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卷】上海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三)含答案...
上海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三)
八年级语文
考生须知
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
  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_______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                ,长河落日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鬼步舞怎么跳4.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是_______ ,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第6-8题。(12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夜游上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甲文      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丙文中体现了庭下月光皎洁、澄澈的词语是“______”。(4分)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北京关爱成长国际教育咨询中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从表达方式看,三篇文章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 。从思想感情看,选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闲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和《与朱元思书》中的吴均则都是有隐居情怀的“______ ”人(摘自文中的一个字)。(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12分)
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注)①晋王:即,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②从事:一般属官。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③系:捆绑。组:绳索。函:用木匣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其后用(_______)
(2)电脑开机不显示桌面及凯旋而纳之(_______)
10.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且都背叛晋以归顺梁。    B.却都背叛晋以归顺梁。
C.且都背叛晋以回归梁。    D.却都背叛晋以回归梁。
情侣空间怎么弄11.文中庄宗大仇得报,最终成就大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与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孟子的观点“___________”相似。(5分)
二、现代文(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9分)
中国传统文化去哪儿了?
①韩国将“暖炕”申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韩国成功将“端午祭”中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带给中国人的遗憾:我们文化保护意识为什么总是比别人慢一拍?我们国人又为什么只有别人“捷足先登”的时候才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呢?
②当下,遇到危机的,又何止是传统文化。当大批国内年轻人迷恋于《来自星星的你》、《江南style》、《大长今》里的韩国美食、音乐、服饰与韩风时, 我们分明感到“细无声”的文化侵略。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场景:某次联欢上,我们56个民族的兄弟妹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排成一个“56”的字样。我努力地去寻汉族,一开始发现一个穿旗袍的女孩,以为她是代表了汉族,后来才发现不是。那个在中间穿着哈韩运动衫的男孩才代表了汉族。
③在韩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文化同样崛起,这与韩国民众和政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是分不开的。在韩国,传统节日是全民族的盛大节日,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传统的人
文气氛的日子。而在中国,清明节本来是一个与农业播种有关的节日,现在通常的过法是给亡灵“烧纸钱”;端午节起源也很高雅,现在也不过是吃粽子,赛龙舟;_______。
④另外,韩国民族传统教育同样让中国人汗颜。一位中国游客在韩国庆州一个地处僻远的私人陶窑博物馆看到,许多年轻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从远处赶来,耐心认真地给孩子讲解馆里的韩国文物。那种谆谆之情,令人充分感受到韩国普通民众对于民族历史的自觉关切,以及对于下一代进行文化启蒙的主动意识,这位中国游客回国后,大为感慨。其实这样的情形,在韩国随处可见。然而,这样的情形,在中国能够见到吗?去年国庆,我有幸到伟大的医圣、中医药学家、《本草纲目》编撰者李时珍故里——湖北蕲州,到李时珍纪念馆瞻仰,尽管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是黄金周,却是门可罗雀,里面的展品布满灰尘。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李时珍是谁,难怪韩国要将中医改为韩医中报世界遗产。
⑤韩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的确值得我国政府和民众深思: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怎样保护好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呢?
