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精编】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第1讲
今天的两河流域地区,或称海湾地区,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斯兰文明、阿拉伯人、石油,每一个词都与中东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中东地区是世界局势的晴雨表。人们总在疑惑,为什么中东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如此复杂?为什么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如此尖锐?为什么中东地区能够有如此重要的经济地位?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是否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呢?
伊斯兰阿拉伯文明兴起于公元6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两河流域伊斯兰文明开始向外传播。在欧洲的西班牙、非洲的中非部落、在中亚和东南亚,都留下了阿拉伯人的足迹。伊斯兰教的传播更加广泛,几乎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伊斯兰文明都曾经生根发芽。在此之前,希腊罗马人曾经短暂统治两河流域地区。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起源并经过早期发展,后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并伴随着罗马帝国军队的步伐传向整个欧洲。公元15世纪又随着西方殖民浪潮到达美洲、非洲。在此之前,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相继兴起,犹太教在广泛接受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并对以后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佛教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再之前,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独立发展的时期,在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过程中,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影响着之后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阿拉伯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区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西部、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约旦部分地区,今天
的巴林、阿曼、卡塔尔和阿联酋部分地区也曾经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过密切接触。此外,今天的土耳其、亚美尼亚、埃及地区亦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近邻,它们有各自独立发展的文明,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两河流域地区长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这样一个广泛的区域,我们今天称之为中东地区,在古代历史研究中,我们称之为近东地区。与今天中东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一样,古代近东地区也曾经有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共同发展、互相冲突。近东地区古代居民的主体是塞姆人,今天的阿拉伯人、希伯来人均属于塞姆人,古代的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等也均属于塞姆人的不同支系;在小亚细亚安那托利亚高原地区,曾经生活过属于印欧人的赫梯人,在伊朗高原,有属于印欧人的古波斯人;另外,在今天叙利亚东部、伊拉克北部和亚美尼亚地区曾经生活过的胡利安人和两河流域南部地区早期的苏美尔人所属族系目前还是一团迷雾。民族的复杂性导致语言的多样性,除巴比伦人、亚述人使用的阿卡德语外,属于塞姆语系的语言还有阿拉米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等;赫梯语和古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不明语系的语言更多,苏美尔语、胡利安语、安那托利亚地区的方言哈梯语等。古代近东人信仰多神,赫梯人曾号称他们是信仰千神的民族,神祇崇拜是近东人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神祇崇拜逐渐向主神崇拜发展,并最终形成一神崇拜,是耶和华、耶稣上帝、安拉、佛陀等唯一神形成的基础。由这些复杂多样的民族、语言、宗教背景中,您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复杂的中东来自复杂的近东。
