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期(总第49卷第363期) No. 5 in 2021 (Total Vol. 49, No. 363)建筑节能(中英文)
Journal of BEE
■绿述筑
Green Buildings
doi :10.3969/j. issn. 2096 -9422.2021.05.002
倒计时表化繁为简,自然而为
----新疆传统民居中的自然绿观带来的启示
范欣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在特殊的地域气候条件下,新疆传统民居将适用性、生态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展现 出非凡的生存智慧与融合之美,对当代地域性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在地
域性设计实践中,应从建筑本原出发,因地制宜地化繁为简、自然而为,进而实现人、建筑、自
贺卡的制作方法 步骤然三者的共存与共生,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地域性;新疆传统民居;生态智慧;自然绿观;绿实践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9422(2021) 05 •0006七8
Minimalism of Architecture Heralding the Return of Nature:What we learned from the Green Naturalism of 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Xinjiang第一年车险
FAN Xin
(Xinji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Under unique geological and weather conditions, 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Xinjiang combines adaptability, ecologism, economy, and aesthetic in perfect unison. As such, it has a variety of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tinuity and innovation of regionalist architecture, for the brilliant survivalist wisdom and beauty manifested in its design. The practice of regionalist design should keep track of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upholding the dual principles of minimalism and naturalism. We should aim to bring about the co-existence and co-dependence among humanity,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insofar as the respect of, adaptability to,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is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of human society.
Keywords:regionalism;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Xinjiang;ecological wisdom;green naturalism;
green practice
0引言
人类可考的存在史可追溯至距今约25万〜4万 年前的智人。当人类文明初现曙光,石器时代的人们 将对自然力的无限崇拜刻画在岩壁之上。距今约1万 年前逐步进人农耕时代的人类,在大地哺育下,敬畏自 然、顺应天时,依水而居。18世纪60年代开启的工业 革命,标志着人类正式迈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时 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滋长了人类控制自然、主宰 地球的欲望和自信,甚至幻想有一天在地球末日时, 逃离到另一个星球上定居。不加节制地予取予求,侵 夺了其他生物的栖身之地,人类终于成为生物圈存在 以来,唯一有能力毁灭生物圈的动物,当然,也包括毁
收稿日期:2020-10-20;修回日期:2021>05-19灭人类自身。
人的主观意识是十分具有局限性的。英国历史 学家汤因比说:“人总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因为自 己的意识对于本人来说,是观察宇宙中精神和物质景 象的出发点。人还有这样的自我中心意识,即认为他 的自然冲动是力图使宇宙的其他部分为自己的目的 服务。” [1]相比近46亿岁的地球而言,人类的存
在史 显然只是自然界沧桑巨变中的一粒微尘。地球上5次 生物大灭绝中最近的一次,发生在距今6 500万年前。这股持续1〇〇万年之久的超级自然力,造成了地球上 包括恐龙家族在内的80%以上的物种消亡。自然界,才是地球的真正主人。
人类与大地母亲的关系曾在物性和诗性中维持 着平衡,今天我们透过纷繁的传统建筑宝库,仍能感
范欣:化繁力简,n然而力—新疆传统民w-中的n然绿观带米的v丨示
受到人面对自然的谦恭态度。在特殊的地域气候条 件下,新疆传统民居充分展现了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 慧以及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融合之美。
