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野战医疗所建立协作关系,为病员后送做好预案,为部队保障高原野外驻训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帮助。3 几点思考
本次驻训,野战卫生营卫生防疫模块在控制、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防止重要传染病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本次高原驻训的卫生防疫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3.1 卫生防疫模块的人员构成 卫生防疫模块是野战卫生营编制之一,工作任务量大,3人组成基本能完成任务要求。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卫生防疫,但我营配备人员均为临床医师,应对可能发生的较大疫情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建议配备卫生防疫专业人员或有卫生防疫专业资质的临床医师组成防疫组,以便工作开展,或由卫生防疫医师、传染病临床医师和护士各1人组成。3.2 提高卫生防疫车消杀效率 我营配有WCD2000型野战卫生防疫车,但受高原地区昼夜温差、日照时间、风速以及车辆发动时间长等诸因素的影响,消杀效率较内地低。驻训期间,我们对多用途喷雾机常量喷雾在平原(海拔480m)和
高原地区(海拔4430m)药物消耗量参数测试显示[2]
:平原地区消耗为390L/h,高原地区为300L/h,提示在高原地区药物喷洒量减少。另外由于日照强,药液喷洒后蒸发快,消毒剂在物体表面停留时间短,消杀效率降低;同时含氯消毒剂容易受有机物影响,不稳定,影响消杀效果。卫生部枟消毒
技术规范枠(2008年版)[3]
推荐:非芽孢污染场所、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方法与剂量,使用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
消毒溶剂,喷洒剂量约500ml/m2
,消毒时间60~120min。建议在高原增加药物喷洒量,尤其室外喷洒量增加到500~
1000ml/m2
。喷洒程序上先室外,后室内,再对室外消毒环
境重复喷洒1次,确保药效。
3.3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卫生防疫模块的任务就是要防病于未然,在控制疾病减员方面起着“先行官”的作用。防疫工作要积极靠前,不等不靠。发挥技术特长和知识优势,加强驻训部队官兵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驻训官兵的思想认识,增强防病意识。使驻训官兵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参与营区卫生和环境建设,并指导各营、团卫生队开展卫生防疫工作。3.4 重视卫生防疫人才培养 我防疫模块人员缺少预防医学经验,防疫知识相对欠缺,只能完成消杀灭等常规性防疫工作,应对重
大或突发疫情有很大难度。为提高卫防模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战场保障能力,一是要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培养、引进卫生防疫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应对重大或突发疫情的能力。二是加强卫生防疫专业知识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通过自学、培训或短期进修等形式,提高卫生防疫业务技术水平。三是邀请卫生防疫专家指导卫生防疫工作,提高战时卫生防疫能力。【参考文献】
[1] 颜励.西藏自然疫源地特点与生物恐怖[J].西南国防医药,
2012,22(1):98-99.
[2] 陈奇,叶廷春,陈远树,等.WCD2000型野战卫生防疫车高原
怨恨地区使用效果分析及对策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2):76-7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卫通
〔2012〕6号.
(收稿日期:2013-07-30)
沙漠干热环境气候特点及其对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影响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42129)
作者单位: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医务部(陶发胜,金 玲,张 琼,曹金军,雷 权,谭彦宏,颜 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海光剑)
陶发胜,金 玲,张 琼,曹金军,雷 权,谭彦宏,颜 炜,海光剑
[关键词] 沙漠;干热环境;气候;风险因素;抗震救灾;医疗救援
中图分类号 R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4)05-0565-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4.05.047 新疆地处昆仑山断裂带、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地震带、阿勒泰断裂带,具有地震突发的潜在性,这些地震带大多在平原盆地靠山脉附近,且往往多绿洲、人口密集,一旦地震突发,造成的破坏性巨大。地震突发时,对受灾地区进行医疗救援是灾难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施灾难医学救援,救援环境具有不可选择性。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复杂的气候特征,气候的变化是影响医疗救援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了解新疆气候一般特点并分析其对医疗救援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问题探讨如下。1 基本概念
1.1 沙漠干旱环境的指向性 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与
北疆两部分,由于新疆三条地震断裂带中有两条位于,故突发地震的概率相对较大,是医疗救援的重要方向。另外,虽然新疆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干”,但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横亘塔里木盆地,其干燥程度尤为严重。鉴于此,本文沙漠干热环境专指地区。
1.2 沙漠干热环境风险因素的属性 影响医疗救援活动的影响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为使研究内容与沙漠干旱环境这一自然属性相对应,本文风险因素专指沙漠干旱环境气候特征中对医疗救援产生影响的因素,将研究范畴归于自然属性这一领域。
2 沙漠干旱环境气候特点及风险因素问题的提出
