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十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说
宿迁中考成绩查询迟⼦建⼗部最具代表性的⼩说
迟⼦建,⼥,1964年⽣于⿊龙江省⼤兴安岭漠河市,她的⽗亲希望她像曹⼦建那样富有⽂采,所以取名“⼦建”,现任⿊龙江省作协主席。母亲李晓荣,五⼗年代漠河乡⼴播站⼴播员。⽗亲迟泽风,曾任⿊龙江塔河县永安⼩学校长,1985年冬季病逝。丈夫黄世君,原塔河县委书记,2002年车祸去世。
迟⼦建1983年开始⽂学创作。1993年,迟⼦建凭短篇⼩说《雾⽉⽜栏》荣获“庄重⽂⽂学奖”。1996年,迟⼦建凭借《雾⽉⽜栏》摘取了⾸届鲁迅⽂学奖的短篇⼩说奖。1998年,34岁的迟⼦建,在故乡和塔河县委书记黄世君结婚。2000年,迟⼦建凭《清⽔洗尘》再获“鲁迅⽂学奖”。2007年,迟⼦建凭借《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学奖。2009年,迟⼦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学奖。2010年,迟⼦建凭借《⽩雪乌鸦》获得⼈民⽂学奖长篇⼩说奖。2018年,迟⼦建⼩说《候鸟的勇敢》由⼈民⽂学出版社出版。
迟⼦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正是这些来⾃⽣活本⾝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于作家内⼼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的⼒量。⼀个作家能够放低姿态,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贴近被遗忘的⾓落和遗忘的体,本⾝就是⼀种富有感召⼒的精神。
1.《额尔古纳河右岸》(2005)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建所著的长篇⼩说,获第七届茅盾⽂学奖。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数百年前⾃贝加尔湖畔迁徙⽽⾄,与驯⿅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他们信奉萨满,逐驯⿅⽽搬迁、游猎,在享受⼤⾃然恩赐的同时也艰⾟备尝,⼈⼝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寇的铁蹄乃⾄种种现代⽂明的挤压下求⽣存。他们有⼤爱,有⼤痛,有在命运⾯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渐衰落的万般⽆奈。然⽽,⼀代⼜⼀代的爱恨情仇,⼀代⼜⼀代的独特民风,⼀代⼜⼀代的⽣死传奇,显⽰了弱⼩民族顽强的⽣命⼒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买车哪个便宜
⼩说以⼀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位酋长⼥⼈的⾃述⼝吻,讲述了⼀个弱⼩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迟⼦建看到报纸上有⼀篇⽂章记叙鄂温克画家柳芭的命运,写她如何带着才华⾛出森林,最终⼜满⼼疲惫地辞掉⼯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河流的故事。看完这篇⽂章后,迟⼦建决定动笔写作这个民族的历史。
