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字的游戏名字中国传统家训主要内涵探析
新浪分享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中的"无逸"篇,就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的进行家教最早的诫子书。《母训》,即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训诫儿子的记录。至于南北朝时代最有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和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清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更是影响深远。自汉至唐、从明到清,各种进行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家规、弟子书、母训、女诫、启蒙读物更是汗牛充栋。研究、筛选、汲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每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劝勉读书。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关于教子劝学勉学的格言、传说故事、家书家训更是不可胜数,仅从我国古代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三字经》来看,其中就列举了数十个劝学、勤学、苦学、励学的故事来勉励孩子学习,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些故事,通过《三字经》琅琅上口的传颂,使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颜氏家训》中,专有一节"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
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读书之人自羲农以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不能隐也"。颜之推历仕四朝,始终靠自己的才学立足于乱世,他亲眼目睹了梁代士大夫子弟因不学无术造成可悲的局面,因此,深感学习的重要性,提出"积财千金,不如薄技在身"的思想和勤、精、博、虚、实的学习方法。历代家训中,都十分重视教育子弟读书做人。大多数家训都认为,教孩子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寻上达之路,更主要是读书做人。《朱柏庐劝言》中说:"所谓人者,不但中举人、进士要读书,做好人尤要读书";"子孙不读书,则不知义理,一传再传,童贵蠢蠢,有亲不知事,有身不知修,有子不知教。愚者安于固陋,慧者习为黯诈,循是以往,虽违禽兽不远,弗耻也。"不读书就不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是古今不易之理。
修身立德。"德"指的是人的德性、德行,"崇德"就是人要尊崇德性,敬重德行,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行纳入道德的规范之中。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首位,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德"的内容,如在谈到节俭时,有"俭以养德"、"俭,德之共也"的论述;在谈到谦恭时,有"恭为德首,慎为行基"〔羊祜:《诫子书》的论述;如窥人隐私,借物不还,与人争利等"皆无德之一端也"〔吕祖谦:《辨志录》;在谈到人际关系时,认为"忍让为居家美德"〔吴汝纶:《谕儿
电脑设置开机密码书》;在谈到人的生命时,认为"大德曰生"〔曾子;为官从政者要"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为官德。所以,"养德"是培养的目标,而"修身"是"养德"的途径。这种"修身"一定意义上是通过家庭道德教育而实现的。宋代大儒朱熹即在《家训》中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意思是说,有德的人虽然年龄比我小,我也会尊敬他;不肖的人,虽年龄比我大,我也必定疏远他。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明代吴麟征在《家诫要言》中告诫子孙:"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他认为,人品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不能苟且诡诈,否则一生的人品就败坏了。
孝悌为基。开美甲店所谓"孝"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强调"父慈子孝";"悌"是指兄弟之间的关系,所谓"兄友弟恭"。当然前者也包括婆媳之间关系,后者也包括妯娌之间关系。儒家伦理非常重视家庭中的"孝悌"。众所周知,儒学的核心的"仁",而"孝悌"则是"仁"之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中国古代,"忠孝"是每个人必备的最基本的品格和修养。因此,古代家训宣教忠孝思想的情况非常普遍。孔子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把孝悌置于崇高地位。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把事亲看作人生最高的道德表现。此后,孝之观念继续演变,扩张到世间一切事务、一切德行,
中国格言莫不以孝为中心。《礼记》说:"夫孝, 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吕氏春秋》说:"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纲纪也。"《孝经》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由此可见,孝为"仁之本",立身之本,百善之首,无论长幼尊卑,无论王卿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是如此。汉文帝伺奉母亲,亲尝汤药;赵倩雯照顾老母,尽心尽力。他们的言行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源于心中那份至纯至真的孝心。"百行孝为先。"唐代最著名的柳玭《家训》云:"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把孝悌作为家法的基础,这在古代家训中很有代表性。要想"家"齐、"家"和,叔伯兄弟、婆媳妯娌、男女老少,济济一堂,和谐共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倡导"孝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