从人类文明的源头梳理回顾中东地区,特别是两河流域地区的古代历史,不一定能直接解答造成今天
中东地区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但我们将通过了解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历史,通过了解早期居民的日常生活,来感受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形成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军事氛围,来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文中的含义为“河间之地”。两河流域两岸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文明的地区,也是人类文明最早发端的
地区,因这个地区的形状似一弯新月,是西亚地区少有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带,因此又称“沃月地带”,或“肥沃的新月”。
幼发拉底河,阿拉伯人称Al Furāt, 土耳其人称Furāt。长2700公里,流域面积444000平方公里。幼发拉底河起源于土耳其高原,在土耳其中部,数条支流加入,构成幼发拉底河上游区域。在土耳其东南部,哈布尔河加入,成为其最重要的支流。幼发拉底河在土耳其境内长度仅为全长的30%,但其流量的94%来自土耳其山区。在今叙利亚阿勒颇东北12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进入今叙利亚境内。进入今伊拉克境内时,幼发拉底河几乎与底格里斯河并肩,两河之间最宽距离不超过160公里。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记载,幼发拉底河是伊甸园中的四条河流之一,称伯拉河。幼发拉底河自古以来就是中东地区的交通要道,因其水流平缓,早期居民很早就在幼发拉底河上航行,用芦苇和泥、沥青制造的平底
小船将产自海湾地区的各种鱼类和经济作物运送到幼发拉底河沿岸各城市、村镇,再经水陆航线运往更远地区。它还是重要的界河,古代埃及国王、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早期各朝代的君主、安那托利亚地区赫梯王国的国王等每每把越过幼发拉底河看做军事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和领土征服的标志,在《旧约圣经》中,上帝耶和华将幼发拉底河以东至地中海的地区作为“应许之地”赐予以列人。可以说,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上,幼发拉底河的标志性地位远大于另外一条河——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总长约1146英里,起源于今土耳其境内大扎布河流域面积25810平方公里,小扎布河起源于伊朗高原,流域面积21475平方公里,这两条河是底格里斯河的发源地,在上游地区,底亚拉河加入,它起源于伊朗高原,流域面积31896
平方公里。在中游和下游,陆续有5条以上支流汇入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上游流经亚美尼亚和亚述地区,在下游与幼发拉底河汇合组成阿拉伯河流入波斯湾,阿拉伯河长190公里,在古代,阿拉伯河并不存在,基本在今两河汇合处,两河已经分别流入波斯湾。
两河流域气候不似今天一样干燥,属于大陆性亚热带半干旱类型,北部和东北部山区为地中海型气候,季节只有冬夏两季,冬季最高气温16度,最低气温2度,有时有霜冻。夏季炎热干燥,白天最高气温可达49度,夜晚最低气温也可达到26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54毫米,但60%的地区降水量低于1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则为1200毫米。古代的波斯湾海平面高于现代,气候也较现代更加湿润,年降水量推测在200—400毫米之间。
两河流经地区地形各异,上游主要是山脉和高原,中游以丘陵和草原为主,下游为冲积平原,在波斯湾入海前形成大片沼泽。在两河流域地区东部和东北部是伊朗高原和扎格罗斯山脉,西北部是陶鲁斯山脉,西部经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与地中海相连,南部为叙利亚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东南部为波斯湾。这样的地形地势决定了两河流域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中上游,农业生产以畜牧业和天然农业为主;在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灌溉,园林业和渔业是重要的辅助生产部门。此外,幼发拉底河河水平缓,不利于大型船只航行,灌溉为主要功能,但小型船只可以通行,特别是古代两河流域人用芦苇和沥青制造的平底船至今仍是幼发拉底河航运的主要工具。
