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流派
1、“山药蛋派”
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锋、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落。他们长期为农民文化所浸润,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
2、“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他们的小说善于以轻盈的散文笔调描摹时代风云,以简驭繁,白描传神,笔下常出现冀中平原和北方水乡的风景画、风情画。
★十七年文学特点
1、题材:普遍重视重大题材。文学服务于政治,产生了一批图解政治概念的作品;
2、人物:塑造英雄人物,理想化、类型化;
3、风格:出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但由于创作观念和方法的统一和一律,影响了作家个性的发挥和探索的可能性。
(二)十七年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一、历史题材(以反映民主革命斗争的小说数量最多、成就最大)
“三红一创”:《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
“保林青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山乡巨变》
1、解放战争
(1)长篇: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2)短篇: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2、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1)长篇: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梁斌《红旗谱》(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
(2)短篇:孙犁《铁木前传》和《山地回忆》,王愿坚《七根火柴》和《党费》
3、抗美援朝
(1)长篇: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
(2)短篇: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4、近代历史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李劼人《大波》(“大河小说”)
5、古代历史
(1)长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
(2)短篇:陈鹤翔《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黄秋耘《杜子美还家》
二、现实题材(以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最为醒目)
1、土改短篇:马锋《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高晓声《解约》
2、农村合作化
(1)短篇:李凖《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马锋《三年早知道》,西戎《宋老大进城》
(2)长篇: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湖南农村风土人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具有史诗追求)
3、农村合作化之后
(1)短篇: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李凖《李双双小传》,马锋《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和《套不住的手》,张庆田《“老坚决”
外传》,西戎《赖大嫂》
(2)长篇:浩然《艳阳天》,陈登科《风雷》
4、其他三种类型
(1)反映工业建设的长篇: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2)勇于正视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较强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的短篇: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刘绍棠《田野落霞》,李国文《改选》,李凖《灰的帆篷》
(3)冲破人情、人性和爱情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充满浓郁人情味的短篇:萧也牧《我们夫妻之间》,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邓友梅《在悬崖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后两类作品主要出现于提出“双百方针”之后,因此被称为“百花文学”。
三、十七年小说的缺失
红岩里的主要人物1、简单、机械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把文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于政治。
2、由于从抽象的政治结论出发,一些小说不是采用文学的构思方法,而是采用非文学的构思方法,形成了同一的图解理论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3、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比较狭隘,创作方法和表现方法不够多样,更缺乏有批判现实主义深度的作品。
四、台湾小说
1、四种形态
(1)现实主义文学彩
(2)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实主义意味
(3)表现海外中国人生活
(4)通俗文学作品
2、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孽子》
3、欧阳子(洪智惠):《那长头发的女孩》、《秋叶》
4、林海音(林含英):《城南旧事》、《金鲤鱼的百褶裙》、《婚姻的故事》﹑《晓云》
5、陈映真(陈永善):《将军族》﹑《第一件差事》﹑《夜行货车》﹑《赵南栋》
6、於梨华:《又见棕榈 又见棕榈》﹑《雪地上的星星》﹑《考验》
7、聂华苓:《一朵小百花》﹑《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
8、琼瑶(陈喆):《窗外》﹑《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台湾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
9、刘以鬯(刘同绎):《天堂与地狱》﹑《酒徒》﹑《寺内》
10、金庸(查良镛):《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
记》。“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
11、梁羽生(陈文统):《京华》﹑《十二金钱镖》﹑《白发魔女传》。“新派武侠小说”的又一代表人物
五、长篇小说
1、《红日》——吴强(长篇小说《堡垒》)
特:(1)将历史纪实与艺术创造相结合,表现广阔的战争画面和生活图景。 小说以孟良崮战役为重点,形象地概括了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历程。既正面反映革命战争,又叙写广阔的军旅生活风情。
(2)力图生活化、个性化地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
沈振新、梁波,刘胜、石东根
张灵甫是敌对力量的典型。既注意刻画其凶猛顽固的外表和空虚怯弱的本质,又注意刻画其深谙韬略、骄横狂妄、自命不凡、刚愎自用的个性特征。
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1)一部反映光明与黑暗最后决战的长篇小说。
充满浓重的悲壮彩。主要通过刻画许云峰、江、成岗、刘思扬、华子良、于新江、齐晓轩、双老太婆等战斗集体,塑造共产党人的英雄像来实现的。许云峰是一位久经考验、成熟老练的党的地下工作者。江是一位感情深沉、坚韧不屈的巾帼英雄。
(2)艺术特点:①小说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描写重庆地下党和被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共产党人的顽强斗争。
②采用了多线索的网状结构方式。
3、《红旗谱》——梁斌(第一部《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第三部《烽烟图》,长篇《翻身纪事》)
(1)反映了从20世纪初叶开始的一个北方农民家庭由自发反抗走向自觉革命的历史途程和必然命运,概括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塑造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农民革命英雄谱系,享有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之誉。
(2)一部具有民族风格斗争的史诗。
原因:在艺术上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
《青春之歌》——杨沫
(1)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开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从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2)突出成就:富有层次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主人公林道静告别旧“我”的复杂的心路历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党的教育下不断成长,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其典型意义,在于她集中概括了我国30年代众多青年知识分子的曲折经历与艰难的成长过程。
(3)艺术特点:
①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右派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场景,从而概括了丰富的社会内容。②浓郁的抒情笔调。
5、《创业史》——柳青
(1)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具有史诗追求。 以深邃的历史意识,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落笔,通过描写新旧两个时代、梁家父子两辈人不同的创业道路及其不同的创业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翻身解放后的农民才能开始真正的“创业史”。
(2)梁生宝:一个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3)梁三老汉: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既有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又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小说层次性地表现了这个人物告别私有观念、树立集体意识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过程。梁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4)艺术特:①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六、短篇小说
1、《百合花》——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静静地产院》﹑《草原上的小路》);
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1) “我”、“通讯员”、“新媳妇”三者之间的生活片断
(2)特:①表现方式上没有正面描写激烈的战斗过程、宏大的战斗场面和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从小处落笔,选择侧面表现战争的角度。以小见大地构思全篇,于表面的细波微浪映现惊心动魄的激流洪波。②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2、《黎明的河边》——峻青
(1)小陈及其一家
(2)特点:①正面展开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塑造人
物;②注意战斗场面的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以造成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十七年诗歌
一、概述
1、颂歌诗潮(郭沫若《新华颂》揭开序幕)
胡风《时间开始了》;艾青《我想念我的祖国》;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日子》 “石油诗人”李季:《玉门诗抄》、《生活之歌》;闻捷《天山牧歌》
艾青《南美洲的旅行》、《大西洋》;流沙河《草木篇》
2、新民歌运动(《红旗歌谣》)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众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但背离现实、“浪漫”浮夸、粉饰生活的通病相当严重。不仅对五四以来新诗的“开放”传统构成了逆向冲击,而且也将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引向了一条窄路。
蔡其矫《雾中汉水》;郭小川《望星空》、《将军三部曲》
3、政治抒情诗
二、1、闻捷
(1)《天山牧歌》:汇集了写于建国初期颂歌浪潮中的不少抒情短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精神风貌。最出的是《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为代表的爱情诗。
(2)爱情诗:从不对男女的情爱作落俗的描写和空泛的吟咏,而是颇具独创性地把爱情与新的时代气息、新的劳动生活和新的道德情操糅合在一起表现,从而艺术地揭示出人们爱情观念的深刻变化。构思新颖,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格调清丽,且叙事、绘景、抒情融为一体,充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