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沈阳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
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包括七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悠(xián)      汐(cháo)    卖(lòng)    光可鉴(yóu)
B.空(líng)      要(sāi)        环(xún)      穿流不息(chuān)
C.伟(àn)        实(dūn)      叮(zhǔ)      海天空(kuò)
D.笼(zào)      记(zǎi)        衬(yìng)      各得其(suō)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ㅤㅤ
在东北,滑冰是一项有着        魅力的运动。        是踩着冰刀在冰面上轻舞飞扬的曼妙,还是坐着雪车滑行时       2022年立夏时间>口琴曲  深圳车牌摇号  的快意,这些都是来自冬天最慷慨的馈赠。在大自然的鼓励下,东北人民已经          了与寒冷共存的奥秘。
A.特别          无论          风驰电掣          看透
B.独特          尽管          风风火火          参透
C.特别          尽管          风风火火          看透
D.独特          无论          风驰电掣          参透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民歌的体裁非常丰富,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农事号子等。
A.“体裁”是名词,“丰富”是形容词,“民间歌曲”是偏正短语。
B.“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这句中,“结合”作
谓语。
C.“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将“由于”改为“既然”。
4某校开展以“漫步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某班同学分成四组,各展才艺。下面
设计所涉及的经典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取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渔家傲》中的内容,完成书
法作品。
B.选取《红岩》中江和狱友们一同绣五星红旗来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场景,绘制海
报,表现“信仰坚定”主题。
C.选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条件艰苦的工地抢修铁路的片段,进行话剧
表演,表现“青春励志”主题。
降温了怎么发朋友圈D.选取《西游记》中大闹五台山的故事,创作连环画,表现孙悟空反抗封建制度的
斗争精神。
5诗文填空。(5分)
(1)乡书何处达?                                 。
(2)大漠孤烟直,                                 。
(3)谈笑有鸿儒,                                。
(4)                                ,千里共婵娟。
(5)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阅读理解。(55分)
人际关系学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敷浅原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注释敷浅原:古地名。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己亥杂诗》诗中一、二句,诗人借助“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来表达离京的愁绪
和回归的喜悦。
B.《敷浅原见桃花》诗中三、四句,描写燕子衔得桃花,带到彩绘屋梁之侧,这让
落花有了更美好的际遇。
C.两首诗的落花均独具内涵,《己亥杂诗》借其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敷浅原见
桃花》则表现对美的追求。
D.《己亥杂诗》三、四句的语言自然而朴实;《敷浅原见桃花》则构思奇巧,自出心
裁,诗笔明丽。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孔子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
注释南宫敬叔:鲁国大夫。老聃:即老子。苌弘:周敬王大夫。郊社:
祭天地。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孔子南宫敬叔曰       太守(《醉翁亭记》)
B. 则吾                     齐伐我(《曹刿论战》)
C. 于是喟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D. 自周                     始一(《愚公移山》)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2)及去周,老子送之。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访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文中孔子向老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重
点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独善其身的意思
材料一
“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完整的侧面人形,据考证这类人是威武的夏族人。《尚书正义》的注释是:“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可见,中华民族以文章、服饰的华彩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辽宁日报》
材料二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立夏物候农谚表
分期
初候
二候
三候
物候现象
天气温暖,蝼蛄鸣叫
雨水丰盈,大气潮热,蚯蚓掘土而出
王瓜(药用爬藤植物)快速攀爬成长
农业谚语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谷子立了夏,生长靠锄把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注:立夏分为初候、二候、三候,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对节气进行的
细分
——《二十四节气画卷》
材料三
“夏”字含义丰富,有面向南方之意。夏季来临,古代帝王率文武百官在京城南郊行迎夏礼。而民间则是把葱、蒜一类的荤菜系上红绳,挂在门窗上,目的是防避害虫。“称人”则是在村口或门里挂起大木秤,大家轮流称重。司秤人一面报数,一面讲着吉利话。这一风俗体现了百姓追求安乐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夏天潮热,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有吃凉面、凉皮的风俗,是因为夏至时新麦成熟,吃面有尝新之意。
——《节日之书》
材料四
对夏天的观察,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唐代诗人刘禹锡观察到夏天雷阵雨骤来疾
去,写出了《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名句。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国画长卷《荷乡清夏图》是南宋画家马麟的作品,描绘了夏季的湖光山。“夏”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在古人看来,夏季是宽容地滋养万物生长的季节。同时,在春天呵护哺育的生命,只有经受住夏天酷热的考验,才算真正成长于天地间。
 ——《从“夏”中领略成长之意
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完整的侧面人形,据考证这类人是威武的夏族
人。
B. 立夏分为初候、二候、三候,初候之时,天气温暖,蝼蛄鸣叫。
C. 我国民间夏天挂葱蒜、称人、吃凉面的风俗,都有驱虫避害和尝新之意。
D.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夏天的观察。12适逢初夏时节,班级进行“夏之美”主题式学习。某同学收集了以上四则材料,整理
成下面的学习资料卡片。请你帮助他填写未完成的部分。
(四)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味蕾上绽放的思念
春日里和煦的阳光带着一丝慵懒,悠然自若地洒向大地,从来都是不急不躁。熬过了冻土寒冬,微风轻拂之下,世间变得温柔起来。历经蛰伏,万物生长的力量变得无比坚定,草木发新,春菜也跟着尽情舒展,随处可见的青翠绿意,共筑起草长莺飞的诗情画意与鲜
嫩明媚的春日之味。
春天的韭菜,俗语称为“春香”,是难得的鲜香。如若追溯到古时,韭菜是让人心生敬意的祭祀佳肴。《诗经 豳风七月》里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句子,证实了春韭与羔羊肉同样珍贵。所以每年开春,把韭菜安排到餐桌上,算得上是送给味蕾的迎春之礼。
小时候,每当户外冰雪消融,远山渐绿,我就会格外留意后院的菜地。万物复苏是个奇妙的场景,春光所到之处,田间日渐葱郁。但我绝非只为试探春意而来,除了弄春之趣,我的小心思更在于搜寻那些能装进肚子里的春日之味。眼见我日日去田园里踩得一脚泥泞却毫无所获,妈妈索性指点一二,韭菜长高了就烙韭菜盒子吃吧。这下好了,心里的馋虫一下就被勾起,每日的菜园巡视径直变成了探望那一洼杂草间的春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