两河流域地区是世界上农业最早发源的地区,最早的农业在扎格罗斯山麓地带兴起,主要依靠自然雨水灌溉,后来随着人类控制水的能力逐渐加强,农业地区逐渐南移,向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地区扩展,灌溉农业大约从6000年前开始兴起,南部冲积平原地区是灌溉农业起源地区,南部地区最南端靠近海湾地区有大片的沼泽地和椰枣林。农业发展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居住方式,南部地区就产生了最早的人类文明。两河流域地区遍布各种水利设施和水道,灌溉为主要功能,但小型船只可以通航。河口部分是堤坝,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称之为“人工瀑布”,各堤坝有闸门控制水流。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堤坝曾经被亚历山大拆除,
原因是它们阻挡了船只航行。底格里斯河上游河床陡峭,不利于人工灌溉。幼发拉底河中上游地区由于雨量充足,适合天然农业和畜牧业,因此较底格里斯河上游文明发展更早。
波斯湾的名称源自希腊文献,公元6世纪时才正式使用。古代人称之为海湾,两河流域人称之为下海,这里自古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原因非常简单,波斯湾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并且占据着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两河流域地区,主要是下游冲积平原地区资源匮乏,水陆贸易很早就已经产生,也是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重要生产部门。从5000多年前,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居民就尝试着与海湾西岸的居民交换产品,那时,他们称西岸的主要地区为玛干和迪尔蒙。现古学家证实,玛干就是今天阿曼国家所在地区,而迪尔蒙则指今天的巴林,从今人的眼光来看,从伊拉克到阿曼和巴林只有咫尺之遥,但是在5000年前,人们仅仅撑着用芦苇和沥青做的小船或骑着驴沿着沙漠边缘到达海湾西岸,路途并不平坦。而且,到达西岸后,他们又沿海北上,到达波斯湾北部折返点后,再南下,到达了印度河流域地区。
两河进入波斯湾的地方是大片的沼泽地,自古以来,渔业就是这个地区主要的生产部门。茂密的芦苇和高大的椰枣树同样是这个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用芦苇杆制作的芦苇笔是古代两河流域人的书写工具;椰枣树的果实是两河流域居民的食物之一,此外,椰枣树还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两河流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将砍伐椰枣树看作军事战争胜利的标志。
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地区东部直接接壤,扎格罗斯山脉横亘其间。两河流域地区与伊朗高原多点相接,从底格里斯河上游的底亚拉河进入扎格罗斯山区;从两河入海口处进入伊朗高原南部是两条主要路线。伊朗高原还是两河流域与中亚贸易的主要通道。大约在公元前6千年,天青石制品就已经在两河
流域地区出现,现代学者的研究证明,在世界上天青石产地仅有三处,一处在南美洲,一处在西伯利亚地区,一处在中亚阿富汗山区。显然,前两处不可能是在两河流域地区发现的天青石的产地,唯一的可能是阿富汗地区。这证明古代西亚和中亚地区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十分久远。连接两河流域与阿富汗山区的贸易通道只能是伊朗高原。伊朗高原贸易完全依靠牲畜,最早用于长途贸易的牲畜是驴,驴驮货物的场景经常在浮雕上、石碑上出现,乌尔王陵出土的旗帜上就有驴驮货物的场面。虽然车轮在4500年前就已经出现,但在长途贸易,特别是山区贸易中,驴背的使用仍然远比驴拉车常见。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马匹开始出现,但是直到亚述人统治时期,马匹才开始成为长途贸易中的主角,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骆驼出现在远途贸易中。
地中海,顾名思义,是陆地之间的海。古代两河流域人称地中海为“上海”,相对于“下海”(波斯湾)。阿卡德王萨尔贡曾说他的军队纵横“上海”与“下海”,在二海洗剑。两河流域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关系可以追溯至如此之久远。
对于古人来说,叙利亚沙漠和阿拉伯沙漠是不可征服的地区,古代两河流域人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埃及居民的交往需要绕道叙利亚北部地区来实现。但是,古代两河流域人并未停止对于神秘的沙漠地区的探索。最新考古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18、17世纪,古代两河流域人可能就已经到达过阿拉伯沙漠中的一些绿洲。更加明确的例证是,新巴比伦王国最后一个王纳布尼德曾经在阿拉伯沙漠中的泰玛绿洲居住长达10年之久。
二、两河流域文明研究的历史
突出特点:多学科交叉研究: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1、考古发现
