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展了三⼗年的电⼦邮件都经历了些什么?
作者:盛以宣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 王运丰
1987年9⽉14⽇,来⾃中国的第⼀封电⼦邮件由王运丰教授从北京发送⾄德国卡尔斯鲁厄⼤学。今年是2017年,回顾这三⼗年来电⼦邮件以及即时通讯在中国的发展,不禁让⼈感叹当年的这封邮件以及其中美好的愿景:
跨越长城,我们可以到世界上任何⾓落。
当电⼦邮件出现的时候,⼈与⼈之间信息的沟通,第⼀次可以做到这么快速,这么⾃由,让我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个⼈发送信息。这封邮件的传送速度在今天看来是延时的、缓慢的,但在当时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这三⼗年来,我们与电⼦邮件都经历了什么?
1
当年在⽹络上⼤家喜欢称电⼦邮件为“伊妹⼉”,当时新鲜时髦的词汇,现在看来颇有⼀些年代感。倒是@这个符号,渐渐充斥在了在⼈们的⽹络⽣活⾥。
1997年5⽉,丁磊决定创办⽹易。同年11⽉,与当时华南理⼯⼤学⼆年级的学⽣陈磊华⼀起开发了中国第⼀个全中⽂免费电⼦邮件系统(后者成⽴了邮件服务器系统coremail,现仍为⽹易邮箱服务,并拥有众多⾼校政府企业客户)。1998年2⽉,丁磊因为资⾦问题不得不将⽹易免费邮箱及163域名以约120万元卖给飞华⽹,⽽⽹易⾃⼰的邮箱以
@yeah以及@126域名运营。
163在当时因为其⽿熟能详的数字域名(拨号上⽹时使⽤的号码)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互联⽹⽹站之⼀。不久后,飞华⽹⼜以5000万的价格将163出售给深圳新飞⽹,当时⽤户超越150万。⼀年后,⼏次易主的163宣布访问量突破⼀亿,注册⽤户超过350万。最终,2000年9⽉TOM在线以4800万美元收购163电⼦邮箱,成为当时中国互联⽹最⼤的⼀笔收购案之⼀。
不过,163这个名字最后还是回到了⽹易⼿上,163在被收购后渐渐淡出了⼈们的视线,⽽⽹易的163邮箱已经
不过,163这个名字最后还是回到了⽹易⼿上,163在被收购后渐渐淡出了⼈们的视线,⽽⽹易的163邮箱已经成为了现在最多⽤户的邮箱服务之⼀。
千禧年前后,当时的⽹络公司都开始向门户类⽹站进军,邮箱也成了各⼤⽹站争相抢夺的⼀块领地。2001年的时候,邮箱服务界开启了⼀股收费浪潮,以⼤容量、邮箱域名后缀为卖点向⽤户收取⽉租费。
现在看来,邮箱可以说是中国互联⽹产品中最早开始推出收费服务的。新浪邮箱还曾把免费邮箱的域名从@sina变成@mail.sina,⿎励⽤户付费,可是结果不尽⼈意,当时还有⼀位来⾃天津的
律师因为不满新浪免费邮箱容量突然从50兆缩⽔为5兆,对新浪公司进⾏了起诉。2002年,263邮箱宣布收费,成为第⼀家全⾯收费的邮箱服务,其⽤户数却从2000万骤减⾄59万。
与此同时,在美国,被微软收购的Hotmail邮箱,雅虎邮箱以及Gmail等服务正在不断扩充邮箱容量,Gmail更是率先推出1G容量的免费邮箱,使得容量不再是邮箱⽤户需要担⼼的⼀个问题,⽤户也不再需要⼿动删除过多的邮件来管理⾃⼰的邮箱空间,⽽是将搜索的功能放⼤,此后各⼤邮箱服务也开始纷纷效仿。
2
2002年,腾讯发布QQ邮箱。05年腾讯收购张⼩龙创⽴的foxmail,当时最⼤的独⽴邮箱客户端。此后QQ邮箱发布多个重⼤更新,界⾯变得更简洁,功能更新颖。到2008年的时候,QQ邮箱已经成为全国使⽤⼈数最多的邮箱服务之⼀。作为QQ内捆绑的⼀个服务,让当时许多对互联⽹、甚⾄邮箱都⼀⽆所知的⽤户第⼀次接触到了邮箱,并且拥有了⾃⼰的第⼀个邮箱。
