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对唐代佛教的贡献
武则天(624-705),名武瞾,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14岁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人宫,立为才人”。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死,26岁的“才人”武则天与一些嫔妃、宫女一起被送到长安(今西安)感业寺为尼,一年后,被唐高宗李治接回皇宫,并封为昭仪。在后妃间的争宠争权的激烈斗争中,精明机智的武则天,在争得唐高宗的宠爱,大臣李积、许敬宗、李义府等的支持後,於永徽六年(655)被立为皇后,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高宗去世後,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後的唯一女皇。武则天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後执政近半个世纪。执政期间,武则天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颇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不仅是一位盛世明君,而且还是一位信奉佛教、支持佛教事业发展的佛教徒。在她称帝之初,就以帝王的命令下诏奉佛为尊;她对当时的高僧也至为礼遇;她还迎请高僧主持建寺造像。在做好佛教硬件的同时,武则天还组织国内外高僧翻译佛经,进一步完善佛教各宗派典籍。作为一代帝王,武则天对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择要介绍武则天对唐代佛教的贡献。
一、奉佛於首
在佛教史上,佛道之争一直是板乎彼此命运的大事。两教相争的结果,导致有的朝代道教受到尊崇,有的朝代佛教受到尊崇。在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尊李老君为李家的祖宗,由此爱屋及乌,将道士女冠提升在僧尼之前,因此在佛教中引起一场风波。後来玄奘法师取经回国,太宗皇帝对他特别尊敬,可惜没有几年太宗就驾崩了。在太宗晚年时,玄奘法师曾与他提起此事,太宗也承允改正名次,尚未实行,太宗驾崩。高宗显庆年间玄奘有病,皇上派尚药奉御蒋孝章,与针医上官琮来为法师看病,玄奘法师因此陈述:“先朝以释氏的名位,在道流之下,先帝晚年许为改正,同时永徽初,又有命僧尼犯罪情难知者,同俗法治罪,玄奘恐怕疾病萎顿,永隔天颜,所以在未死之前,作表附请内使,以闻天听。”当天高宗就派内使去答复奘法师的请求道:“所陈二事,因为佛道的名位,是先朝处分,事须平章议行,至於僧尼不应同俗治罪之事,我随时敕令实行,法师安心养病。”僧道名位之事,终高宗之朝,仍未改正过来。
武则天称帝之後,一反李唐皇帝“道在佛先”的先例,明确规定执行先佛後道的政策。据《唐大诏令集》卷三载,天授二年(691),武则天下制:“释典与玄宗,理均迹异,拯人化
俗,也是教别功齐,自今以後,如有法事聚集,僧道应该齐行并集,今後已往成为永式,僧尼仍诏在道士女冠的上首。”长寿二年(693),武则天推翻自己从前的建议,命举子等罢习《道德经》。
二、礼敬高僧
作为一个盛世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对国内知名的高僧都加以礼敬。天册元年(695),义净三藏自天竺取得梵本经论约400部,共有50万箧,佛陀舍利300粒,回到洛阳,武后亲自到上东门外拜迎佛经。武后曾诏请嵩岳慧安禅师与北宗神秀禅师人宫,亲自行跪拜礼,朝夕问道,并尊慧安禅师为“国师”。慧安国师后来辞归衡岳,入灭后,武后将他的五颗大舍利迎到宫中供养。神秀以九十高龄入宫,博得武后的尊崇,受赐“两京法王主三帝国师”的尊号,但禅师过不惯宫廷生活,多次上表请退,武后不得已,为他在当阳山兴建度门寺。从印度来的沙门菩提流志,则天武后优厚礼遇他,安排他住洛阳佛授记寺,并且请他说法。
