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
w
共产党成立1()()调年
►打卡红博物馆
©/红岩革命纪念馆正门。该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原为“大有农场”,因此地附近丹霞地貌有着大片红岩石,因而得名红岩嘴。1939至1946年,八 路军办事处同中共南方局机关即设于此处,现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红岩革命文物旧址之一
在烈火中永生的红岩魂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文丨李思达
1
937年11月,国民党 重庆,使得这座位于大后方的 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战时首都、
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 指挥中心。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 全民族抗战,丨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 方局成立,机关就设于重庆红岩嘴的 “大有农场”。在此,中共南方局领导了 整个中国南方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曰斗 争,用智慧和勇气在敌人的心脏里战 斗,如灯塔一般在抗战中为迷茫的人
民众指明方向。抗战胜利后,1946 年中共南方局移驻南京,改为中共中 央南京局,另在重庆成立四川省委,继 续领导西南地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斗 争。1947年前后,由于敌人破坏和叛 徒出卖,川
东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挫 折,大批地下党员被捕,关押在重庆市 西歌乐山原中美合作所内的白公馆和 渣滓洞集中营里。这些共产党人在身 陷囹圄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原则,在狱 中与敌人英勇斗争,为红的重庆留
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在重庆这段战 斗的历史,2007年1月,重庆市委、市 政府整合资源,将原有的红岩革命纪念 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以及重庆 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整合为“红岩 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红岩革命文物 旧址53处,其中有4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让该博物馆成为保护红岩革 命历史文化遗址、研究发掘革命历史文 化资源、全面反映和宣传弘扬红岩精神
132
丨国家人文历史
幵拓先驱
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人气最高的红 景区之一。
抗战的灯塔,红三岩
今天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在20世 纪30年代的时候还是郊外一处农场。因为此地附近为丹霞地貌,有着大片 红的岩石,所以被当地人叫作红岩嘴 (后改名红岩村)。1939年1月,中共南 方局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和幵展实际工 作的需要,根据周恩来指示,有关人员 买下此地的“大有农场”改建办公楼。7 月相关设施建成之后,八路军办事处 同南方局机关一同入驻红岩村,直至 1946年撤离重庆前,在此坚持工作和 战斗了 7年。
今天的红岩村已经建起了红岩革 命纪念馆,穿过纪念馆行至山后,就能 看到一栋三层的小洋楼,g卩为当年的八 路军重庆办事处。这是一栋二楼一底 的深灰砖木结构建筑,外看二层、实 为三层,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共有房 间54间,坐北朝南。当年,办事处一楼 就是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办公室(皖 南事变前,新四军重庆办事处也在此 办公)。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人的 办公室兼卧室。1945年参加重 庆谈判时也在此居住。三楼则是南方 局、办事处干部的工作间及宿舍,还设 有秘密电台。在1939年至1946年这段 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中共南方局正是在 这栋小楼里直接领导中共中央在国统 区的机关报——《新华曰报》和国统区 13个省市和地区的党组织、10万多党 员开展工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 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伟大的 红岩精神。
不仅仅是红岩村,在抗战的烽火岁 月中,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 驻重庆办事处驻地)、曾家岩50号(周 公馆)和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成为当时重庆险恶政治迷雾中的“红三
岩”,如灯塔一般,为迷茫的人民指明
了方向。从这里诞生的红岩精神,也正
是因为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
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
和浩然革命正气,凝聚了鲜明的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品质,
蕴含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历史
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
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狱中的“五星红旗”
位于重庆市西的歌乐山革命纪念
馆,向来以‘渣滓洞”“白公馆”“戴公祠”
为世人所熟知。1947年3月到1949年
11月,川东地下党被捕的革命志士,就
在这里同敌人展幵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渣滓洞原来是人工幵采的小煤窑,
因出产的煤质量不好,渣多煤少而得
名。1943年军统霸占渣滓洞煤窑,并将
其改设为看守所。看守所内院墙上写有
用来“分化”被捕革命者、瓦解他们意
志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
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勿执迷”“迷津
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
等。而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
别墅,地形险要而隐蔽。1939年军统将
其强行买下改为看守所,将原来的十余
间住房改为牢房,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
地下储藏室改为了地牢,防空洞改为了
专门审讯拷打革命者的刑讯洞。
当时军统在渣滓洞关押的主要是
《挺进报》事件、六一学潮、川东武装起
义以及小民革案中被捕的政治犯,如
《红岩》小说中江的人物原型江竹筠;
而在白公馆则关押一些他们认为级别
较高,案情重大的政治犯,如中共四川
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军委委员车
