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04年月上半月(总第67期)
微电子就业- 23 -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518)。
作者简介:陆晓东,男,河北围场人,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低成本高效晶硅电池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陆晓东,高 升,李禹阔,吴元庆,陈东明
(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7)
摘 要:为培养半导体芯片行业所需人才,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适时提出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阐述了在该体系下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主体实施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工程实践、综合应用和职业发展等能力。
关键词:行业需求;实践教学;培养;能力
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学生全面实施“体现行业产业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需求的实践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教学体系改革。通过对教学方法、过程、主体实施转变,实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和训练的目的,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知识和能力应用发展的坚实基础。
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的微电子专业一直以来以培养具备半导体器件和小规模集成电路知识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重点培养该专业学生在材料合成、器件制备和测试表征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并结合工程认证所要求的工程能力,强化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文章将以渤海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来探究实施新的教学体系。
一、实践内容全面改革
根据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半导体行业人才需求情况,本项目将从如下六个角度探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从供给侧人才培养的角度,按半导体芯片生产岗位和培养规律不同,搭建以“四模块、四层次、四结合、四平台”为特的框架体系,通过实验实训题目的优化设计,分阶段完成工程训练,构建出完备的综合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以半导体芯片企业主流生产线的主要产品——二极管、MOS 管及其组件的生产过程为参考,构建“制造模块、测试模块、EDA 仿真模块和系统工程模块”等四大模块共计11个子模块的系统化、模块化和工程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第三,借助有针对性的专业理论课程及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结合单独开设的专业基础技能实验和专业综合技能实验等,构建课内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
第四,搭建符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
养目标的能力训练结构、教学过程和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五,搭建校内实验与毕业实习、“产学”结合、毕业设计“工程实训”结合、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内驱外引”结合的“四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六,搭建协同联动的长效保障机制。整合“四个平台”的优质师资、教学和科研资源,服务于“四模块、四层次、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实现专业内教学资源、教学和科研成果、平台资源等多方资源的有效融合和统筹利用。
二、改革的意义
由于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且半导体芯片加工知识仍处于快速更新阶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就成为拥有该专业的高校必须仔细思考的首要问题。搭建综合性实验实训平台,并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多种工程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基础实验室、应用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的建设和与培养目标结合的实训题目和内容的设计,可实现学生分流培养,能力逐级递进培养,有效缩短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学生对工作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的时间,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使学生快速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
第二,有助于提升渤海大学与国内一流高校培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差距。渤海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建设时间较短,与国内大多数一流高校的相近专业的差距较大。由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强和高投入的特点,一流高校的成功经
(下转第27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