《额尔古纳河右岸》充盈着丰厚的⽣态意蕴:对⼤⾃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灵的关爱与体贴,对⼈的⾃然天性的礼赞与颂扬,对⼈类所⾯临的⽣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对宇宙⽣态平衡秩序和谐的祈盼与畅想。
在迟⼦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然万物被赋予了灵性,拥有了和⼈⼀样的⽣命尊严,它们甚⾄“⽐⼈物更有感情和光彩”。《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清晨”中就这样叙述:“我是⾬和雪的⽼熟⼈了,我有九⼗岁了。⾬雪看⽼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了。”这是迟⼦建与⾃然的平等的友善。
2.《世界上所有的夜晚》(2008)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曾获2007年第四届鲁迅⽂学奖。迟⼦建因此成为中国⾸位三夺鲁迅⽂学奖的⼩说家。书中讲述原本⽣活在甜蜜爱巢中的⼥主⼈公,却突遭不幸,丈夫在⼀次车祸中丧⽣。⽆限哀痛的她挣扎着⾛出去,想去追寻丈夫的灵魂。不料,却跌进了⽆边哀伤的海洋,⼀个盛产煤炭和寡妇的污浊的⼩镇———乌塘。这⾥密布着死亡的阴云;闹市中充斥着⽆数的⿁故事;深巷⾥回荡着⼈间最凄凉的悲歌;男矿⼯家⾥浑然不知地供养着专程来“嫁死”的⽼婆;冰柜⾥藏匿着不能⼊⼟为安的丈夫的死⼫。这些骇⼈听闻的悲惨世事,令⼥主⼈公打着寒战逃到三⼭湖。在那⾥,她遇到了失去母爱、遍体哀伤的男孩云领。⼥主⼈公在⽬睹了⼈间的种种不幸之后,突然觉得⾃⼰的⽣活变故是那样的微不⾜道,⽽弱化了的哀伤⼜在⼤⾃然⽉光和清风的抚慰中,涤荡⽽去。于是,她终于⾛出了哀伤的牢笼。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迟⼦建的短篇⼩说。作者以第⼀⼈称叙述,让读者近距离地感受芸芸众⽣中种种彻⾻哀痛,从⽽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平民⽣存困境⼀往情深的关注和悲天悯⼈的情怀。2002年丈夫的离世,使迟⼦建沉溺在悲痛中,但她把这种感情注⼊了⼩说创作当中,“我⽤的是第⼀⼈称写,第⼀句话也完全是我当时的⼼境,就是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看到我的哀伤。因为当时不想让谁来安慰我,我只想把过往的情感⽣活,⽤这部⼩说做⼀个纪念,也是纪念我的爱⼈。”迟⼦建说,她的爱⼈去世时,她⼏乎不出门,⼀直待在家⾥。当她看到新闻报道的矿难后, “虽然我沉浸
