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现象学刍议(1)
节日现象学刍议
一.节日的反理性?
人为什么要过节呢?按照“科学理性”,时间或日子基本上是匀质的,至多有不同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位置的不同,但那绝不足以使某些日子具有节庆的意义,使人们对这个天报有如此之多的期待,仿佛在这个时刻就该有某些重要的事情发生和来临似地。理性的人们应该以平常心来度过这些让俗众迷糊的日子,不要为它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致损害身体、耽误事情。但是,我们能想象完全不为节日所动的人吗?尤其是,能设想一个完全没有节日和节日感的人与民族吗?按照西方人发明的“进步”观,我们能想象“原始”人的愚昧、贫穷、野蛮,但我们能想象他们不过节吗?答案是否定的。最缺少节日感的人似乎是那些比较彻底地被观点化理性改造了的人,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人,以及一切理性乌托邦中的人,那里的日子都服从科学的或革命的理性安排,连形式上的过节也是被规定好了的。但那里就完全没有了节日吗?“文化革命”中,连春节也要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度过,但节日感似乎并没有完全消失。唯一让人能想象完全不过节的人似乎要在未来出现,也就是一种被完全人工理性化了的人,比如美国电影《黑客帝国》(Matrix)讲的那种“进步”到了能“从管
子上生长出来的”,或按照科学规律被克隆式地成批生产出来的人,连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也是由各种程序(programs)所塑造成的,那么,就确实能够设想,他们是不怎么需要过节的。只要是被父母所育,唱童谣听童话长大,活在由家庭组成的社团、乡土和民族之中的人们,似乎是不会不过节的。中国万圣夜是什么意思
节里面好象总有某种故事性,或被编造出来的东西。我在美国留学,5岁的儿子刚接来几个月就赶上过西方的圣诞节。为了让他尽快进入西方文化,也为了让他快活,我对他讲了一个老掉了牙的西方故事:圣诞节前夜,圣诞老人会从烟囱里进来,在孩子们床头的袜子里放进圣诞礼物。如果谁是好孩子,礼物就会更可爱。他睁着大眼睛听我讲完,就乖乖地睡了。自然,我们这做父母的就代行“圣诞老人”之职,把买好的与别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在半夜里偷偷塞进了袜子。第二天一早,我被孩子惊喜的叫声唤醒。我同他一样欢喜,因为我看到他的眼睛是发光的。但是,他上一年级以后,逐渐开始知道这里面的名堂了。最后有一天,在圣诞节又快到,而大人们又提及什么“圣诞老人”之时,他胜利地向我们宣布:“That’salie!”(那是个谎言!)。我多少有些悲哀。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但也失去了些什么。他戳穿的是那比较纯朴和可爱的故事。这种早早的“去魅”使得美国社会需要更强刺激的故事,比如成人们有华尔街的、比尔·盖茨的、克林顿的、好莱坞的故事,孩子们则有
迪斯尼动画片的、迈克尔·乔丹的、校园杀案的故事。这些故事,绝绝大多数美国人在一生中可能会戳穿它一些,但总也不会被完全戳穿。
是不是西方的节日过于人格化(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而我们的绝大多数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因为比较自然,就过得比较理性呢?毫无疑问,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在这个点上有重大不同(以下将讨论),反映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不同取向,但我们似乎还是不能说中国的节日是完全理性的,如果这“理性”是指一些人心目中的实证理性、功利理性或概念形而上学的理性的话。比如农历(夏历、阴历实为阴阳合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与天象(月圆)和自然时间相关,而月圆能够被解释为象征团圆。但这种理由绝不足以说服“理性”相信这两天应该被特殊化出来,当作岁首和中秋的团圆节,那么有力地影响了传统中国人的行为和感情。其他月份中也有月圆,为何不被特殊对待呢?如果正月有某种特殊性的话,八月的特殊性在哪里呢?何况,元宵节被视为“灯节”、“上元节”,要祭神(太一神、门神、床神、紫姑神),吃元宵和观灯,“万民同庆”;中秋节则祭月、吃月饼、送瓜求子等;这些就更是说不清楚其理由的“风俗”了。如果说圣诞老人在圣诞节之夜从烟囱里进来送礼是谎言的话,那么元宵一夜掌灯可娱神、中秋送瓜可求子、九月九日重阳登高可辟邪之类的说法是否也是谎言呢?
