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作为上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姊妹篇,继续贯彻河流与人类的关系这一主线,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掌握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时放《保卫黄河》乐曲引入新课。
(大家刚才听的这首乐曲,唱的是那条河流啊?)
提到黄河,有人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如何看待黄河和治理黄河呢?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个问题:黄河的治理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环节1:识黄河
[承转]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出示学习提纲)
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及它们的简称。
[复习旧知,知识迁移]黄河和长江都经过了哪些省区?
3、说出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什么字?
4、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
[承转]有人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大家认为这样的描述正确吗?
[复习旧知,知识迁移]看中国干湿地区地区的划分图,回答黄河流经哪些区?
(教师总结,点明是本节课学习的第一个目标,学生当堂记忆)
环节2:颂黄河
[承转]我们常称黄河是“母亲河”,那究竟它为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呢?
读49页3-6段文字,,让学生结合图2.41中的四幅图片回答。
(学生活动交流发言: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感性认识黄河功能、灌溉、塑造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地处我国阶梯之间的交界处,河流
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
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
3、提供旅游资源
一吨柴油有多少升(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为下面“母亲病了”做进一步的感情铺垫。)
环节3:忧黄河
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保护黄河的公益广告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化验报告”——“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
提出问题1:黄河个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继续读图,仔细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承转]课本P51第二段文字提到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那么:造成黄河忧患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黄河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
(1)上游:①荒漠化问题—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②凌汛——主要是自然原因(明确告诉学生凌汛产生的位置,学生思考黄河的流向、纬度位置得出结论)
(2)中游:水土流失问题——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2)暴雨集中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滥砍滥伐、过渡放牧)
(3)下游: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
展示“地上河”图片提出问题: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地上河”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教师明确: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季节,两岸河堤随时
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历史上,黄河曾多次迁徙改道,行程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给黄河两岸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点明此部分是这节课重点学习的第二个目标。学生当堂记忆)
(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环节4:治黄河
[承转]面对黄河的忧患,怎样根治呢?(点明是这节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课本活动)
[献计献策]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教师明确:(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
拓展延伸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
亲河。
(2)课后写一封信:我给黄河母亲的一封信。
IPHONE13和12的区别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了解了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知道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带来的忧患,并且到了根治黄河的办法。)
师生共同梳理本课的知识点)
                  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川、            、内蒙古、晋、      、豫、       
河流概况    注入海洋:          ,我国第      长河,形状像一个
巨大的     
  上、中、下游划分地点:                     
                  主要流经                  半湿润  区
                                              平原   
                                                  被誉为塞上江南
塑造了平原        平原   
黄  母亲河的奉献: 
文明发祥地之一                    华北平原   
农业银行网银转账
河                                 
为沿岸地区提供了          的水源
                        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上游:        退化、            严重和           
                                                                              黄河的忧患    中游:流经        高原,带走了大量的       
下游:形成          (易决口泛滥,每遇洪灾,民不聊生)
                    上游  加强        建设,保护地表植被
    黄河的治理    中游  开展                  ,修建                               
                  下游:         黄河大堤,        河道
课堂检测: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将进酒》道出了黄河一泻万里的冲天气势和辉映日月的生命豪情。中的“海”指的是(    )
变频与定频的区别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下列四幅水系图中,黄河水系图是(  )
   
3.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苹果手机没有声音怎么回事4.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征是(   
A、水能资源丰富    B、含沙量大      C、有冰期        D、流量小
5.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水能资源丰富
B、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中游河段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C、两河流均发源于唐古拉山    D、两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6.黄河上中游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量大 B、流经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C、地形平坦 D、水土流失严重
7.俗话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明黄河含沙量十分严重。人们还常用“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8、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修筑水库
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D.多挖几条入海河道
9“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描述的地区是(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D.长江下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