高税收造成人们不愿提高工作效率、不愿就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降低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阻滞经济的发展。3) 社会保障制度日益缺乏效益,管理日益官僚化。社会保障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导致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日益庞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手续繁琐,影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益;4) 失业问题严重。福利国家的过高、过宽的福利政策,阻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造成失业的原因之一;5) 经济实力不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福利国家,是必须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而由于70年代“福利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滞涨,实行
理体制;2) 从事后补救发展为事先预防。人们已经意识到,事先预防优于事后补救,因此,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制度的实施更着重于消除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3) 从随意的施舍改为有计划的扶持。对那些贫穷和困难的家庭和个人进行分析,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和挖掘其自身潜力,促使其自力更生,即是以济贫为主向扶贫为主转变的标志;
4) 从对少数人服务发展为对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以前的社会保障对象只限于一些遭受生、老、病、残、失业的贫困人,现在的保障对象越
来越趋向于保障全体社会成员;5) 从少数人参与向全民参与发展。社会保障的各种形式,过去主要由政府机关来从事,如今,社会各界各单位也在协助政府推动这些工作,并大力推动志愿者组织从事社会服务,使社会服务成为全民的事业。
10、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1) 随着人口趋向老龄化,必然导致退休人数增加和退休费用膨胀,加重社会经济负担; 2) 随着人口趋向老龄化,必然增加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需求(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较高);3) 随着人口趋向老龄化,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给解决老年社会保障增加了困难。
青春荷尔蒙歌曲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1、老年社会保障应遵循的原则1) 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2) 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3) 分享社会经济发
法,改为由全社会参加老年保险的企业按照统一的缴费标准统一筹集基金,统一支付的办法;2) 建立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个人缴费的规定,扩大了基金的来源渠道,使职工开始树立自我保障的意识;3)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入,实行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改革的形势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4) 建立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制度。这项制度体现了职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权利与义务的一致,对于改变职工养老完全依靠国家和企业的观念,树立社会保险参与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主要是记录企业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情况,并作为发放职工养老金待遇的依据;6) 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老年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的特性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3、筹集老年社会保险基金时,首先要确定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国发[1991]33号文件,这一原则应该是: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按照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
14、影响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因素? 1) 人口年龄结构;2) 经济发展状况。
15、现代发达国家建立的一套相当成熟的失业补救措施的内容? 1)鼓励失业者兴办企业;
2) 组织失业者从事社区工程; 3) 采用“特种雇用方案”; 4) 鼓励失业者进行地区流动;5) 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立夏是几月几日?
16、医疗社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区别1) 医疗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2) 医疗社会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3) 医疗社会保险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4) 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更具复杂性。
17、医疗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给付方式1) 间接医疗服务给付方式电2)直接医疗服务给付方式3) 两种方式的混合体
18、健全和完善我国生育社会保险制度,除应遵循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外,还应坚持什么原则: 1) 保护妇女的特殊权益和保护妇女的基
本权利相统一,既为妇女提供特殊保护,也尽可能为妇女创造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 生育保险制度规定要体现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方针; 3) 对生育价值的补偿应体现社会保险基金三方负担的原则。生育保障的责任,应该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
19、社会优抚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优抚,是由国家及其政府出面对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实行的一种保障制度,它在一切社会保障项目中具有突出的地位。1) 优抚事业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保证; 2) 优抚事业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措施;3) 优抚事业是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 4) 优抚事业具有稳定社会的作用。
20、住房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1) 以商品经济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2) 商品经济兼福利政策的住房保障形式;3) 福利政策兼商品经济的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社会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 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保护贫困者的基本生活,保护劳动力的再生产,保障公民的生存权;: 2) 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社会保障必须有这种保底措施,才能使那些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个人或体得到最起码的保障,而不至于使他们陷入生活无着落的困境; 3) 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救济工作的水平;4)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证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建立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解除人民众的后顾之忧,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也使更多的人在经济上有了安全感,从而缓和社会矛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 1) “三无”对象。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 家庭中有在职人员,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而生活困难的居民; 3) 失业保险期满仍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4)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
23、各国社区服务的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 服务资金采取政府补助、社会集资、个人捐赠、适当收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2) 组织形式采取政府机构与民间机构相结合,政府指导与民间机构的创造性相结合,专业服务人员与志愿人员、社区居民互相服务相结合;3) 服务设施,按社区实际需要,合理布局; 4) 服务项目以社区居民社会生活
目前的社区服务内容繁多,从服务对象上碍的人为对象的服务;另一类是面对社区内全体居民的一般性服务。主要有文化教育和以家务劳动社会化为中心的便民利民服务。1) 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1) 老年人包户服务(2)集体兴办敬老院(3)老年人活动中心(4)老年人综合服务站2) 为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的服务;(1)建立残疾人康复中(2)建立精神病人工疗站(3)伤残儿童寄托和儿童启智3) 文化活动和社会心理咨询服务;4) 优抚服
务;5) 便民利民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