耀先、原国民党东北军53军副军长黄
显声将军等。1949年11月27日,国民
党特务在溃逃前夕,对关押在渣滓洞、
白公馆的革命志士进行了疯狂的大屠
杀,共造成300余名革命志士牺牲,仅
35人脱险。
为了牢记这段历史,1963年渣滓
洞看守所旧址复原重建并对外幵放,
198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而白公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改为改造国民党战犯管理所,1988
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公/中共南方局用于印制《新华日报》的印刷机,现藏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新华日报》是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机关拫,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有着 “新华方面军”的美称,印刷机正是“新华方面军”中的一位“老战士”
MAR2021 |
133
庆祝中国共产髡成、>:100周年
打卡红博物馆
位,成为向社会和众进行革命历史传 统教育基地。
革命烈士的鲜血淺灌了青山,而陈 列在纪念馆中的文物,依然在无声地诉 说着他们的爱国之情,让人为之肃然起 敬。在白公馆看守所平二室,至今仍陈 列着一面狱中革命者用绣花被面制作 的“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7曰,关押 在白公馆平二室的罗广斌放风时从难 友黄显声将军处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国旗为五星红旗,当他将消息转 告给同室的难友后,大家兴奋不已,决 定也要做一面五星红旗,争取打着这面 红旗冲出牢门去!他们将红绣花被面 拿出来,拆掉绣花做成红旗,然后用黄 草纸做成五角星。由于身处狱中,大家 都不知道五星的位置,最后决定将大的 五角星贴在中间,四个小五角星贴在四 周,象征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 党周围。重庆解放后,幸存的罗广斌再 次回到白公馆,到了藏在地板下的这 面样式与众不同的红旗,让被烈士鲜血 染红、寄托着他们希望与梦想的旗帜, 被后人永远瞻仰和牢记。
狱中八条:一份厚重的党史、党性 教材
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里,有一件 文物最引人注目,这就是300多位红岩 英烈和革命志士在黎明前最深重的黑 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委托罗广斌为 党组织留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血泪嘱 托”:长达3.6万余字的《关于重庆组 织破坏经过及狱中情形的报告》(以下 简称《报告》)。
1948年9月,《红岩》小说作者之一 的罗广斌在渣滓洞遇到了曾经的上级 张国维。张国维叮嘱罗广斌注意在狱 中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教训, 有朝一日向党组织汇报。从1949年1月 起,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者 们秘密进行了多次交流和讨论。国民党 特务开始疯狂镇压后,这些革命者仍以 高度的责任感,从党的建设、组织发展、 党员教育等方面进行回顾,对《挺进报》 被大破坏和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的 失败,对党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讨 论和分析,总结教训供党组织参考。经
许晓轩等人商议,决定每次讨论的结果 都向刘国銶、罗广斌两人汇集,由他们 重点记录。
重庆解放后,侥幸脱险的罗广斌 追记整理了狱中的讨论和总结,并于 1949年12月25曰向中共重庆市委上 交了《报告》。《报告》的第七部分为八 条“狱中意见”,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 “狱中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 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 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 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 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 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 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 风;八、惩办叛徒特务。
2018年3月10曰,习近平总书记在 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 表团审议时三次讲到红岩,专门提到 “红岩精神”“红岩英烈”和“狱中八条”。 他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 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 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要牢记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 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 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
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这是对历 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员、 干部的深刻警示。
先烈们抛洒热血的地方,今天已 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先 烈们留下的“血泪嘱托”,今天已经成
为党性教育的丰厚滋养。2017年7月以 来,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已幵展以“狱中八条”为主要内容的授 课讲解近1100场次,其中为党性班队 的学员授课约2.4万人次,而重庆红岩 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展现出来的以“崇高
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 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为特征的红 岩精神,也必将为世人所永远牢记传 承。i
.每.7
f
…―红岩里的主要人物
^
<'
w
- w --------r»- w- ,
r-
__麗_|_
J !圈
1
t
m !
!
1___难卩"_丨_
® /罗广斌手书《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及狱中情形的报告》。该报告长达3.6万余字,为被关押在渣滓
洞和白公馆的革命者在生死关头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川东地下党斗争经验教训所做的总结,由罗广斌脱 险后汇集笔录而成,其中第七部分即后人所熟知的“狱中八条”的来源
134 |国家人文历
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