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作者:张磊 喻晓玲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张 磊,喻晓玲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摘要:新疆地域辽阔,水土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土地面积为116万km2,约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2/3。但由于受水资源限制,95%以上的人口和99%的社会财富集中在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3.54%的绿洲,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构成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本文在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从中发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从水资源合理配置、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经济效益
1 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通过表1可以看出,当前各地州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牧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较大,耕地和林地面积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较大,说明,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很低,可持续性也很低。
婚姻怎么样挽救 2 土地的特点
2.1 干旱化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是地球上距海洋最远的陆地,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植被稀疏,生物生长量低下。
新疆干旱区面积138.69万km2,而占了其中绝大部分,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83.3%(极端干旱区28.8%,干旱区36.7%、半干旱区占23.2%),超过83.3%,绝大部分是戈壁、沙漠和荒漠等难以利用土地,是我国干旱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发育最典型的干旱区。新居乔迁祝福语大全
2.2 盐碱化
在独特的干旱荒漠气候条件下,加上封闭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含盐母质和盐生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径流和盐出路不畅,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盐分不断向地表聚集,使耕地产生了盐渍化。另外,伴随着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人类活动也必然对土壤盐碱化产生巨大影响。新疆典型的碱土很少,以碱化土壤为主。其主要特征是地表光板,或者生长比较稀疏的抗盐碱植物。[1]新疆碱化严重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北疆的草原、荒漠地带和焉耆盆地、中昆仑山北麓,阿克苏河及塔里木河流域,并大多数与盐土组合成复区。
2.3 沙漠化
新疆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约9.3万km2,其中严重沙漠化的土地4.67×104km2,中度沙漠化土地约3.17×104km2,轻度沙漠化土地1.18×104km2,潜在沙漠化土地0.29×104km2,主要分布在绿洲的边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绿洲环绕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布,一半以上的绿洲都面临沙漠化威胁。42个县(市)中35个县(市)有沙漠分布,沙漠总面积约为43×104km2,占全疆总面积的43%,有40%的土地是不毛之地,42%有荒漠植被覆盖的土地上,但覆盖率很低,整个地区仅为5%左右。
3 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资源的生态可持续性低
新疆因风蚀形成的荒漠化土地有70万km2,因水蚀形成的荒漠化土地约8万km2,盐碱化土地9万km2,总计约87万km2,占到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0%,占全新疆土地面积60.4%。近几十年来自然林木减少了1/5,荒漠河谷林(胡杨)减少60%,荒漠灌木林(红柳、梭梭等)减少20%,80%的牧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严重退化的面积达到1/3,天然湖面减少将近3000km2,水土流失面积近78万km2。除去山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基本集中于只占总面积3.25%的平原绿洲上。虽然经几十年的努力,绿洲面积已经比解放初期扩大了两倍多,绿洲内部的生态已有很大改善,
但绿洲外部的生态环境仍有继续劣变的趋势。[2]
3.2 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可持续性低
通过表2中土地利用率数据在新疆以及全国的对比,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率很低,虽然拥有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制约下,加上气候干旱,不仅土地开发利用规模受到限制,而且由于水资源在时间与地域分布上、利用程度上都存在着不均衡,水土资源相互配置、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即使在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中,农田灌溉保证率不高,中低产田面积仍很大,牧草地的比很高,直接制约了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也与长期重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密切相关,导致经济的可持续性也不高。[3]
3.3 农业用地的生产可持续性低
思念的痛苦 土地质量和基础条件差,政府对土地的投入严重不足,土地开发利用成本高,直接影响到土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例,全州行政区划为471526km2,约占新疆总面积的1/4,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在全州总面积中,山地面积22.5万km2,占全州总面积47.7%;平原面积24.65万km2,占52.3%,戈壁沙漠14.3万km2,占30.3%。耕地面积384.1万亩,人均耕地3.9亩。据统计,在有关土地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农业用地所占比重情况是:“九五”期间8.3%,“十五”期间7.1%,“十一五”期间已降为3.4%。土地的生产可持续性正在逐步降低。
3.4 用地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而有效的规划
