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特训】古代诗歌阅读 (1)(原卷+解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1)(学生版)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
歌词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县中池竹言怀
(唐)钱起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①人。
【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
B. 诗歌的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
C. 钱起的诗以五言为主,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D. 诗歌末尾引用与庄子相关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心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2. 本诗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3〜4题。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②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③,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鹧鸪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B.《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拟桂花的不凡风度,以花彰显词人品格。
C. 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的主观感受。
D. 同为咏桂,从《鹧鸪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可感受到南渡前后词人词作风格的转变。
4. 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提到了“无情”,你如何理解?请简要阐述。(6分)
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小溪
李纲[注]
脉脉寒溪彻底明,临流聊复濯吾缨。
风微静爱琉璃,竹密遥闻环佩声。
漾月下摇金潋滟,涵虚不动镜澄泓。
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
[注]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点明小溪清澈见底的特点,又以“寒”形容小溪,给人冷寂之感。
B.首联“濯吾缨”用典,既侧面写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对节操的坚守。
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了小溪的“”和“声”。
D.颈联中“涵虚不动”一句以镜设喻,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
6.有人说,本诗尾联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句在写法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6分)
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
伍员庙①
瞿佑(明)
一过丛祠泪满襟,英雄自古少知音。
江边敌国方尝胆,台上佳人正捧心。
入郢共知仇已雪,沼吴谁识恨尤深。
素车白马终何益②,不及陶朱像铸金③。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名员。曾助吴王破楚都,败越国,后因吴王听信谗言而被赐死。
②素车白马,传说伍员被杀害后,魂魄乘素车白马,随钱塘江潮来去。③陶朱,即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题目,写诗人谒祠感其人之事,“泪满襟”三字绘出诗人形象,奠定全诗基调。
B.颔联写出吴国的外忧内患,敌国正卧薪尝胆准备复仇,本国却沉迷于美人的歌舞宴饮。
C.颈联写吴人都知伍员已经雪耻,却没人了解他对吴国未来的担忧,照应前文英雄少知音。
D.这是一首怀古诗,全诗主要笔墨用于览古迹,写古人,叙古事,只在末尾抒发怀古之情。
8.诗歌尾联中“不及”二字蕴含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9〜10题。
梅花绝句·之三
宋·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宋·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9.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陆诗和李诗均写梅花,两首诗都赞美了梅花在寒冬腊月凛然绽放的形象。
B. 陆诗写梅花的“花中气节”,将梅花与其他花形成对比,以突出梅花。
C. 李诗“东风”“西风”包含了气温变化,以“才”“又”表现变化之快。
七夕节文案D. 李诗以山中木的叶落衬托梅花“吹不尽”,表现了梅花的美好姿态。
10. 这两首诗中,作者借梅花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1)(教师版)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县中池竹言怀
(唐)钱起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①人。
【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
B. 诗歌的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
C. 钱起的诗以五言为主,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D. 诗歌末尾引用与庄子相关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心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说法错误。“机忘宁厌贫”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忘记了世俗的机心后难道会厌恶贫穷的生活吗?
2. 本诗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答案】①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小小的县官已使他实现心中愿望,“志已足”,其他的荣耀一点也不关心。②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他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
入睡,与苍翠山为邻。③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丹凤诏”发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能力。
“官小志已足”,官职虽小,我的志向已经满足,“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意思是谦恭地栖息,暂且拥有此地。功名荣耀,与我没有关系。可见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满南邻”,意思是只爱着赏心悦目的景,丛生的竹子旁水流淙淙。诗人躺在高高的枕头上,闻着飘来的真正荷花香,青山的景整个南郡都可以看到。可见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意思是只要道在我就足够自娱自乐,忘记功名利禄我怎么会厌恶贫穷。只害怕帝王的诏书,来拜访我这个隐居的人。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此发愁。他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3〜4题。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②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③,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鹧鸪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B.《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拟桂花的不凡风度,以花彰显词人品格。
C. 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的主观感受。
D. 同为咏桂,从《鹧鸪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可感受到南渡前后词人词作风格的转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亮丽的泽”错误。“何须浅碧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直言无需彩艳丽即是花中之冠。
4. 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提到了“无情”,你如何理解?请简要阐述。(6分)
答案:
【答案】①《鹧鸪天》中,词人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
②《山花子》中,词人嗔怪桂花太过无情,打破自己的好梦。既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作者抱怨屈原“可煞无情思”,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作者用明贬暗誉的手法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小溪
李纲[注]
脉脉寒溪彻底明,临流聊复濯吾缨。
风微静爱琉璃,竹密遥闻环佩声。
漾月下摇金潋滟,涵虚不动镜澄泓。
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
[注]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点明小溪清澈见底的特点,又以“寒”形容小溪,给人冷寂之感。
B.首联“濯吾缨”用典,既侧面写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对节操的坚守。
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了小溪的“”和“声”。
D.颈联中“涵虚不动”一句以镜设喻,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错,诗人以溪面的平静反衬诗人被罢免后内心不宁之情。
高速公路过路费6.有人说,本诗尾联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句在写法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6分)
答案:
【答案】同:两者都是借凄清的景抒发被贬后凄楚之情。异: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外出游玩,描写了“小石潭”周围凄清的景,含蓄地抒发了诗人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②本诗作者李纲力图革新内政,但多次遭罢免,作者最后说“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表达了自己身为逐客,不宜久留冷清之地的感伤凄楚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时要从诗句中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其效果。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意思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官后,外出游玩时所作。作者用“其境过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②本诗作者李纲,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
诗作最后说“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表达了诗人被贬官后,借溪边冷清的山景,抒发自己不宜久留此地的感伤凄楚之情。
综上分析,本诗结尾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凄清的景抒发被贬后凄楚之情。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
伍员庙①
瞿佑(明)看到味道的少女
一过丛祠泪满襟,英雄自古少知音。
江边敌国方尝胆,台上佳人正捧心。
入郢共知仇已雪,沼吴谁识恨尤深。
素车白马终何益②,不及陶朱像铸金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