1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地貌和气候K牛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守护 着祖国的西北边陲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中国国土的六分之一。境域东西长1 950 km,南北跨 度1 550 km,陆路边境线长达5 400多公里,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 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国接壤。
新疆特殊的自然地貌和气候条件是大自然不断 运动的结果。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一一特提斯洋(古 地中海)。6 500万年前,在旷日持久的大陆板块碰撞 中,伴随着青藏高原的诞生,特提斯洋最终消失。新 疆境内逐渐形成山脉纵横、戈壁沙漠遍布、“三山夹两 盆”的总体格局。横亘中部的天山,将新
疆分隔为南 北两部分。天山山脉与新疆北缘的阿尔泰山脉夹持 着准噶尔盆地,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世界上 离海洋最远的大陆;天山山脉与新疆南缘的昆仑山脉 之间是塔里木盆地,号称“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沙 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即坐落于此。高山融化的冰雪滋 养着沙漠边缘的土地和山间盆地,形成星罗棋布的绿 洲,也正是这些不足新疆总面积5%的绿洲,养育了世 世代代在此生息繁衍的新疆人民。
高大连绵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南面印度洋的湿润 气流,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呈现显著的两极性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境内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充足,春秋多大风。新疆地形地貌的变化多 端,造成了各地气候的差别。总体上看,以天山为界,气温高于北疆,北疆降水多于。新疆独特的 地域气候,与我国其他省区具有明显差异。
2新疆传统民居中的生态智慧
新疆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建造活动中,敬畏 自然,懂得行为自律,想方设法地化解生存需求与自 然条件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干 扰,并逐渐总结规律、归纳方法,将其运用于建筑实践[2]。
新疆传统民居中体现了非常多的生态适应性理 念。一方面通过空间组织等有效地适应自然气候,避 开和改善气候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界的 气候条件进行能量交换,在特殊的气候、有限的
材料 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化繁为简、自然而为,体现了“被动技术”或者说“低技术”的建造理念,为 当今的绿建筑设计带来诸多启示。2. 1聚落
聚居是人类的社会性属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 特殊的自然条件下,新疆人民从生态出发,遵循“整体 大于局部”的秩序准则,对建筑单体善加组织,创造了 适应地方气候的聚居环境,逐步生长成规模不一、形 态各异的传统聚落。
在夏季干热少雨、多风沙的地区,传统聚落 大多呈现户户相连的低层高密度总体格局(见图1)。蜿蜒狭窄的街巷减缓了不利的冬季风;夏季,街巷两 侧的建筑、院墙及树木形成大片阴影,凉爽宜人。为 了防避风沙,建筑的门窗极少开向街巷。
图1喀什噶尔古城(局部)总平面图
qq孤独签名(来源:根据王小东院士研究室提供资料,谷圣浩改绘)
在气候相对温润的北疆地区,传统聚落中的建筑 布局则相对疏松(见图2)。
图2伊宁市某传统住区总平面图
(来源:根据《新疆传统建筑艺术》,范欣改绘)
一亩等于多少平米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空间的需要,聚落在总体秩 序下持续不断地生长,这种“活态”正是新疆传统聚落 的魅力所在,新疆传统建筑也因此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2.2 庭院
由于新疆境内各地气候的差异,南、北、东疆传统 民居的庭院也有所不同。在夏季干热少雨、多风沙的 ,住房围合院落布局,形成内向性封闭式庭院,住 房窗户均开向庭院(见图3);而在气候相对温润的北 疆,建筑形态则较为舒展,庭院呈现开敞的特点(见 图4、5)。庭院内种植有果木和各花卉,既美化了环 境,又具有降温增湿、遮荫降尘和净化空气的生态功 能,有的民居还引水渠人院,
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
FAN X in. Minimalism o f Architecture Heralding the Return o f Nature : What we learned from the Green Naturalism o f 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Xinjiang
候。庭院中常搭设葡萄架,架下放置大木床,作为一 家人的日常起居、宴请宾客之所。
在东疆的“火洲”吐鲁番,夏季酷热,极端少雨,几 乎家家户户都在庭院上方架设高棚架,以阻挡强烈的 太阳辐射,同时,利用庭院人口幽深的土拱门洞以及 高棚架与女儿墙顶之间的空隙,组织自然通风,引人 新鲜空气,驱走积聚在高棚架下的热量(见图6)。南 北疆各地的传统民居庭院中也常见木棚架,但不像吐
鲁番的高棚架几乎遮蔽整个院落,而是根据生活功能 所需,沿庭院一边或一隅自由灵活地搭设。
2.3 建筑 2.