由于土地规划滞后,规划不配套以及规划体系缺乏法律保障,地区土地用途管制难以到位,用地矛盾多,土地纠纷不断。乱占耕地、毁林开荒、越界用地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农用地中,耕地、牧草地、林地比例很不协调,林地面积过小,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不能适应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及林果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畜牧业发展。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林、牧业发展规模与结构的调整。
4 产生问题的原因
4.1 自然因素
4.1.1 水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利用量不充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所在[3],从区域和流域看,无人活动的区域和河流出山口大部分地区,属于生态环境优良地区,这些地区的面积(山间盆地和山地)占全疆面积的一半;生态环境明显差的地区是塔里木河干流的下游;博斯腾湖地区目前处于临界状态;其他地区属于一般的范围。[4]
社会百态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发现,虽然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高于全疆平均水平,说明地区土地开发对水资源的依赖性比其他地区更高,水资源的制约在地区体现的更为明显。
4.1.2 土壤肥力低。绿洲区是广大冲积和洪积的平原地区,土壤主要是棕漠土、龟裂土和胡杨林土。土地的干旱化、盐碱化、沙漠化严重,绿洲区降雨稀少,春夏季沙尘、大风天气多。绿洲农田用养失调,肥力下降,土壤结构中80%~90%以上由细沙组成,土壤的生物成土过程微弱,有机质贫乏,地表物质极易风蚀,肥力地下,不适合作物生长。
4.2 人口因素
首先,新疆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快的省区之一,2011年5月6日,最新的新疆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数据来源于新疆天山网):新疆全区常住人口21813334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5.99‰和10.56‰,均居全国第一。由于人口持续增长,资源土地供求矛盾日显突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仅不会到缓解,而且会随着人口的增长日益加剧,土地的供给状况不容乐观;其次,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对于土地开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及市场意识,土地开发利用的总体效益不高,农民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制约土地开发利用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4.3 政策因素
一方面,地方土地管理部门隶属于同级地方政府,依法行政障碍多、难度大,一些地方只顾眼前利益,漠视土地管理的相关规定,盲目开发土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土地匡威鞋店
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虚置”,淡化了土地公有制的意识,使集体所有权软化,而政府对土地的开发利用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使土地管理利用存在肆意滥用和掠夺式经营等一些短期破坏行为。
4.4 掠夺式经营
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土地开发高投入、收益慢的特点,资金要求很高,人们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前期的资金需求较大,投资周期长的宜农荒山、荒地开发,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投资;其次,土地开发者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导致土地利用的效益低。另一方面,土地开发者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滥垦、滥伐、滥牧成为掠夺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表现,后果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草原退化等土地退化类型的大面积扩展。[5]
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挽回情感如何挽留感情 5.1 合理配置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利用过程中,重点把握主要地表径流,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法制方面,明晰水资源产权,强化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概念,并对有关管理权﹑使用权﹑经营权进行明确的界定;环保方面,降低水资源在土地利用中的污染程度,提高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废水的重复利用效率,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制度,采取措施有力禁止超标污水排放,以防止地下水污染;农业用水方面,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现有土地的水源需求量。
5.2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可持续性
农用地中牧草地比重约占60%,大多数是天然草地,基本靠天养畜,原始放牧的利用方式超载过牧,利用效益低。从现实情况出发,一方面应将荒漠草地列入生态保护区域,实行限牧和禁牧,逐步改善农用土地资源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牧草地建设,优化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在水源充足的地区着力建设人工草场基地,高效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解决林地利用效益较低的基本思路是:保护、建设、降低利用强度逐步实施,在此基础上,提高更低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经济可持续。[6]
5.3 实行多熟高效的种植模式,提高生产可持续性
地区已基本具备农业向纵深化发展的条件,各地发展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的积极性很高,多熟种植有很大的发展和新的突破,以间套复种为主体的多熟种植是当前耕作制度改革的核心。根据实践,适宜发展的多熟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方式:粮食高产多熟立体种植模式、粮棉为主体的多熟增效种植模式和培肥地力多熟立体种植模式,坚持推进多熟种植模式,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必然
选择。
5.4 加强土地法制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
加强土地的法制教育,彻底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土地危机意识,增强国策和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形成依法用地的好风气;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自觉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土地国策。[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