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笔记
一个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
这些学说都是反思的产物,甚至“人生”和“生命”的概念、“宇宙”的概念、“知识”的概念也都是反思的产物。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贵阳好玩吗中国哲学传统对于“学”和“道”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哲学果真去谋求提供正面知识,它将陷于荒谬。
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有的道家认为,生命是个赘疣,是个瘤,死亡是除掉那个瘤。所有这些看法都主张人应该从被物质败坏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
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
柏拉图和中国哲学家持有同样的主张,认为哲学的使命是使人树立起内圣外王的品格。
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体验。
哲学不是仅供人们去认识的一套思想模式,而是哲学家自己据以行动的内在规范,甚至可以说,一个哲学家的生平,只要看他的哲学思想便可以了然了。
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
经验与勇气作文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在“易传”中说:“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系辞下》),又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丰卦·彖辞》)。“易传”中称这样的运动为“复”,《复卦·彖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我们也读到类似的话,说:“反者道之动。”
《庄子》书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就是指社会。公元三、四世纪(魏晋)间,道家思想再次兴起。当时人认为,孔子重“名教”(把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化),老庄贵“自然”(顺应事物和人的本性)。
道家认为人类的理想国在于回到原始,
按照儒家的理论,理想的人生虽然包含对宇宙的高度认识,但还是处在三纲五常的范围之内。
大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周朝的封建统治开始没落,皇族子弟的教师,以及有些皇族成员本人都散落民间,以教授经书为生,有的因谙习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襄礼(司仪)。这些人被称为“儒”。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意思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
在古代,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乐都是贵族专用的,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典制礼乐都是奢侈的繁文缛节,没有丝毫用处。墨子和墨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批判传统典制和对它加以粉饰的孔子与儒家。
墨子提出了衡量是非的“三表”,即三项准则:第一,人做事是否根据天和神灵的意志,与古代圣王的事业一致,这是事物之本;其次,所做的事应当是百姓能够耳闻目睹、加以验证的事,这是事物之原(验证);第三,由政府付诸实施,看是否对国家、百姓有利,即所谓事物之用。(见《墨子·非命》上篇、中篇)三表之中,衡量价值的标准是“对国家和民众有利”。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一切体制、政府、法律、道德,所求达到的便是强求一律和压制差异。这样强求一律的人,其动机或许是可敬的,但是,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其结果是适得其反。
斯宾诺莎曾说,在某种意义上,智慧人是长生不老的。
法家的主张,用现代语言来说,乃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一个人如果想走极权主义道路,组织大众,充当领袖,就会认为法家的理论和方法颇有一点道理。
从孔子的时代起,多数哲学家都要古代的权威来支持自己的学说。孔子喜欢援引的古代权威是西周的文王、周公。墨子与儒家辩论时,援引比文王、周公更古老的夏禹。孟子为
能凌驾墨家之上,往往援引尧舜,因为他们是传说中比夏禹更早的圣王。最后,道家为胜过儒家和墨家,又请出伏羲、神农,据说他们比尧舜还要早几百年。
圣人治国,不是要使人人都自觉行善,而着眼于使大众不能作恶。在一国之中,能自觉行善的,不会超过十个人。但只要民众不作恶,国家就可以保持太平。君王治国,着眼在大多数,至于其他少数,无关宏旨;因此,要着力的是执法,而不是立德。
“循名而责实”意味着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有责任完成他的职务所要求的各项工作。君王的职责是把某项名义的职务授给某个人;这项职务所要求的工作已经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因此,君王只关心某个官吏是否恪尽职守,至于怎样完成工作要求,这是官吏的事情,不需要君主具体指导。君主所要过问的只是:完成任务有赏,完不成任务受罚,仅此而已。
董仲舒在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全国思想的活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儒术成为统治思想,汉朝废弃过去以贵族门第出身或家族富有作为选拔官员标准,改由政府主持,以儒术为标准,在全国同时举行考试,读书人都可以应试,从中选拔官员,以便从制度上确保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中国格言“纲”的字义本是网上的大绳,网上其他的绳子都联到“纲”上,因此,国君是臣民的纲,即臣民的主宰;同样,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三纲”之外,还有“五常”,这是所有儒家都主张遵奉的道德。“常”的字义是规范、恒常不变;因此,“五常”便用以表达儒家崇奉的五种德行,即:仁、义、礼、智、信。
那些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外行建筑工头,在建造房屋时,或许是靠本能,或许是靠一点实际的经验;他们对建筑学的原理或者不懂得其中道理,或甚至根本不知道。结果他们所造的房屋,由于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建筑学原理,因而不能牢固耐久。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为我们增进对事实的知识并无用处;但是,它为我们提高自己的心智(心灵和智性)则是必不可少的。
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村居这首诗的意思自然境界是最低级的存在,功利境界比自然境界稍高一点,更高是道德境界,最高是天地境界。这样排列是因为,自然境界的人生不需要对人生有任何理解和自我意识;功利境界
和道德境界需要有一点对人生的理解和自我意识;天地境界需要的人生理解和自我意识则最高。道德境界所讲求的是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所讲求的则是超越道德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