马化腾⾃⼰也曾说过:
“中国最早的⼀批⽹民不知道浏览器,不知道电⼦邮件,但都知道QQ,⼤家普遍认为上QQ就是上⽹。”
“中国最早的⼀批⽹民不知道浏览器,不知道电⼦邮件,但都知道QQ,⼤家普遍认为上QQ就是上⽹。”
QQ邮箱不同于世界上任何邮箱服务的是,它开发了许多神奇的功能。2010年9⽉,QQ邮箱发布漂流瓶功能,让⽤户在邮箱⾥可以发送或读取匿名信息并且交友。这是第⼀次有任何⼀个邮箱服务加⼊了这样有趣的社交元素,这⼀功能现在也被沿⽤⾄等其他产品中。
很多时候,对于QQ⽤户来说,QQ邮箱是⽤来收发附件以及保存通知等重要⽂件内容的,⽽来来往往
的沟通和对话、在QQ⾥完成就可以。因此QQ邮箱的超⼤附件功能,邮件功能(以mailing list邮寄列表形式向⼀个组的所有成员统⼀发送邮件)等都是其他邮箱服务没有办法替代的。
最重要的⼀点是,你不要注册,不需要登录密码,就可以登录QQ邮箱,这⼀点已经秒杀了许多其他的邮箱服务,甚⾄是即时通讯服务。
在中国,你可能⽤过或更喜爱其他品牌的邮箱服务,但你⼀定有⼀个QQ邮箱(除⾮你没有QQ号)。到今天QQ邮箱的⽤户达到了10亿多,⽹易邮箱更是宣布拥有8.9亿⽤户,很⼤⼀部分也可能归功于QQ以及它的QQ邮箱,让更多⼈认识到邮箱这个概念。
3
现如今,⼈与⼈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式当然是IM即时通讯了,⽽它最吸引⼈的地⽅,在于它的及时,也就是及时的推送, 它让沟通的速度变得更快、更实时。
在智能⼿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能做到接近及时推送这件事的只有⼀个办法,就是“发短信”。中国移动发布的139邮箱,当时就是通过短信的⽅式向⽤户推送新邮件的信息,让⽤户可以在⼿机上就收发邮件,收获了不少⽤户。
这⼀推送⽅式也成就了当年红极⼀时的“飞信”,如果⽤户不在线,就通过短信的⽅式帮助⽤户收发信息,
这⼀作⽤和现在的即时推送相当,但主动权还是掌握在通讯运营商⼿⾥。
1999年⿊莓⼿机发布,世界上有了第⼀台能够让企业员⼯⾛在路上就能收到电⼦邮件的⼿机。当时的服务
BES(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 实现了电⼦邮件在⼿机上的推送。利⽤⽤户⼿⾥的⼿机和 BES 服务器之间做⼀个动态的协作处理。 BES 服务器会即时地监控⿊莓使⽤者的电⼦邮箱数据,当有邮件数据的变化,BES会利⽤运营商的特殊数据短信,推送到⽤户的⼿机端。这⼀做法,⼀直影响着现在的邮件推送技术。但在当时,BES昂贵的企业服务费⽤使得⽤户只局限于中⼤型企业客户,⽽不是个⼈⽤户。
⼀直到iPhone 3GS的出现,智能⼿机的时代来临,使得⼿机上的及时推送变得触⼿可及。
电⼦邮件的推送,也渐渐发展了起来。常⽤的电⼦邮件协议IMAP,POP3以及微软⾃主开发的Exchange协议中,只有Exchange是可以⽀持推送的协议。因此在iPhone⼿机⾃带的邮件App中,你会发现很多邮箱都是不⽀持推送的,⽽只有Exchange邮箱或是使⽤了Exchange协议的邮箱才可以收到推送。⽽其他⾮Exchange却⽀持推送的邮箱App就只能是邮件服务商⾃⼰的App,⽐如QQ邮箱App⽀持QQ邮箱推送,Gmail的App只⽀持Gmail推送等。
2013年2⽉,以”To-do List”为形式的创意邮箱App Mailbox发布,成为除Gmail App⾃⼰以外能够⽀持Gmail 邮箱推送的App,其技术亦是效仿当年⿊莓BES服务器的做法。