十八、十九世纪,在欧洲兴起了一股探险热,非洲、南美洲、亚洲,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其中,为数不少的探险家将神秘的中东地区作为探险的目的地,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征服炎热的沙漠、高耸的山和神秘莫测的湿地,另一方面,他们也对到处耸立的大大小小的土堆、悬崖峭壁上的石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欧洲各国政府派驻中东的外交官及商人也积极支
持这些探险家的活动,有些人也亲自参与其中。1789年,随同法国皇帝拿破仑出征北非的士兵发现了古老的埃及文明,1834年,派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安卡拉的法国领事特克西耶向法国政府报告在安卡拉附近发现奇特的刻有符号的泥板和石碑,1835年,英国政府派出文物采集团赴两河流域地区收集散落民间的各种文物,1870年,德国商人海因里希·施里曼在传说中的特洛伊展开考古寻宝活动,这一切都表明,对于神秘落后的东方,西方人投注了超常的热情,它似乎预示了在人文科学界将发生一场革命。
亚述学的诞生伴随着亚述考古的不断发展和楔形文字的成功破译。1887年,法国人在伊拉克南部的一
个叫特罗(Tello)的小镇展开考古工作,很快就发现了大量有字的泥块,也发现了一些建筑遗址和其他日用品和奢侈品,还发现了雕刻精致、细腻的塑像,而在此之前,英法在伊拉克的外交官和东印度公司代表已经开展了多年的考古测量和发掘工作。特罗的发现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人的热情,很快,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考古队进驻今天伊拉克的南北各个遗址,大规模的考古活动迅速展开。英国人克劳迪乌斯·詹姆斯·里奇(Claudius James Rich ,1787-1821)是最早在遗址遗迹进行实地调查的人。他是东方学家、语言学家和资深文物收藏家,从1811年开始,他仔细考察了巴比伦及其周围的遗迹,于1813年描绘了遗迹分布情况和道路路线,为后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811年考察巴比伦废墟被认为是两河流域考古的开端。他所收集的钱币、亚述雕塑残片、楔形文字泥板和滚筒印章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成为大英博物馆古代近东藏品的基础,并促进了对这些文明的深入研究。英国人奥斯坦·亨利·莱亚德于1845年开始在尼姆路德和尼尼微主持了6年的考古工作,发现了亚述王阿淑尔巴尼拔二世和辛那赫里布的王宫,他把在王宫中发现的浮雕、塑像装船运回英国,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后,带动英国社会的一次时尚运动,时尚界模仿王宫塑像制作了书立、花架等装饰房间。他于1853年发表了《尼尼微和巴比伦遗址的发现》,详细记录了这次考古活动。他向英国本土运送的大量文物样品,构成了今天大英博物馆中亚述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莱亚德的主要贡献是确认了库云吉克就是尼尼微,发现并给学者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资料,他的两部著作也是游记中的经典。1854年,莱亚德再次来到摩苏尔正式开展考古活动。他首先选择的是在尼尼微以南17英里处的一个叫卡拉赫的古城,这也是《圣经》记载过的城市,今天我们知道它叫尼姆路德。一个月之内,他就发现了三座王宫,
出土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遗物。亚述王宫发现的壁雕保存之完整程度令人惊叹。莱亚德之后,接替他主持考古工作的是他的助手霍尔木德·拉萨姆(Hormuzd Rassam,1826-1910),主持在库云吉克和尼姆路德进行发掘,并再次考察可能是亚述旧都阿淑尔的山丘。在他所考察和发掘的地方,都出土了文物,许多是十分重要和珍贵的。而他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库云吉克的Assur-bani-apli王宫,即北宫,发现了许多精美的浅浮雕,其中有著名的狩猎场景。在发现的泥板文献中,有创世纪和洪水神话。部分出土文物现藏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多数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英国人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法国人也在摩苏尔附近展开考古活动,第一个主持法国考古队的是保罗-埃弥尔·博塔,1842年12月,博塔开始主持在库云吉克(Kuyunjik)的考古发掘,这里就是古代的尼尼微城。一年后,他在摩苏尔西北10英里的赫尔萨巴德(Khorsabad)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宏伟的亚述宫殿和楔形文字泥板,这就是亚述王萨尔贡二世时期修建的新都城,被称为萨尔贡要塞。这是一座从未使用过的都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人加入到中东考古的行列里,他们选择的地点是西方人最为熟悉的巴比伦城,第一个主持人是柯德威,这次的考古活动在1917年结束。1899年3月26日,发掘活动正式展开,考古活动持续了18年。柯德威最重要的发现是马尔杜克神庙基址,这是一座多级塔庙,有一座观象台。在附近他发现了一座拱顶建筑,有工艺精湛的水井,他相信他发现的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他还发现了严密的城市防御城墙、伊斯塔门和马尔杜克神庙的步道。他的发现每年陆续