义净三藏法师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曾在印度求法十多年。他回国时带回梵本经典,奉安在佛授记寺。武则天敕请法师翻译经论,初与实叉难陀法师翻译《华严经》。长安三年译《金光明最胜王》等经,由成均(大学)助教监护,则天亲制新经圣教序。中宗神龙元年译
出《孔雀王》等经,中宗皇帝制序,名《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神龙二年随驾回到长安,法师在大荐福寺别置了翻经院,译《一切庄严王》等经。景龙二年召请义净法师人内殿共同翻经。睿宗景云元年,义净法师又译出浴像等经论廿部,共八十八卷。在武则天安排下,义净一度参加大徧空寺“华严经译场”,先後翻译佛教经、律、论61部、239卷。
武则天对高僧的礼敬,还表现在她迎请高僧人宫供养。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诏请嵩岳慧安禅师与北宗神秀禅师人京,乘着肩舆人殿,则天亲自行跪拜礼,住在宫内,朝夕问道,则天尊安师为国师,当时王公以下,闻风来谒者,望尘拜伏。
神秀禅师与安禅师都是黄梅五祖门下弟子,五祖人减後,秀禅师住江陵当阳山中,则天慕名,诏请人京,“亲加跪礼”,见面後首先问道:“所说之法,谁家宗旨?”神秀回答说:“蕲州东山室内房门效果图(即双峰山东山寺)法门。”此後神秀往来於长安、洛阳两京,受到朝野信徒的崇奉。当时神秀已90多岁,武则天对他十分敬重,神秀所在道场的一切需用,均由朝廷供给,十分丰厚。武则天除常召神秀,“时时间道”外,还敕命於神秀主法的当阳山设度门寺,在汴州神秀的老家置报恩寺,以旌其德。神龙二年,神秀死於洛阳天宫寺,朝廷赐谧“大通禅师”。
安国师於贞观年间到蕲州参谒五祖弘忍大师,悟明心法。後来隐居终南山,高宗诏他来京,不肯应诏,潜往嵩山少室,此次则天遣使往请,方肯应诏人京,则天拜为国师,後来辞归衡岳,中宗赐他僧衣。安国师於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吩咐门人道:“我死之後,将我的尸首,放到树林内,待野火焚之。”就在三月八日,国师人减,春秋一百廿八岁,门人遵嘱,果然有野火自焚,获得舍利八十多粒,内中有五粒大的舍利,送人宫中供养,後人称之为老安国师。
武则天对当时的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法师特别礼敬。法藏祖籍为康居国,祖父时始侨居长安,以康为姓。法藏17岁时,人太白山求法。後到云华寺听智俨宣讲《华严经》,成为深深领会妙旨的门徒。智俨圆寂时,把法藏付托於弟子道成、薄尘,说他将会绍隆遗法。法藏28美元符号岁时,荣国夫人死,武则天为树福田而剃度僧人,把自家的旧宅施舍作为太原寺。於是,道成、薄尘等高僧连状荐举,度法藏为僧,住持太原寺,得到武则天的许可。法藏这时还只是受了沙弥戒,武则天敕命他在太原寺讲《华严经》,不久诏令京城十大德为法藏授具足戒,并把《华严经》中贤首菩萨的名字赐给他作称号,人们由此常称法藏为贤首国师。法藏所弘扬的华严宗,依靠武则天的支持,很快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宗派。
长安元年,武则天诏诮贤首法师在东都佛授记寺,开讲新译的《华严经》,讲到华藏世界品时,大地震动,因此诏人长生殿问道,并寻间《华严经》中帝网十重六相之义,藏法师为其说法道:“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这些义章,都是华严经中总别义网。”则天闻华严经玄义,茫然惊异,藏法师用手指着镇殿的金狮子为喻,并撰述金狮子章,列十门总别之相,则天阅後才豁然悟解其旨。
三、建寺造像
在建寺塑像方面,武则天曾将自己的住宅供给寺院以安佛像,也曾“於明堂後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旧唐书》卷二十二)後又依旧规制重造明堂,高294尺,东西南北300尺。上施宝凤,火珠代之。
则天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狄仁杰上疏说“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游僧皆托佛法,注误生人;里陌动有经坊,阐阗亦立精舍。化诱所急,切於官征;法事所须,严於制敕。”(《资治通鉴》卷207)据《资治通鉴》说,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并造《大云经疏》上表武则天,说太后是弥勒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随後制颁天下,并