⼀年后,另⼀款邮箱软件 Acompli ⽀持了包括Gmail, iCloud, Yahoo等其他主流邮箱的推送,在发布8⽉后,被微软收购,后更名为Outlook iOS版本,为Outlook在移动端上的发展加速。Outlook也成为了邮箱服务商中少有的也⽀持其他邮件服务商推送的App。
4
2011年10⽉,QQ邮箱在App Store发布移动App, 到现在为⽌,⼀直保持着免费榜前30-50的位置。但⼈们使⽤邮箱的习惯却渐渐改变了,即使⽀持了接近及时的推送,个⼈邮箱作为聊天、社交的功能早已被更及时、轻便的IM软件所替代。
邮箱在中国,有⾃⼰独特的⽂化。不同于欧美国家或是⽇韩等地区,邮件是商务沟通的主要⽅式,尤其是在商务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在中国,邮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在商务沟通的最后环节。
在中国做⽣意,⾸先做的是朋友,其次才是⽣意。
因此谈⽣意的时候,不⽤先交换邮箱,⽽是先交换更私⼈的沟通⽅式,⽐如QQ或是。等双⽅在或QQ上谈得拢了,之后的事可以通过邮箱来确认、来具体接洽。
这⼀⽂化差异也让许多外国⼈费解,甚⾄有外国记者报道,在中国做⽣意如果问中国⼈要邮箱,对⽅会很为难,之后写下⼀连串的数字给你(指QQ邮箱)。但在海外,由于没有⼀个能够垄断整个IM市场怎么注册gmail邮箱
的产品,邮箱仍然是唯⼀⼀个能够跨平台连接不同⼈的沟通渠道。
因此,在中国的外包成了邮箱服务商新的商机。随着移动互联⽹和云端服务的渗透,⾃建或部署的局限性、⾼成本和复杂度让⼀些中⼤型企业甚⾄⾼校机构等也纷纷选择放弃,⽽选择更完善的外包服务。
中国中⼩企业的规模不断扩⼤,也使得外包服务市场渐渐增长起来。更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使⽤如Office 365,腾讯,Google Apps等SaaS型服务。
5
⼈们总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让电⼦邮件变得更好⽤。
⽐如有⼀些产品想让邮件变得更“聪明”,Gmail发布的另⼀款邮件App Inbox就开始通过AI分析你的常⽤对话,并帮你把回复先写出来。当你收到好朋友Jack发来的邀请时,Inbox已经在回复按钮下⽅提醒我可以回复“好的 Jack,我会去的。”,或是“对不起,我可能没空。”等智能回答。只需要轻轻⼀点,就可以回复他了。
还有⼀产品利⽤电⼦邮件,让你的⼯作⽣活变得更智能。来⾃硅⾕的创业公司X.ai所做的就是⼀个以电⼦邮件⾝份活着的虚拟助理。如果你没有钱请助理,却觉得⾃⼰需要这样⼀个⼈来帮你排排档期,
约见客户和朋友,只需要在发邮件的时候cc抄送你的虚拟助理艾⽶(她的邮箱是amy@x.ai),艾⽶⽴刻就会帮你和你的朋友沟通,按照你的⽇程表来帮你安排下⼀次会⾯。整个体验就好像真的有⼀个助理在帮你排档期⼀样。
如果说最近的10年是IM(即时通讯)的时代,那么我们就好像是活在⼀个个IM的泡泡⾥,中国⼈在的泡泡⾥,⽇本⼈在LINE的泡泡⾥,欧洲⼈在wahtsapp的泡泡⾥,美国⼈在iMessage或是FB Messenger的泡泡⾥。如果想要和⾃⼰泡泡之外的⽤户沟通,就⽐较⿇烦了。
电⼦邮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户和任何⼀个电⼦邮件联络,这⼀过程中⽤户不需要互相添加为好友,或是下载成为同⼀款IM的⽤户,⽽是可以选择任何⼀个服务使⽤。因此,这⼏年来也有⼀些产品想要改变这⼀问题。
Google就曾经发布过⼀款把邮件做成即时通讯体验的产品Wave,但由于出现的时间太早,在PC的年代发布了⼀款更适合移动端的产品,最后夭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