3. 1
建筑体形
新疆传统民居的建筑体形充分适应地方气候特 点,平面规整、简洁、少凹凸,相对小的体形系数有利 于减少冬季室内热能的散失以及夏季进入室内的热 量(见图3、4、7)。
1S Y 而 M
(a > 1层平面图
与人相处(b )剖面图
图3喀什某传统民居中的庭院(来源:《新疆传统建筑艺术》>图4伊宁某传统民居中的庭院(来源:《新疆传统建筑艺术》)
图5伊宁某传统民居庭院(范欣摄) 图6吐鲁番某传统民居庭院(来源:范欣摄) 图7乌什传统民居(来源:范欣摄)
2. 3. 2墙体材料受自然生态环境的限制,当地可用于建筑的木材 多为胸径较小的树干、枝条。新疆传统民居就地取 材,以土块、夯土、笆子墙(红柳枝条编织而成)夹土
坯、木框架填土坯等方式筑造外墙。厚达50〜70 cm 的生土墙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隔声性能,还 具有优越的热惰性能,既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热,又可 存蓄热能,起到调节和平衡室内温湿度的作用,营造出 冬暖夏凉的建筑室内宜居环境。同时,厚实的生土墙
也减少了对街巷和院落空间的热反射(见图7、8)。2. 3. 3
屋顶形式
新疆传统民居的屋顶形式与地方气候特点相结 合,同样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多雨雪的北疆山 区,传统民居采用坡度较大的坡屋顶,既易于快速排 除雨、雪水,也利于卸载积雪负荷;在北疆其他地区则 采用微坡的平屋顶。、东疆地区降水稀少,传统 民居多为平屋顶,在炎热的夏季可兼做人们纳凉或夜
宿之所。
范欣:化繁力简,f|然而为—新覷ft统民居屮的fl然绿观带来的)T_i示
2.3.4木板窗
新疆日照充足,南北疆的传统民居常会在外窗外 侧加设一层木板窗。不仅有防御风沙、安全防盗等作 用,还具备遮挡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的重要生态功能 (见图9)。
2.3. 5 檐廊
被赋予了多种功能的檐廊,是新疆传统民居中极 具特的建筑空间(见图10)。檐廊为喜爱户外生活的新疆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场所,起居、待 客、劳作、就餐和炊事等活动都可在廊下进行。檐廊 一端常砌有土台,上铺毡毯,供人们日常坐卧;有的在 檐廊端头设置炊事区,形成“廊厨”。除了生活使用功 能外,檐廊还具有生态功能。在炎热的夏季,檐廊遮 挡了直射的阳光,廊下凉爽舒适(见图11);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暖的阳光可穿过檐廊和外窗 洒人居室内(见图12)。
图s吐鲁番生土建筑(来源:范欣摄)图9喀什某传统民
居木板窗(来源:范欣摄)
图10伊宁维吾尔族某传统
民居檐廊(来源:范欣摄)
3 建筑的自然绿观之思考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细胞”,记录了城市的发展轨 迹和成就,承载着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还应认 识到,凡是建筑活动都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和资源,将 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甚至破坏。人类作为地球的客体,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将这些负面 影响降至尽可能低的程度,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城 市永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3.1 建筑的本原
新疆传统民居艺术以生存为基点,建立于生态审 美根系之上,从地域气候出发,将建筑的适用性、生态 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实现了人、建筑、自然 之间的综合平衡,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绿观,深刻揭 示出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以及地域建筑的本质内涵。
图12新疆传统民居檐廊曰照示意
(冬季)(来源:范欣绘)
的启迪意义。
3.3化繁为简,自然而为的平衡之美
技术仅是手段而非目的,在绿建筑设计中应起 从属、辅助作用。从GB/T 50378《绿建筑评价标准》的2014年版之“重技术指标”,到2019年版之“关 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近年的绿建筑观念发生 了明显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物性和诗性双重 属性,阳光、空气、水为人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与 此同时,人们在与自然的亲近行为中还得到了莫大的 精神满足。再者,人体具备与生俱来的适应环境的自 我调节能力,不宜将建筑的“舒适性”过度指标化、绝 对化,运用绿建筑技术时要因势利导、自然而为,避 免机械教条,绿建筑不应成为隔绝人与自然的屏障 和藩篱3
图I I新疆传统民居檐廊日照示意
(夏季)(来源:范欣绘>
3.2 “适宜的技术”即是“最好的技术”
新疆传统民居与地方气候紧密结合,其中的生存 智慧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尝试、创 造、改良,积累总结并加以巧妙运用,有效减少了人工 建造活动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自然 的敬畏和顺应。例如,采用低层高密度聚落布局达到 防风避沙的目的,以蜿蜒狭长的街巷组织夏季自然通 风,利用檐廊、高棚架、树木遮荫,充分发挥植物降尘、降温和增湿的生态功能,等等,