且造大云寺於天下。
武则天统治时期,还诏请当时净土宗高僧善导大师监造洛阳龙门大卢舍那佛像。据《大卢舍那佛宠记》载: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道(导左上包围的字)禅师,於咸亨三年(672)至上元二年(675)奉敕监造龙门大卢舍那佛像。自显庆年间(656-661)二手房广告起,高宗“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因此,洛阳龙门这一浩大工程的监造人选、雕造方案、开凿费用,都需要精心谋划。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後,武则天选择净土高僧善导为首席监造,而且自己为工程“捐助脂粉钱两万贯”。
大连市旅游景点在诏请善导大师担任监造的同时,武则天还请京城法海寺寺主慧简法师协助善导大师监造佛像。慧简在监造卢舍那佛的同时,为武后雕造了一宠弥勒佛像。慧简是信仰弥勒净土的高僧,他特意为武则天造弥勒佛宠。
高武及武周时期,佛教净土造像盛极一时,这与武则天的扶持分不开。高武时期,武则天为获取更多僧俗民众的支持,多次敕令雕造净土信仰的弥勒和弥陀尊像,致使当时净土造像徧及全国各地。现存的石窟,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等等,都有相当数量的唐窟龛及净土造像,尤以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开凿的窟龛最多。此外,
武则天在东都洛阳、京都长安建造的万象神宫、天堂、大型天枢等佛教化的宫殿和佛像,从.造像题材看,其中也以弥勒菩萨和阿弥陀佛造像居多。
阅於武则天的弥勒信仰,甚至可以追溯到其为後宫才人时,传说那时她即在自己的宫室裹设禽供奉过弥勒佛。麟德二年(665),武则天曾出宫内王玄策督造的弥勒菩萨塑像於敬爱寺供养。前述长安法海寺的慧简和尚,在监造大卢舍那佛的同时,在龙门西山中段偏北先行雕造了一龛弥勒佛像,其题记为:“大唐咸亨四年十一月七日,西京法海寺僧慧简奉为皇帝、皇后、太子、周王敬造弥勒佛一宠、二菩萨、神王等并德成就,伏愿皇帝圣化无穷,殿下诸王福延万代。”
上元元年(674)起,後宫内道场的僧尼智运、真莹等人,又奉命在洛阳龙门石窟雕造万佛窟。万佛窟内共雕造佛像一万五千余尊,主尊有不少是弥勒佛。题记多为祝愿天皇天后皇子诸王子等“万劫千生,无亏供养”;“桑田碧海,永固归依”;“愿救法界苍生无始罪障,今生疾厄皆得消灭”;“愿无始恶,业罪消灭,法界四生,永断恶生”;“从今生至成佛以来普作菩提,眷属誓相度脱”。
武则天崇信弥勒,直接影响了民间信奉弥勒的社会风气。以龙门石窟为例,即有多铺以弥
勒佛像为主尊的造像。武周长寿年间(692—694)雕凿的摩崖三佛,正壁一铺七尊坐像,主像为高5.9米跏趺坐的弥勒佛。在天授至长安年间(690—704)开凿的龙华寺,东壁坛上造像三尊,弥勒居中,跏趺坐於须弥座上,足踏并蒂莲,左手下垂,展掌伸五指抚左膝上,右臂下垂置右膝上。
武则天时期的弥勒造像还出现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巴中石窟等处。在莫高窟,长寿三年(694)或延载二年(695)灵隐禅师与居士阴祖等开凿的第兰亭集序原文96号窟中有号称“北大像”的弥勒佛巨像,高约33米,是目前莫高窟造像中最大的一座。四川东北部的巴中石窟,是四川佛教摩崖造像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七世纪末八世纪初武则天时期是当地佛教造像高峰期。这一时期的造像题材,最突出的是出现了菩提瑞像与弥勒同组开凿的大龛,即把弥勒与释迦一龛供养。
武则天不仅亲身参与建寺造像,而且还出钱修建寺塔。唐高宗时,为保存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曾在长安慈恩寺建起5层高的大雁塔。武则天称帝後,她本人带头,朝中王公响应,施舍大量钱财,将大雁塔重加营建,增至10层。後经兵火,仅剩下7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