让我们想一下,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谎言呢?明知是甲,却说成非甲,或说成乙。我对孩子所讲的“圣诞老人”,确有谎言之嫌。即使这样,也还有回辩的余地,比如我可辩之曰:“我相信有精神上的圣诞老人,家长不过代行其事。”说中秋送瓜可求子、重阳登高可辟邪就更有模糊之处,很难说它们是严格意义上的谎言。贬者或讥为“迷信”,褒者或赞之曰“追求幸福之良风美俗”。当然还能够问:这种追随节日风俗的行为中有没有(萨特意义上的)“自欺欺人”呢?人们每年如同候鸟一样,在春节、中秋节之前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去过节团圆,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它们与平常的假日差别那么大?从实证理性的角度讲,人们确实能够不过这种节日,不花费这么多时间和金钱,而并不真的缺少了什么。现代都市人也似乎正在变得有些“节冷淡”起来。看来,任何节日中都有超出了观点化理性和实证理性的维度或成份,人们之所以自觉地或身不由己地过节,是出于某种既非谎言亦非实证理由的潜在动力。
二.节日的来源
这个问题可分为两层来讲:一是节日的根本来源,回答“人为何一定要过节?”这样的问题;另一层是关于具体节日的文化和历史来源。下面依次而论。
“节(節)”在中文里的原意是“竹节(節)”,含有“两段竹子相交”和“界限”之义。所以,就有“节气”、“节奏”、“符节”、“礼节”、“大节”、“名节”、“节俭”、“节度”等词语。从这两个基本含义,衍生出了其它的一些意思,其中较重要的有:“命运”、“和合”与“习俗之佳日”。最后这个意思就是这里所谈的节日了:“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宋之问:《九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什么是“令节”和“佳节”呢?因为天地阴阳时气在此交和,形成了时令的节奏(注意“九九”这个数字的结构),所以“令节”即意味着“美好的节日”,又意味着“时机化了的、时令化了的日子”。这样看来,“节”对于中国古人不是外在、偶然的,而是天、地、人本身的存有方式与节奏,是万物与人生的和谐之处,该讲究之处。简言之,节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这应该是节日的最原初的来源,即来自天地时气交和之节韵。这个“原节”特点在中国传统节日形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根据大略的统计,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大约有20个,其中来自日月时令交会的,或与之相关系的有16个,只有正月初七的“人节”、四月八日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水官大帝诞日)”基本上没有时令意味,其他如春节、立春、元宵节、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夏至节、七夕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都与时气节奏大相关系。就是几个表
面上与时气无关的,比如端午节、腊八节、送灶节(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细查古制,也有时令的讲究。“端午”为“阳极之日”,故《风土记》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物辟邪恶。”在汉朝时人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见于《风俗通》。“竞渡(以悼屈原)”、“斗草”等风俗或为后世附加者。腊八节不只出自佛家或释迦牟尼成道日,在中国古代早已是“腊祭”之日,在宋代之后才与佛文化融合。送灶节虽是“灶王上天日”,但因属于春节的大范围,亦有时气。元代之前还盛行春秋社日及腊祭,多半因异族摧残而消亡。印度的比忽节(春节)、拜蛇节(印历五月五日)与时令相关,日本的新尝节、樱花节及很多从中国传去的节日亦是。西方古代的酒神节(酒神在春天复活)和万圣节(丰收时节,又是鬼节)也有时令气息。
节日的第二种来源是各民族的传说、神话和宗教。中国传统节日中,以上提及的那几个非时令节即属此类。伊斯兰教的开斋节、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都源于兹。印度文化中这类节日最为丰富,比如霍利节(洒红节)、十胜节、点灯节、克里希纳诞辰节、湿婆节、保护节、罗其密(财神)节、哈奴曼(神猴)诞辰节、象头神节等等。
节日的第三个来源是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各国的建国日或国庆节一般都有相对应的
历史事件。西方国家的节日中起源于此的居多,比如愚人节、感恩节、情人节、退伍军人节(纪念一次大战结束)、哥伦布日等。这是早已形成节日的,另有一些由政府规定,正在形成之中的“节日”,比如美国的1月15日马丁·路德·金诞辰日,已是全国放假日;2月中旬的总统日(华盛顿总统诞日);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女王诞辰日。很多“纪念日”还没有真正形成节日传统,比如刚提到的马丁·路德·金日和总统日,还有印度的甘地生卒纪念日、泰戈尔生卒纪念日等。东亚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民族中这些“诞辰节”很不发达,除了一个西传而来的“释迦牟尼诞辰”之外几乎再无其他,甚至孔子诞辰、老子诞辰也未成节日。
节日的第四个来源是国家、政府、议会的行政设定。当然,这种设定一般都有某种来头或背景,比如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名人的诞辰忌日等,但它们靠自身在当前绝不足以形成全民族的节日,而是靠行政规定才取得了假日身份,再加上一些庆典、仪式,勉强冠以“节日”之名。在美国这样传统浅短的国家,这类节日很多,比如美国的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在日本有植树节、文化节、体育节、敬老节、成人节等。
总来说之,传统的中国、印度与西方的节日各有特,其主流分别与第一种(时令)、第二种(传说、神话与宗教)和第
三、四种(人事)起源关系密切。如果节日的首要来源或本性属于人事的话,那么人从理论上讲就似乎能够不过节;如果首要的来源是第二种,那么节日从根本处就是偶然的。但是,如果节日的真正来源是第一种,那么节日与人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有内在关联,只要人生活在与天地沆瀣一气的自然节奏和韵律之中,那么就总有某些日子是“节”,即相交相和与标志界限的时刻。人在在那些时节之中就会感到各种不寻常的意义和气氛,于是就有可能形成节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