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融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近年来,在技术进步、⾦融深化、客户体变化等⼀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互联⽹⾦融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促进普惠⾦融发展、提升⾦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满⾜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等⽅⾯发挥了积极作⽤,展现出了很⼤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
互联⽹⾦融在为⾦融业发展注⼊活⼒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融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些问题和风险隐患。党中央、国务院⾼度重视互联⽹⾦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党的⼗⼋届五
东华凤九中全会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互联⽹⾦融”的任务;去年4⽉开始,国务院部署开展了互联⽹⾦融风险专项整治⼯作,按照问题导向、分类整治、综合施策等原则,加快清理⾏业“害之马”,有效规范经营⾏为,还互联⽹⾦融⼀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根据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以及我个⼈的观察与思考,当前,中国互联⽹⾦融发展呈现出以下⼏个⽅⾯的特点:
⼀是从快速发展阶段转⼊规范发展阶段。随着风险专项整治⼯作深⼊开展,互联⽹⾦融风险整体⽔平在下降,互联⽹⾦融风险案件⾼发频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业监管规则和要求进⼀步明确,⾏业发展环境得到进⼀步净化。
⼆是⾏业占⾦融总量的⽐重较低,但业务涉众⾯较⼴。以P2P⽹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P2P⽹络借贷⾏业总体贷款余额不到同期⾦融机构⼈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但同时,P2P⽹贷不论是投资端还是借款端,⽤户都在持续稳定增长。
三是业务模式众多,但主要业态发展呈现分化态势。具体来说,互联⽹⽀付发展迅速,商业银⾏占据主体地位,⾮银⾏⽀付呈笔数多、单笔交易额较⼩的特点。P2P⽹贷⾏业整合、退出现象明显,运营平台数量有所下降,成交量与参与⼈数仍稳步增长。互联⽹保险业务扩张较快,创新较为活跃,业务渗透率不断提⾼。互联⽹基⾦销售稳步增长,业务集中在互联⽹货币基⾦销售。互联⽹消费⾦融参与
主体多元化,发展快速,以⼩额、短期的贷款业务为主。
互联网投资互联⽹股权融资发展相对滞后,股权众筹融资监管规则尚未发布,互联⽹⾮公开股权融资实际开展业务的平台较少。
四是互联⽹⾦融“鲶鱼效应”明显。互联⽹⾦融在理念、技术和模式等⽅⾯的创新,促使中国传统⾦融机构不断改变业务模式和服务⽅式,为传统⾦融机构的改⾰发展注⼊了新动⼒。⽐如,据不完全统计,截⾄2016年年末,中国已有互联⽹直销银⾏近60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商银⾏“融e⾏”⽹络银⾏平台客户已达2.5亿⼈,其中移动端动户数达到6000多万。
在当前经济⾦融环境复杂多变、风险专项整治进⼊清理整顿阶段的背景下,互联⽹⾦融发展主要⾯临三⼤突出风险和四⼤体制性机制性挑战。
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是经济下⾏期的经营风险。在当前实体经济下⾏和⾦融风险上⾏时期,中⼩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债务违约可能性增⼤,导致互联⽹⾦融平台对接的主要资产质量下降,逾期率和不良率上升。同时,普通投资者情绪和市场预期波动增⼤,资⾦流不稳定性提⾼,使得平台经营压⼒持续增加。⼆是合规转型期的转型风险。在合规化转型过程中,有⼀部分从业机构试图继续经营,但因前期存在期限错配、资⾦池、⼤额标的等不规范经营⾏为,导致积累的风险敞⼝较⼤,转型难度⾼,⽆法平稳退出,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和⾦融风险。三是风险处置期的次⽣风险。当前,
互联⽹⾦融风险专项整治进⼊清理整顿阶段,由于互联⽹⾦融风险涉众性、交叉性和传染性较强,风险处置过程中可能产⽣跨机构、跨区域、跨市场的连锁反应。
在体制机制性挑战⽅⾯,主要包括:⾏业基础设施有待进⼀步夯实。⼀是⾏业信⽤信息共享机制有待继续加强,融资⽅的欺诈和违约成本较低。⼆是许多从业机构游离于⾦融统计体系之外,特别是资⾦流向⽅⾯基本空⽩,给实施监管和调控带来难度。三是不同从业机构在业务操作、系统运维、产品定价、合同⽂本、合格投资者认定等⽅⾯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监管体制有待进⼀步完善。⼀是分业分段式监管难以适应互联⽹⾦融⾏业跨界混业经营、贯穿多层次市场体系的业务特征,容易产⽣监管套利。⼆是互联⽹⾦融业态众多、模式各异、创新速度快,⾦融风险复杂性、多样性特征明显,给现有监管资源和技术带来挑战。三是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地⽅之间在互联⽹⾦融监管⽅⾯的责任分⼯有待进⼀步细化和明确。
法律制度体系有待进⼀步健全。⼀是现有⾦融管理类法律法规是以传统⾦融机构和⾦融业务为适⽤对象制定的,其适⽤到互联⽹⾦融领域,难免存在适⽤上的不匹配。⼆是现有法律未对以互联⽹理财、互联⽹资产管理等为名的各类互联⽹⾦融公司属性作出明确规定。三是互联⽹⾦融反、反恐怖融资、个⼈信息保护等⽅⾯亟待⽴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待进⼀步加强。⼀是互联⽹⾦融基于虚拟⽹络平台进⾏交易,个⼈信息保护难度加
⼤。⼆是在互联⽹环境下,法律关系主体⼴泛,对于互联⽹⾦融消费者应有的基本权利以及各⽅责任认定缺乏具有统⼀性和适⽤性的法律法规。三是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投资者教育以及投诉处理、纠纷调处、损害赔偿等⽅⾯机制建设还不成熟。上海五一旅游
