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师节送礼
No.2 2021
45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到恰当且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切入点来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显得至关重要。对于一些篇幅短小、翻译难度较小的文言文,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分析文中具有某一特点的重点字,围绕重点字补充相应的背景,从而攻破教学难点。关键词:文言文 重点字 矛盾
——以《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为例
肖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100027)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加高效且深入地突破重难点,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许多难度不大的文章,我们不妨从蛛丝马迹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一两个字,生发一系列问题,从而逐步突破难点。这样做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本文以《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例。
一、形成矛盾的词
《陋室铭》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文意难度不大。但是,其中寄寓的作者情感却值得玩味。
文章最大的特点也是矛盾点,即刘禹锡通篇都在写自己居住的房屋是“陋室”。可最后作者却说“何陋之有?”那么,此屋到底是不是“陋室”呢?显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从而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此时,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其实这篇名文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王叔文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茅屋。刘禹锡没有埋怨,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通过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刘禹锡表面在写自己居住的环境简陋,而实际上却是通过赞扬这简陋的居室,表现出自己这个主人的高尚品德以及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所以他才会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越“陋”,就越能
凸显出刘禹锡品德的高尚、追求的高雅。通过抓住文中看似矛盾的表述进行分析,便能突破难点。
二、容易出现歧义的词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境遇困窘之时写下的名篇。文章虽然短小,却表达出了复杂的情感,有苏轼被贬官后的苦闷无聊,但更多的却是他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
在教学时,我将《记承天寺夜游》的重难点设置为体会苏轼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乐观豁达之情,这一难点可以通过学生准确翻译“户”字突破。“户”一般而言可以翻译为窗户,若结合本文语境和这个
字的造字起源,则会发现新的理解。在学生翻译
“户”这个词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出示“”“”这两个甲骨文字,让学生思考“户”到底该如何翻译。显而易见,“户”是门的一半,在这里可以翻译为小门。所以,苏轼此时并不是生活在高墙大院的宅子里,而是生活在“小门”“小户”之中,可以看出他此时的生活境遇并不如意。
驰名商标认定此时,就可以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43岁的
西湖龙井怎么泡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
2021
46
No.2 2021
《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朝廷的一些新党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坐牢103天,几次落入将被砍头的境地。
最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并“不得签署公事”。
结合背景,学生可以看出,苏轼写“月入户”是为了展现他居住的地方不大,只有一扇“小门”。由此我们便可以窥见,苏轼此时的生活境遇很是困窘,且虽有小小的官职,却没有任何权力,在这种境遇下,看到月光照进屋内他却能“欣然起行”,邀友人共赏美景。这正说明,苏轼虽身处逆境,却依然能够保持一份乐观豁达之情。在教学时,利用一个小小的“户”字翻译的歧义,突破了文本的重难点,析出了苏轼的乐观豁达之情。
三、有特定含义的词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出自张岱的《陶庵梦忆》,与前文所分析的两篇文言文的共同之处就是篇幅短小,翻译起来难度不大,学生也不难感受出文章营造的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所以,文章的重难点在于张岱萦绕在字里行间无法抹去的愁绪,这是一种对前朝往事的怀恋以及国破家亡之愁。而这一难点正可以通过分析一些特殊的时间及地点的词进行突破。“崇祯五年”是明朝年号,“金陵”是明朝时的南京的名字。作者在写本文时朝代已经更替,无论是年号还是地点、名称,都已经改变,为何作者在本文中不用清朝时的名称而依然沿用明朝旧称呢?以此问题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张岱的“痴”除了体现在痴迷与独享西湖雪后一片苍茫的雪景之外,还体现在哪些地方?
此时,可以补充关于张岱的介绍:张岱出生于仕
宦家庭,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生活品位也很高。他写自己当年的生活是:“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但是,清军入关以后,明朝灭亡了。他曾说,明朝灭亡了,自己应该自杀,但自己编写的明史《石匮书》还没有完成,所以就逃到山里躲了起来。“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
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由此,学生便可以看出,明朝时的张岱是那样意气风发,而写下文章
时却避居山中,生活潦倒,曾经种种只能依靠回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朝代的更迭,是清军的铁蹄踏破了他生活的美景。所以,学生可以分析出,文中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清冷愁绪是张岱对明朝生活岁月的怀恋和对故国深深的思念。这种故国之思是张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另一种需要读者细细品味的“痴”。
对于一些篇幅短小、翻译难度较小的文言文而言,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容易出现歧义的词,形成矛盾词和有特定含义的词,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思考的兴趣和转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夜游上海
让懂你的人爱你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这篇文章中提道:“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他还进一步解释道:“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学生学习早已不仅仅局限在本文的内容,而是要透过一篇文言文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让他们在阅读或学习其他文本的时候有迹可循。学生学会这种析字破难点的方法,有助于他们自主阅读与学习更多课内外的文言文。这是一种学生可以切实把握的学习方法,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丰收的反义词
[2]余子侠.陶行知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