发表;1914年,他的《巴比伦发掘报告》
中的一部分被译为英文出版。柯德威对巴比伦城的发掘成果至今仍是研究巴比伦城的学者参考的主要依据。
1922——1936年十几年间,英国考古学者伍利在乌尔主持展开了深入的考古活动,发现的乌尔王陵生动记录了乌尔城邦的面貌,是二十世纪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从19世纪考古活动开始至今,先后有多个国家参与在今天伊拉克土地上的考古活动,最初主要来自英国和法国,后来德国和美国考古学家加入进来,再后来,陆续有其他国家加入到中东考古的行列中,波兰、丹麦、荷兰等,近年来日本也成为主要的考古力量。在伊拉克发现的古代文物由于参与考古者甚众而分散在世界各地。最初的考古者英国人和法国人将大量文物运回本国,主要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博物馆,随着德国人、美国人等陆续加入伊拉克考古,在这些国家或一些大学的博物馆中也出现了伊拉克古代文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伊拉克政府执行严格的文物政策,保证了大多数文物留在国内,收藏在巴格达的伊拉克博物馆和各地的博物馆中,1990年以来,由于海湾危机,伊拉克文物也面临严重危机,陆续有古代两河流域文物出现在国际文物市场,2004年4月1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不到两个月,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洗劫,人类文明的文物再一次面临着背井离乡的厄运。
2、楔形文字的破译
(1)破译阿卡德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人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但是在16世纪之前,没有人知道这种文字,它早已经是一种死亡的文字。1665年,一个叫瓦莱的意大利人从中东带回意大利一块泥块,上面有几个符号,他请意大利的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看这些符号,但没有人知道那是些什么符号,甚至是什么人画上去的也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在当时生活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的文化传统中并不存在。后来那块泥块也不知所踪,但幸运的是,瓦莱仔细地将这些符号描在纸上,使现代社会最早的楔形文字符号得以保存下来。18、19世纪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探险家发现了类似的符号,或在旷野中拣到,或从居民手里购买,或在悬崖峭壁上发现。1835-1836年,英国政府组织远征团在两河流域收集了大量文物。1835年,英国驻伊朗领事馆来了一位新的负责军事事物的外交官,他叫亨利·罗林森。
罗林森从小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到神秘的中东地区任职也满足了他猎奇探秘的兴趣。1835年,他奉调到沙克尔曼省任职,路上听向导说,在古波斯首都波塞波利斯郊外,有一处叫贝希斯敦的悬崖,上面刻有图画和一些符号,似乎是文字。他即绕道去看了那面石刻墙,凭借他的历史知识,他立即认识到,这面石刻墙不简单。后来,他花钱雇人临摹石刻,这项工作断断续续干了9年,其间他还亲自爬上峭壁,仔细琢磨、抄写、拓印。他发现,石刻下半部分的三个格内的图案应该是文字,三个格子内的文字写法相似,但应不是一种文字,大约应该是三种。因为波塞波利斯是波斯帝国阿赫美尼德王朝的首都,因此他推测其中一种应该是当时使用的古波斯文字,其他两种就不知道了。关于波斯帝
国阿赫美尼德王朝,当时的西方人已经从希罗多德的《希腊波斯战争史》,即《历史》中了解很多了,至少知道了王朝的创立者居鲁士,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孙子大流士等比较著名的国王,也知道古代东方的一些风俗习惯,比如重视祖先传承等。罗林森投入极大地热情研究着古老的波斯文明,为此,在任期满后,他放弃了外交官身份,回到英国专门研究他手中的临摹本。不久,他发现在他所认为的古波斯文献中,有几组符号反复出现,且顺序相同,他大胆推测,这些大概是人名,他试着把他所知道的波斯国王名逐一对照,终于,他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应该说,罗林森是很幸运的,我们知道希腊文是一种古老的印欧语系文字,对于西方人来说,古希腊文如同我们中国的文言文一样,是每个孩子从小就学习的课程。因为古希腊语与古波斯语同属一个语系,两种语言在人名拼写上有一些相似之处,罗林森才有可以到最初的线索。首先,在第一段文字里,有几个符号反复出现,他推测,这些应该是一些人名和表达他们之间关系的词
>为什么叫中东地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