念我的爱⼈。”迟⼦建说,她的爱⼈去世时,她⼏乎不出门,⼀直待在家⾥。当她看到新闻报道的矿难后, “虽然我沉浸在丧夫的伤痛当中,但我意识到⽣活对那些矿难遇难者的家属是那么的不公平,即使在哀痛⾯前,她们还⾯临着赔偿官司。”“我可以⾐⾷⽆忧地在被窝中怀念我的爱⼈,但那些⼥⼈连怀想的⼼境,⽣活都没有给予她们,她们想要的是怎么样⽣存下去,怎么样拿到赔偿,当这些东西完成以后,她们还要⾯临着那种情感的空虚、⽣活上的贫困、对孩⼦未来成长的那种焦虑。”迟⼦建说,这时候她突然觉得⾃⼰的哀痛,在这些⼥⼈⾯前是微不⾜道的。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踏出了⼀⾏明显的脚印,……在命运相济⽽⼜态度迥异的⼥性⼈物⾥,作者向我们推演的不仅仅是⼀个个悲剧,⽽是在寻觅悲剧背后的原因。天灾、⼈祸以及它的难以逆料和⽆法克服。⽐起简单的描写底层⽣活的⼩说,迟⼦建显然超越了表象的痛苦,直抵命运的本质。”——谢冕
3.《⼭之巅》(2015)
⼩说构建了⼀个地处北国边陲、⼭之巅,由各路移民组建⽽成的当代⼩镇龙盏镇,创造了⼀⽣活在⼭林之中的当代边民。⼩说从⼀桩轰动全镇的杀⼈案——⾟欣来弑母强暴⼩矮⼈安雪⼉写起,到⾟欣来被抓捕归案并被执⾏死刑为⽌。围绕这⼀贯穿始终的核⼼事件,⼩说⼀⽅⾯书写了龙盏镇在这两三年内所发⽣的事件,另⼀⽅⾯⼜由龙盏镇的⾟家、安家、唐家三个家族的迁徙历史牵引出⼋⼗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时势更迭史以及东北开发建设的历史。
《⼭之巅》源⾃迟⼦建曾采访过的⼀位退伍⽼兵的经历和⼀位被宣传成英雄的年轻战⼠的事迹,2001年,迟⼦建下乡前往中俄边境的⼀个⼩村庄,遇见了⼀位在“⽂⾰”时被污蔑为逃兵的⽼⼈⽣活窘迫,迟⼦建⾮常同情他的遭遇。之后⼜听说⼀名年轻战⼠在陪⾸长的客⼈游玩时溺亡,最终被宣传成⼀个英雄,这个故事唤醒了迟⼦建对那位⽼⼈的记忆,⽽这个“逃兵”和“英雄”,也唤醒了沉淀的《⼭之巅》的⼩说素材。
⼩说聚焦于北中国松⼭地区青⼭县龙盏镇的边地民间,展⽰了时代⼤潮冲击下的众⽣相,历史和现实互相纠缠,⼈性善恶交织。执着于发掘民间⼩⼈物的⼈性之光,展开较为严厉的现实批判,捕捉乡村传统⽂化最后⼀缕光芒,是该⼩说的主旨所在。
“《⼭之巅》没有主⾓,是迟⼦建所绘的⼀幅众⽣相。这部作品中,每⼀颗卑微的⼼都想努⼒活出⼈的样⼦。”——李敬泽
4.《⽩雪乌鸦》(2010)
⼩说讲述了1910年到1911年哈尔滨⿏疫⼤爆发期间⽼城傅家甸⼈的常⽣活。这是⽇俄战争之后东北的⼀个⼩城区,俄罗斯⼈、⽇本⼈和中国⼈杂居⼀城,民族⽭盾和⽂化融合渗透在五⾏⼋作的⽇常联系之间。这种⽇常联系,包括柴⽶油盐,包括买卖交换,包括⽣⽼病死,包括爱恨情仇。突然,⿏疫携带着浓重的死亡⽓息,幽灵般降临了。从⽼城的旅店开始,蔓延到家家户户,⼀座城瞬间陷⼊了恐慌。
随着疫情的蔓延,“⼈的命变得⽐煎饼都薄”,死亡⼀时间变成了⽇常⽣活的⼀部分。接着,整个城反⽽⼜在悲情中活泛起来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既然不可抗拒,不如安之若素,静等其变,甚⾄不如将⽇⼦过得更为风⽣⽔起。
1910年⾄1911年秋冬之季的东北⼤⿏疫,最早出现在俄国境内,后经满洲⾥蔓延⾄哈尔滨。这场由流民捕猎旱獭引发的灾难,到了1910年底,呈现出失控状态,哈尔滨的傅家甸尤甚。《⽩雪乌鸦》的故事就发⽣在⿏疫肆虐的傅家甸,讲述⼏户寻常⼈家在⿏疫来临后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那个时期的傅家甸地区毫⽆⽣⽓尤如地狱⼀般。迟⼦建⽤她沉静⽽饱满的叙述,带读者⾛进那座灾难笼罩下的城市。沉闷混沌的⽇⼦、迷惘诡异的氛围。所有深藏的爱怨情仇,在死亡的重压下活⼒萌发,枝缠叶绕,难解难分。