⑥申遗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手段,但是最最根本是要在国内继续发扬好我们
的文化,毕竟这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别国申遗“韩医”是抢夺中国的文化遗产,关键是国人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韩国人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自信地生存,必须有自己的深厚底气,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祖先。一个丢失了自己文化的民族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无法感受、挖掘、发扬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永远无法是站立的状态。
⑦另外缺乏新意是传统节日不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之一。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中国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以往的魅力。在传统节日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我们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文化,不形成独特的纪念风格,不赋予新时期新内涵,一些好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就会慢慢消失,直至消亡。
⑧一个民族的文明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
⑨让我们尽自己的一份力多关注、挽留、传承、发扬一点传统文化吧,否则,不仅仅是中国“暖炕”变韩国“暖炕”、中国“端午节”变韩国的“端午祭”、“中医”变“韩医”了。不要再让我们的后辈们重复我们的喟叹:我们自己的文化呢?它们去哪儿了?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3.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哪两种?作用是什么?(6分)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14.阅读第③段,思考是否还有相类似的状况,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15.近年来,各种洋节在国内越来越盛行,一些年轻人对此更是情有独钟,有人担忧洋节会把传统节日打败,呼吁抵制洋节,对此你怎么看?(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关于劳动的作文
“烬煨”的滋味
①四十多年前,我被寄养在浙东四明山麓的祖父祖母家。那是个小山村,家家户户做饭都用柴灶,燃料则大多是从山上斫来的细枝柴梗,很是耐烧,而且灶膛里燃烧殆尽后的柴灰,即便是过上几个小时,表面看似不再有红火闪烁,但只要用火钳往下掏,还是能在一片暗红的灰烬堆中看到依然跳动不已、热量充沛的点点星火。乡下人舍不得浪费这大自
然慷慨的馈赠,于是就有了“烬煨”这门手艺。
②祖父的“烬煨”猪蹄让我难忘,无论选“料”,备“烬”,还是护“煨”,他都匠心独具。祖父选食材讲究,偏爱用骨多肉少、乏人问津的猪后蹄,还常说:“用柴灰煨猪蹄,就是要骨头多一点咯,才有嚼劲有味道;而且价格也蛮实惠咯。”一早,祖父就去集市购得猪后蹄。随后将之拨毛洗净,斩成两截,放入专用的甏子,再注入适量的清水,于是真正的“烬煨”就要开始了。
③等午餐灶膛熄火,但见祖父端起甏子,走进灶间,将盖紧的甏子小心翼翼埋入星火闪动的柴灰堆里,这一埋就是足足一下午。等到傍晚,祖父又小心翼翼在灶膛里换上晚餐的新鲜柴灰,并开甏盖放入些许盐和酱油,继续“烬煨”。按祖父的原话,这叫“最后的‘一把火’”,旨在确保被“烬煨”的猪蹄骨酥入味。
④半小时后,全身黝黑并沾满柴灰的甏子,就在一双双期盼的眼前,被祖父从火红的柴灰堆里起出。祖父铆劲用力吹去柴灰,打开盖子,猪蹄特有的浓香如洪水决堤般泄溢,一下就弥漫了整个厨房。我迫不及待夹起一块连皮带筋的肉往嘴里放,烫嘴也顾不上了。一嚼,那真是满嘴爽滑有劲、油而不腻的香浓啊!吃尽了肉,再咬去猪骨两边顶端的骨头盖,
把嘴对着咬开的口子轻轻一吸,骨髓就“扑溜”一声滑进了嘴里,那滋味,岂一个“美”字了得!
⑤祖父曾说:“用柴灰煨食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不能在我手里失传咯。”他一直活到了98岁的高龄,去世前几天,他对家人的唯一要求就是再煨一次粥给他吃。
⑥回到城里生活以后,再也没有“烬”的条件和机会。每当煮猪蹄、猪骨,我总是格外怀念祖父的手艺。家里买高压锅了,第一回煮的就是猪蹄。高压锅上阀后,半小时左右就煮好了,猪蹄确实也煮得烂熟,用竹筷戳皮,一划即开。但是说真的,这与当年我在祖父祖母家里吃到的“烬煨”猪蹄相比,无论香味、嚼劲还是鲜度,总还是差了那么一些。
⑦而今,想吃到正宗“烬煨”的食物已经很难,即便是我老家的小山村,也已大多改用煤气或天然气,不再劳神费事,也没有柴灰再去“烬煨”了。科技的力量总是颠覆人的想象,时下五花八门的炖锅,其功能大可与“烬煨”匹敌。有些炖锅用的还是陶瓷,甚至还有些用的是名贵的紫砂,而且既可“大火猛煮”,也可“小火慢炖”,功能齐全。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其中好像少了一些我再也追不回来的东西……
⑧有一天读书,突然看到已故谢晋导演曾说过的话;“用煨粥煨出来的东西,是家乡的滋味,也是乡愁的滋味。”是啊,脱离了家乡的柴灰、食材、髪子,就会失却家乡的滋味、乡愁的滋味。而失却了家乡的滋味、乡愁的滋味,不论食材再好,烹制工具再先进,恐怕都会与真正“烬煨”的滋味咫尺天涯,不是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