这些贴合自然的“低技 术”生态策略与现今“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绿建 筑理念异曲同工,对当代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
在整个人工建造活动中,我们应始终扮演好人类 在地球上的客体角,严格自律,控制贪欲,杜绝征 服、侵夺和排他的行为。绿建筑应建立在人与自然 的良性关系之上,顺应天地四时,满足人们生活的基 本需要,建立健康的审美取向,到设计的平衡点。
4 建筑自然绿观的地域实践
4.1 设计实践
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创作与绿建筑不能割裂 开来。建筑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是历史文 脉、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载体,应是一个多角度思辨
的创造性过程。近年提出的建筑师主导下的绿建
FAN X in. Minimalism o f Architecture Heralding the Return o f Nature :What we learned from the Green Naturalism o f 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Xinjiang
筑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在绿建筑设计实践 中,需从地域特点和项目自身条件出发,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因项目而异,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进行技术 捆绑与复制。
4.1.1乌什县地域性体验商业街区—
—英买里时光2017年,全国特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笔者应 邀赴乌什县开展特小城镇风貌研究及规划设 计工作。乌什县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丝路泉 城”、“半城山半城泉”的美誉,植被丰茂,泉眼星罗 棋布,历史远迈汉唐。
在《乌什县城镇特风貌研究》课题成果中,笔者 从“应对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文脉、时代生 活诉求以及聚落、街道、景观、公共开放空间、建筑风 格与彩、建筑与绿化景观关系、城镇环境设施”等方 面,提出12大类共67项城镇特风貌发展技术策略,将自然绿观贯穿始终。主要包括:显山、露水,保护并利用现状植被;提升聚落有机性和整体性,让 建筑镶嵌于绿之中,柔化城镇硬质景观,丰富聚落 景观层次;优选建筑朝向,合理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和 窗墙面积比,自然通
风;选择乡土特植物,利用树木 遮荫并优化小气候;避免宽阔的大尺度水面,利用充 足的自然水源构建渠系,交织成网,渠系两侧种植乔 木遮荫、减少蒸发;步行优先,优化现状路网间距,形 成慢行系统,设置服务半径宜人的公共停车场地;尊 重居民户外活动、邻里交往的传统生活习惯,增加市 民公共活动空间,让人们尽享阳光和生活情趣。
在乌什县特风貌规划中,鉴于中心城区的英买 里传统聚落已纳人棚户区,即将拆除,笔者和团队在 原址规划了“印象乌什—
—英买里时光”地域性体验 商业街区。设计保留了数栋典型传统民居和60余棵 现状树木,提取英买里传统聚落肌理,沿袭低层高密度 聚落和内向性围合式院落空间特,保留原有东西走 向的主街巷和中心小广场,贯穿以蜿蜒的水渠,将新建 筑镶嵌于保留民居和现状树木之间,以适宜气候 特点的建筑落,营造了宜人的风、热、湿室外环境以 及对话传统的人文环境,与自然共存共生(见图13)。4.1.2乌鲁木齐棚户区改造成果展示馆
乌鲁木齐棚户区改造成果展示馆位于乌鲁木齐 市黑甲山棚户区改造片区的一块三角地,用地东西高 差5 m左右,周围高楼林立。在高层建筑导致的下 冲涡流效应、转角效应、伴流效应和溢口效应叠加作 用下,项目用地及周边区域风环境不佳,风速明显增 强,行人体感舒适度显著下降。该建筑的设计借鉴新 疆传统民居内向性封闭式庭院空间的气候适应性原 理,贴合自然地形,与环境相依相融,
通过围合式建筑 布局,创造了外闭内空、闹中取静的中心生活广场空 间(见图14),避开了周边不利风环境的影响,营造出 宜人的局地小气候。
遮阳是干热气候条件下获得室内外舒适热环境 的有效手段。建筑面向广场的南向设置了檐廊,夏季 可遮挡强烈的日照,冬季低角度的阳光可穿过檐廊照 入室内;另外,利用南部的建筑在广场内形成大片阴 凉,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室外交往、活动空间。建筑入口几乎全部开向中心广场,通过建筑底部的过 街楼建立起中心广场与城市道路的步行联系,同时使 广场内的空气得以流通。
地面停车场地和地下车库出入口均设置于建筑 外侧(南侧)(见图14),由场地东南侧进人,车行与人 行完全分流,实现了西侧广场主人口和中心广场居民 活动的安全无忧。
4. 1.3克拉玛依万兴商业中心
克拉玛依市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西部,东濒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寒暑差异悬殊,干热少雨,呈现典型 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严寒,极端最低气温 -40.5 夏季干热,极端最高气温达46_ 2 t。大风天气频发。位于克拉玛依市南部商业区的万兴商业 中心将应对地方气候作为设计重点。由于规划限高,设计大胆摒弃一般的“主楼+裙楼”的设计模式,建筑 契合平行四边形的基地形态,在丨〜3
层布局大底盘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