这本书不仅是要记述历史,谱写出⽣命的挽歌,更多的是想通过历史的再现向读者展现出死亡之下的⼈性光芒,以及在灾难后的可贵⽣机,作者想要写出的是“死亡中的活⼒”。⼩说的名称⽩雪乌鸦,从字⾯上来说这⼀⿊⼀⽩的两个冷⾊给⼈⼀副苍凉荒芜的景象。但在书中乌鸦的存在并不是厄运的象征,它是陈雪卿⼼中的吉祥鸟,给于晴秀带来了奶⽔以哺育新的⽣命。如此看来,谁⼜不能说是乌鸦带来了万物复苏的元⽓,唤醒了这⽚皑皑⽩雪,唤来了⽣机。
5.《伪满洲国》(2004)
《伪满洲国》中所描述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物,他们有着⾃⼰的⽣活,从溥仪、婉容、祥贵⼈、福贵⼈等皇室成员,到胡⼆、杨三爷、王⼩⼆等所谓贱民;从王亭业、郑家晴到王⾦堂、祝兴运;从李⾹兰、谢⼦兰到慰安妇、朴善⽟、杂货张,这各⾊⼈等的书写,都是从⽇常⽣活写起。作者通过记录他们的家长⾥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命运浮沉,来展⽰伪满洲国统治下的民众⽣活状态,并希望以此来还原、或者说论证这段历史的存在。
《伪满洲国》告诉我们历史是由⽇复⼀⽇的⽣活累积⽽成,⽽主要⽀撑历史这座⼤厦的牢固基础便是亘古不变的芸芸众⽣。作品对历史的揭露渗透在⼩说的字⾥⾏间,不动声⾊的叙述中告诉我们这样⼀种事实:征服⼀个国家易,征服⼀个民族难;消灭⼈的⾁体易,消灭⼈的精神难;占领的是⼟地,占领不了的是情感。真正牢不可破御敌于千⾥之外的长城建⽴在⼈的⼼上,这就是⽼百姓所代表的民间⽴场在历史上真正的作⽤和意义。它让统治者由绝望变得加倍疯狂,最终⾛向灭亡。
象征爱情的东西
6.《候鸟的勇敢》(2018)
这部⼩说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座⼩城⾥的浮尘烟云,既触及东北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如,⼈情社会与体制迷思,⼜将“有情”藏匿在东北严峻的社会现实背后——红尘未了的德秀师⽗、⽼实憨厚的张⿊脸,他们因孤独与善良⽽相拥的情感。这些⼈、情、⼼融汇到东北莽林荒野中,汇聚成迟⼦建的⽂字⼒量。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
作家⼿中的笔,就像是骑⼠⼿中的剑,随时可以取⼈性命,还好,迟⼦建的这⽀笔不像很多作家⼀样,写到死亡时冷冽到让⼈⼼⾻发凉,迟⼦建的⽂字就像是冬⽇⾥的暖阳,让⼈轻松的去获取失望时仍旧让⼈捕捉到的光亮。
新书发布会上的迟⼦建,⼿指间夹着⼀朵⼩⽩花,低头认真读出后记的时候,我渴望为她和她的作品献上所有最美好最温暖的语⾔。
7.《黄鸡⽩酒》(2013)
《黄鸡⽩酒》是⼀部充满爱意与温暖的⼩说。⼩说主⼈翁春婆婆的爱情和婚姻虽然于不幸中透出忧伤,但迟⼦建在讲述时,却通过她⾝上散发出来的坦然、淡定、乐观和幽默,最⼤程度上遮蔽了⽣活本相中的困厄与不幸。看透了⼈间悲欢离合的春婆婆,和⽟门街邻⾥间的和睦相处,洋溢着普通⼈物相互的真诚与朴实,这种街坊之情、俗世之爱,让他们在平凡的⽇⼦⾥,活得⾃在与快乐,牵出⼀个个世俗⽽素朴、苍凉⽽温暖的感⼈故事……
黄鸡⽩酒,烟⽕⼈间,迟⼦建笔下扑⾯⽽来的⽣活⽓息,就像⼀张⽆形的⼤⽹,将她的⼈与事笼罩其间。那些市井⼩民,⽥⽗野叟,他们的欣然喜,他们的油然乐,仿佛是平凡琐碎⽣活中最质朴温暖的注脚,就连他们的不幸与哀愁,苍凉之中也分明带着⼏分温柔婉转之意。
迟⼦建并没有给⼩说赋予太多思想性的任务,读起来让⼈亲近,因为⽣活⾥其实本也就不需要太多思想。但是,⽣活的确需要有⼀股⼦劲,迟⼦建的⼩说最让⼈感动的,恰恰是因为有这股⼦劲。
8.《晚安玫瑰》(2013)
