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 能力 | 形容很热的幽默句子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
过程与 方法 | 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 |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 认识到人才和好的政策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 |
重点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 |
难点 | 如何评价武则天 | |
【导入】播放电视剧《武则天》的片头 剧情价绍说该剧刻画的的武则天是一个除掉各种妖魔化的脸谱、还原一个最为真实的武则天。那历史上的武则天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来正确认武则天。 | ||||||||||||||||||||||||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618年 李渊 都城长安 【教师讲述】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李渊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勒死的消息后,便把杨侑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历史上称他为唐高祖。 隋炀帝虽然死了,但东都洛阳还在隋炀帝的孙子杨侗和大臣王世充手中。王世充拥立杨侗为皇帝,即隋越王,仍打着隋朝的旗号,继续与起义军为敌。 李渊派李世民等先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直到公元623年,才使唐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结束。618年5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灭亡。 1、展示《唐朝前期疆域图》,标记唐都长安城的位置,注明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教师讲述】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中战功显赫,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管理才能。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展示:李世民唐太宗像和玄武门之变的图片。 4、【教师讲述并提问】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思考:这体现了唐太宗意识到什么的重要性?唐太宗对君主和百姓的关系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5、展示:魏征图像和材料《贞观政要,论任贤》 6、【教师讲述】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魏征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对于李世民来说,魏征就是他的一面“镜子”,可以看清楚自己。他们的关系,是君臣,也是朋友。当然也有不和谐的时候,但是,魏征总能轻而易举的把不和谐变为和谐。就连太宗自己都说:魏征,朕所畏惧者也。 除了魏征,还有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也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妄想山海岳云鲲二次进化7、【教师讲述】除了重视百姓,重用贤能之人外,贞观时期还推行一系列的改革。 展示改革的内容。 8、【教师提问】那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唐太宗在用人、政治、经济、文教方面分别采取哪些统治措施呢?从而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的局面,叫做什么呢? 学生总结:(1)用人方面:广纳贤才,知人善人; (2)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3)文化方面: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重要的科目; (4)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教师评价】总结的非常好,那什么是三省六部制呢?出示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 ||||||||||||||||||||||||
二、女皇武则天 1、【教师讲述】武则天,本名珝,后改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即位后改国号为周,又称武周,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2、展示:武则天像和无字碑。 3、【教师讲述并提问】据历史记载,武则天在遗嘱中命令给自己树立一座无字碑。有人说她是自感罪孽深重,不好意思写碑文,也有人说她是自认功高盖世,觉得没法用文字形容自己的功绩,更多的人认为武则天是把功过留与后人评说。近现代学者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武则天称帝时,治国的政策沿袭了贞观时期的政策,并因为国力已经比贞观开国初期时强盛,所以治理的效果就更加宏大,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提问: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从而使得在她在位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呢? 4、学生总结:(1)政治上: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2)文化上: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经济:继续减轻人民的负担。 5、【教师点评补充】非常好,能够从不同方面来进行概括总结。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介绍信范文在任用人才方面,武则天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就是皇帝亲自面试考生;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评价武则天的时候,不能单看到,就像很多电视剧渲染的一样,用了很不人道的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还应该看到,更应该看到她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她在位时期,采取措施促进国力进一步发展,这点我们要肯定。 | ||||||||||||||||||||||||
三、“开元盛世” 1、【教师过渡】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都为后来的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那么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在位皇帝又采取哪些相似的措施呢? 2、展示唐玄宗像。 3、【教师讲述】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改年开元。唐玄宗即位后,在姚崇、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自在极意那大家比较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的三位皇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力都有很大发展,他们的统治措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展示表格,从政治、经济、用人方面比较他们的统治措施,分别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总结:我们看出,三位皇帝都注重用人,都注意整顿吏治,都重视文化教育和重视发展经济,才有了唐朝治世盛世局面的出现。所以,国家要发展强大,就要重视人才,重视科技,还要有良好的政策,创造稳定清明的政治环境。 | ||||||||||||||||||||||||
【板书设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618年 李渊,都城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统治措施:(1)用人:广纳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 (3)经济:减轻农民负担; (4)文教:发展科举,进士科 2、女皇武则天 统治措施:(1)用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政治:打击敌对势力 (6)经济:减轻农民负担; (7)文教:发展科举,创立殿试 评价:(1)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2)她在位时期,国力得到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统治措施:(1)用人:重用贤能 (8)政治:整顿吏治,裁剪冗官 (9)经济:改革税制 (10)文教:编修经籍 | ||||||||||||||||||||||||
【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第2课 | ||||||||||||||||||||||||
【课后反思】学习这一节课,要让学生对唐朝兴盛的原因有个全面的认识,唐朝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兴盛,都要从人才、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入手,当然还要发展军事,只是这节课并没有涉及军事问题,在后面的内容里提到军事,可以与这一课呼应,让学生认识到要从各方面入手,国家才能发展强大。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