怎样开通微博账号女士文胸品牌排行榜⾯对上述风险和挑战,需要汇聚监管机构、⾃律组织、从业机构、社会公众包括⾦融教育界等多⽅⼒量,共同研究,提出针对性、系统性解决⽅案。对于未来互联⽹⾦融⾏业发展的主要⽅向和⼯作着⼒点,我有以下⼏点意见。
⼀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为主线,扩⼤有效供给,满⾜有效需求”的战略任务。互联⽹⾦融⾏业应紧紧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产⽣的有效⾦融需求,促进⽹络与⾦融的深度融合、业务与场景的⼴泛结合、技术与流程的有机整合,有效增加⾦融服务供给规模、效率和质量,提⾼互联⽹⾦融供给对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避免过度拉长资⾦链条和脱离实体经济空转。
⼆是以发展普惠⾦融为重点。近年来,我国⾦融业在发展普惠⾦融⽅⾯进⾏了⼤量尝试,取得的成绩有⽬共睹。根据世界银⾏在普惠⾦融指标上的最新数据,中国的⼤部分指标均排在发展中国家前列,账户普及率和储蓄普及率等指标甚⾄显著优于G20国家平均值。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与全球许多国家⼀样,在发展普惠⾦融⽅⾯依然⾯临服务不均衡、成本⾼、效率低、商业可持续性不⾜等
⼀系列全球共性难题。互联⽹⾦融在降低⾦融交易成本、提⾼⾦融资源配置效率、扩⼤⾦融服务辐射半径等⽅⾯具有独特优势,为解决上述共性难题提供了⼀条可⾏路径。去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数字普惠⾦融⾼级原则》,⿎励各国依托先进数字技术促进普惠⾦融发展。
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可以预见,在全球范围内,将会加速形成⼀个数字普惠⾦融的新模式。互联⽹⾦融应抓住数字普惠⾦融发展的良好机遇,赢得更为⼴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以合规审慎经营为前提。⾦融业是⼀个特殊⾏业,存在⾼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内在脆弱性等特点。因此,对这个⾏业的外部规制与监管⼀直是⽐较严格的。互联⽹⾦融为⾦融体系的市场化、普惠化发展带来了新鲜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融发展可以没有边界、创新可以没有规则、业务可以没有规矩。从业机构要认识到“合规也是效益”、“合规也是⽣产⼒”,要按照监管规则、整治要求和⾏业标准,加快建⽴客户⾝份识别、信息披露、资⾦存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反、反恐怖融资等制度,切实提升⽹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平。
四是以提升风控能⼒为关键。互联⽹⾦融本质还是⾦融,没有改变⾦融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互联⽹⾦融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风控做得好不好。从业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融业务风险与技术风险可能产⽣的叠加效应和扩散效应,遵循⾦融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创新导向,建⽴有效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等软硬件条件。在这个⽅⾯,企业内控还应该与法律约束、⾏政监管、⾏
业⾃律、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五位⼀体的多层次、全⽅位风险治理体系,使互联⽹⾦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范围内。
五是以先进⽹信技术为驱动。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深⼊发展,“⽆⽹络不⾦融”、“⽆移动不⾦融”已成为现代⾦融业体系的⼀个重要特征。从业机构应按照“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普惠⽔平、有利于降低⾦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积极开展科技驱动的⾦融创新。我们⾼兴地看到,⼀些互联⽹企业依托⽹络导流和场景优势,不断提⾼⾦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如,⾮银⾏⽀付机构给居民提供了⼩额、快捷、体验良好的⽀付服务,加速了中国进⼊“⽆现⾦社会”的速度。在互联⽹企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传统⾦融机构也加快了⾦融科技创新的步伐,将⼤数据、云计算、⼈⼯智能等技术,探索应⽤于⽀付清算、投融资、财富管理、零售⾦融等领域,注重为客户提供⼀站式、精准化的综合⾦融服务。
六是以开放共赢合作为基础。在公平、开放、联动、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封闭式、割据式的经营发展思路已经很难适应时代要求。各类从业机构应注重结合⾃⾝特点,准市场定位,发挥各⾃优势,建设兼具包容性和竞争性的互
很难适应时代要求。各类从业机构应注重结合⾃⾝特点,准市场定位,发挥各⾃优势,建设兼具包容性和竞争性的互联⽹⾦融⽣态圈和产业链。⼀⽅⾯,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传统⾦融机构拥有良好的
风控体系和定价模式,掌握⼤量交易信贷数据,拥有较好的⾦融专业队伍,能为互联⽹企业提供专业化⽀持,弥补风控、定价等⽅⾯的不⾜;另⼀⽅⾯,互联⽹企业占据⽹络⼊⼝优势,掌握⼩微企业和个⼈消费者的海量⾏为数据,要注重开放客户资源、技术能⼒、⾦融云服务等,为合作伙伴创新⾦融服务提供技术⽀撑。通过传统⾦融机构和互联⽹企业优势互补,提升⾦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质量,实现“1+1>2”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