《晚安玫瑰》以哈尔滨为背景,是迟⼦建转向都市⽣活的⼀个作品。讲了哈尔滨的另⼀段历史——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的故事。⼩说以主⼈公赵⼩娥经历的三个房东,三次恋爱以及坎坷的⾝世为主线,⼜以另外两个⼥⼈黄薇娜与吉莲娜的故事为辅,向我们展⽰了三个⼥性丰富的内⼼世界。
迟⼦建痛彻地感受到:“现在这个社会太现实了,⼀切都讲求物质,⽆论是爱情还是婚姻,都变得特别世俗化。年轻⼈不知不觉间成了房奴、车奴,沦为物质的奴⾪。当然,他们沦为物质奴⾪,⼤多是被迫的,有着沉痛的现实遭遇。但不管怎样,⼈还是要有精神信仰的。因为做精神的奴⾪,⼈是在为⾃⼰活着;⽽做物质的奴⾪,很⼤程度是为别⼈活着。我当然倾向为精神⽽活着的⼈。”所以,她写下赵⼩娥、黄薇娜们,以其观照现代社会功利、虚浮的本相,⽽将⾃⾝的理想倾注在吉莲娜这样⼀个“为精神⽽活着的⼈”⾝上,使这段⼈⽣在晦暗的现实中显得格外光彩动⼈。
这是⼀本批判物欲礼赞精神⽣活的书。有信仰的⼥⼈美丽,有信仰的灵魂安宁、充实。
9.《雾⽉⽜栏》(1993)
女士西装品牌
⼩说讲述了宝坠的⽣⽗在打草时,因被毒蛇咬伤⽽丧了命。于是继⽗⾛进了他和母亲的⽣活。在⼀个雾⽉的夜晚,继⽗与母亲在⼤雾的包裹下尽情欢愉时,却被半夜醒来的宝坠看见了。这⼀幕,特别是第⼆天⾯对宝坠对夜晚所见的坦率直⾔,继⽗感到了巨⼤的羞辱,竟恼羞成怒,失⼿打了宝坠⼀拳。宝坠的头磕在⽜栏上,这个聪明活泼的继⼦从此沦为⼀个智障⼉童。继⽗懊悔难当,开始了漫长⽽痛苦的赎罪之路。宝坠虽然什么也记不得,却本能地对那屋⼦和⼈⼼怀惧怕,从此再不回屋⼦⾥睡觉,不再和⼈住在⼀起。在接下来的⼋年中,继⽗深受良⼼的煎熬,在⾃责与忏悔中失去了⾃我。他⽆微不⾄地关⼼和爱护继⼦宝坠,⼏乎将所有的精⼒和爱都倾注于这个“不懂⼈事”的孩⼦⾝上。然⽽,这些努⼒却始终没能换回宝坠的回应,反⽽对妻⼦和⼥⼉的⼼灵造成了伤害。最终继⽗含憾⽽终,但他的死却换来了宝坠和整个家庭的新⽣。
在20世纪末,出现了时尚写作的热潮,时尚写作因为和⽅兴未艾的⽹络写作合流,对短篇⼩说写作造成了⼀定的伤害。⼀些名作家的创作也慢慢洗落铅华回归本⾊的写作。其中迟⼦建的《雾⽉⽜栏》在反映⼈性的深刻和多样⽅⾯,叙述平实,起承转合,⾃然精致。
液晶电视有哪些尺寸《雾⽉⽜栏》中,迟⼦建以其细腻的笔触揭⽰了社会底层⼩⼈物⼈性被缚的悲剧,但悲剧中⼜孕育着希望。继⽗的死将⼈性的枷锁砸碎,母亲和雪⼉继承了继⽗的爱,并纠正了其中的扭曲因素,使爱变得正常,给⼈温暖的感觉,⽽这样的爱也得到了宝坠的回应。雾⽉过去,⽜犊的茁壮成长带来⽆限⽣机,也带给读者⽆限的希望。
10.《清⽔洗尘》(2001)
《清⽔洗尘》是迟⼦建的⼀部短篇⼩说。书中讲诉了⼀个13岁的⼩男孩天灶,在年关洗澡时给家⼈烧⽔,他的奶奶、妹妹、母亲、⽗亲先后洗浴,其中穿插了蛇寡妇天灶的⽗亲帮忙补澡盆事,以前天灶总是⽤家⼈洗过的⽔洗,可这回他执意⾃⼰要⽤⼀盆清⽔洗浴,最后如愿以偿的故事。
《清⽔洗尘》的故事与作者童年⽣活的经历有关。在⼤兴安岭的⼩⼭村,每到腊⽉⼆⼗七,作者就要“放⽔”,所谓“放⽔”,就是洗澡。⼀家⼈都要在这⼀天洗个澡,辞旧迎新。因为那晚家⼈都要洗澡,烧热⽔⽐较⿇烦,所以有的时候,作者这些⼩孩⼦,就得⽤⼤⼈洗过的洗澡⽔洗澡。⽽任何⼀个⼩孩⼦,都特别渴望着能独享⼀盆清⽔。这样,便有了《清⽔洗尘》这篇⼩说。
《清⽔洗尘》中以⼀种舒缓的笔调充满温情地描写⼤千世界之中的凡俗⼈⽣,在普通⼈的⽣活情状的真实描绘中,流露出纯真善良的情怀。诗意⽽温暖是作家迟⼦建的作品给读者营造出的令⼈异常流连的氛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