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哈佛管理案例《苦行僧的寓言》对管理的启示_百度文 ...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哈佛管理案例《苦行僧的寓言》对管理的启示
作者:著名国学专家
标签:企业管理  哈佛商业评论  道德困境  管理案例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有无数次抉择,无论是家庭、事业还是个人情感问题,我们常常会为自己的一个正确的抉择高兴不已,也常常为一个错误的抉择懊悔万分。我们在无数次的抉择中成长,人生的许多悲喜剧也是因为一个个不同的选择而造成的。任何抉择往往都非常困难,我们也常常会处于抉择的困境和反思中。因此,一个看似普通的抉择命题,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摩根士丹利的前顾问Bowen H.McCoy先生的管理文章《苦行僧的寓言》就是人生抉择的一个典型案例。
《苦行僧的寓言》一直被认为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最经典的管理文章之一,这篇文章也成为世界许多大学商学院管理课上的讨论案例,被载入有关道德的多本案例书及教育片中,更为甚者,它成为在美国红十字会和AT&T等组织道德培训中必讲的案例。这篇文章之所以得到如此的评价和重视,是因为它从一个简单的人生故事折射出许多哲学上的思考,无论个人和陕西新华电脑学校
组织都会不停的遇到类似于这个故事中的几个人物的选择,我们清晰的发现,这些选择都与一个命题有关,这就是:组织和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问题。
我们谈论价值观,必须知道什么是价值观。从哲学意义来讲,价值观就是价值主体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价值客体的总的、根本性的看法,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评判特征。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抉择依据。这里的价值主体就是我们每个人及由人组成的组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同样对于由人组成的任何一个组织在成立之初,都应该有一个组织的共同存在目标和价值判断,这就叫价值观。价值观就像前进中的路标,没有它,每个人便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方向,失去了评判对与错的标准,社会上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等诸多不同因素决定了各自的价值观是不同的。由不同价值观的人组成的组织在价值观散乱的前提下必然会出现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对一个组织而言,有无可能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如何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如何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价值观相融合,这就是《苦行僧的寓言》故事所表达的一个中心意思,也正是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了故事中人们对待苦心僧的不同态度。
腊八节祝福语
故事中作者Bowen、人类学家史蒂芬、帕桑、夏尔巴人、瑞士人、新西兰人、日本人在攀登喜马拉雅山旅途中临时组成一个“松散”的团队,虽然大家的目标都是古老而又神圣的、对攀登者有特殊意义的Muklinath村,但是每个人都遇到了环境及身体的困境,随着苦行僧的出现,由于每个人所秉承的价值观不同,所以又出现了不同的道德困境和行为的抉择。首先是新西兰人。是他发现了苦行僧,将他背到了15500英尺处攀登者休息的地方,并以”我们”有向导和背夫更有条件照顾苦行僧为理由,把苦行僧转交给了其他攀登者。作者Bowen和瑞士人则给苦行僧留下一些御寒的衣物后便离开,选择继续攀登雪山。再次是日本人。他们给苦行僧一些食物和水,但拒绝用自己的马托苦行僧到达棚屋。最后是史蒂芬。他是照顾苦行僧最长时间的人,直到苦行僧可以拿石头扔小狗才离开,继续攀爬。以上这些人的共同点是:每个人看似都付出了一点,但付出的都是在自己不过度不便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都没有把苦行僧负责到底,不同的是:照顾的程度不同。人类学家史蒂芬是一个虔诚的教友派教徒所以最负责任,但也没有对苦行僧负责到底。以上攀登者的表现都是基于个人的价值判断做出的行为选择,所以事后当史蒂芬质问作者,由于他们的道德困境和选择致使一个生命逝去时,引起了作者的辩护和史蒂芬的反驳,以至于作者在以后的岁月里都在不停的反思自己行为的价值和抉择的正确与否,这些都是对价值观进行思考所引起的人生选择的困惑。
关于爱情的动漫电影
益母草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里的几个攀登者组成一个组织,把故事中的每个人作为这个组织中的一个成员,我们会发现,在企业这个组织中,常常也会遇到同类问题。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常常因为短期的利益而改变,这些改变对企业的利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显现出来,还有团队与个人利益的选择和平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管理的问题,这大概也是这个故事成为商学院的案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苦行僧的寓言》的故事中我们会思考以下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1. 处理好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对企业至关重要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处理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企业就是由众多人组成的一个组织,企业价值观对于企业来讲,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是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通常,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当企业内绝大部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形成。虽然企业成员的个人价值观不尽相同,但企业价值观必
赢利模式
须有统一性,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主导人的行为一样,企业所信奉与推崇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成为整个企业成员立身处世的共同抉择依据。所以在企业中,个人价值观一定要服从企业价值观。在企业中,企业价值观一旦形成,它是企业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对于《苦心僧的寓言》故事中的攀登者的组织来说,因为每个成员都来自不同地方,所以个人价值观是不同的,虽然在一起做同一个事情,为同一个目标努力,但是没有形成共同的团队价值观,所以很难对一件事情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也很难对一件事物进行正确与否的判断。在一个企业中,个人的价值观只能让位于企业价值观,这样才能形成团队凝聚力。一个企业必须有统一的价值观,而不是所有个人价值观的汇集,所以企业的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不仅有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而且有情感、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精神需求。高层次精神需求一般通过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等形式表现出来。当个体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员工就会把为企业工作看作是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要遭遇顺境和坎坷,一个企业如果能使其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并以之为自豪,那么企业就具有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许多著名企业家都认为,一个企业的长久生存,最重要的条件不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是企业的资本或管理技能,而是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的命运如何最终由价值观决定。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美国社会学家菲利浦·塞尔日利克说:“一个组织的建立,是靠决策者对价值观念的执着,也就是决策者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特殊目标、经营方式和角时所做的选择。通常这些价值观并没有形成文字,也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不论如何,组织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推动、保护这些价值,若是只注意守成,那是会失败的。总之,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所以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领导者与企业员工判断失误的标准,其一经建立,并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就会成为长期遵奉的信念,对企业具有持久的精神支撑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