2.1 干热气候特点 新疆气候一般特点可描述为干燥、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大、日照丰富,是中国最干、最热、最冷、风沙最大、温差最大的地方之一。而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横亘塔里木盆地,极度干旱,全年降水量约14mm,蒸发量
・
565・西南国防医药2014年5月第24卷第5期
约3000mm,年平均气温为10~13℃。夏季炎热,日照时间长,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2.5℃,平均最高气温约为30℃,但中午地表气温可达50~55℃,酷暑气温可高达50~60℃。
2.2 大风及沙尘暴主要特点 新疆是中国盛行大风的地区之一,而与沙尘暴同一天出现的大风为“关联风”。据文献报道,新疆年平均大风日数的高值区在北疆西北部、东疆和西部,春、夏季大风最多,以5、6月最为频繁[1],半数以上的大风持续在1h以内,以1~30min最多。大风不仅在夏季日数多,在大风日数多的地区,大风的最长持续时间也较长,多数在15h之内。新疆也是中国沙尘暴的多发区之一,新疆沙尘暴主要出现在春夏季,沙尘暴的年平均日数是北疆的两倍,且沙尘暴的发生只需较小的风速,塔里木盆地至少有一半左右的沙尘暴并不伴有大风天气[2]。
2.3 冰雹天气特点 冰雹也是新疆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冰雹主要出现在山区,降雹主要出现在4~10月,集中在5~9月,降雹日数最多的是6月,60%的冰雹持续时间在6min以内[3]。
2.4 风险因素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新疆气候一般特点及地区气候特点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地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热,如果以时间或季节为轴,“干”是全年性的,炎热是夏季最为
突出的气象特征;虽然大风与沙尘暴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但沙尘暴的发生日数高且只需较慢的风速,主要出现在春夏季;5~9月是冰雹的高发期。如果用数学方法将地区夏季干热看做气候常量,大风、沙尘暴、冰雹等灾害天气则可作为夏季气候的变量,它们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单独或同时、直接或间接对医疗救援中的劳动作业、药材试剂使用与管理、伤病救治勤务等产生明显影响。经济学领域将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如果借用“风险”一词的概念及其解释,本文将炎热、大风、沙尘、冰雹等对救援产生影响的因素称作“风险因素”,因为这些“风险因素”可能直接对医疗救援造成风险事故、带来风险损失。
3 风险因素对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主要影响
3.1 风险因素对人生理及作业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沙漠炎热环境中徒手行军1~3h,机体会发生轻度应激反应,肛温低于生理安全上限(38.5~38.8℃),各不同速度和时间行军组行军后平均体温低于耐热极限,平均皮温均在36℃以下。受试者生理反应水平的高低与热强度、劳动强度和作业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4]。文献报道,在沙漠环境中应急作业,人体内的一些蛋白、酶类会发生明显波动[5-6]。资料显示,气温每升高1℃,出汗量约增加0.77%;每蒸发1ml汗液可释放2.47KJ的热量[7]。实验提示,在干热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水电解质代谢、营养代谢等共同作用,人易引起疲劳,可出现肌肉痉挛、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现象,
也使机体对中暑的敏感性增加,加之沙漠干热环境本身可能对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工作压力程度及组织缺乏造成影响[8],人在干热环境中的劳动能力及工作效率均低于正常环境。
3.2 风险因素对展开布局的影响 医疗救援时,按灾情、伤员数量等需求,要在特定区域展开救治机构,并按风向、水源、道路等勤务要求对救治机构进行合理布局。鉴于目前多数医疗分队以搭建帐篷作为医疗或住宿场所实施救援,风险因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展开与布局产生严重影响。一是不同地区的风向以西风、西北风、北风、东风最为常见,即使同一地区的风向也不稳定,这给医疗机构整体布局时选择风向带来不便。二是大风会对各类医用、生活帐篷的牢固性造成威胁,小型帐篷被风掀翻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在夏季,如不采取制冷措施,以铝合金为架构的网架式帐篷内白天温度可达40℃以上,帆布、棉布类帐篷内温度则更高,严重影响作业与休息。四是一旦出现关联风,沙尘漫天,室外视野模糊,影响功能组室间协作与联系;由于现有帐篷密闭及通风性能欠佳,室内则沙尘满屋,污染严重,影响医疗救治。五是如有冰雹出现,不但会影响到帐篷的稳固性,还有可能对帐篷及野外装备直接造成损坏。
3.3 风险因素对药材装备的影响 药品、试剂、器械、仪器等药材、装备是实施医疗救援的物质基础,在干旱环境,风险因素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造成严重影响。一是一些大型装备如医用车辆、生活挂车等多为金属结构,受高温影响,在短时间内就会吸收热量、积聚热能,使其温度高于周围温度,如有不慎,极易造成灼伤。二是一些置于野外作业的设备、大型仪器,在干热环境下工作一
段时间后,由于高温作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械故障,使其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不能运转。三是一些药品、液体、试剂、耗材等具有严格的保存及管理条件要求,受环境温度、时间及保存措施的影响,部分物资的物理性状会发生改变,效用降低,一些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四是受高温作用、大风或沙尘影响及污染,一些精密仪器及小型设备在数据的读取、刻度的把握等精准度方面会出现偏差。
3.4 风险因素对伤病救治的影响 抗震救灾医疗救援是以伤病救治为中心进行的,目前军地间强调按分级救治、时效救治等理论进行医疗后送,但如同高寒地区伤病有其自身救治特点一样,沙漠干旱地区伤病必然有其自身救治特点。虽然目前对沙漠干旱环境伤病研究的报道数量、研究深度还有待期盼,但一些研究提示:在创伤应激下,机体的免疫力明显下降,受沙漠干热环境下高温影响,机体的免疫力更加低下,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繁殖[9];在沙漠干热环境,肠管火器穿透伤时可继发性造成肾损伤,其发生、发展与血液动力学障碍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密切关系[10],这为沙漠干热环境一些伤病救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此外,干热环境下,机体对中暑的敏感性增加这一现象是针对所有人的,如是伤病员中暑,则使伤势复杂,如是救援人员中暑,则成为“新的伤员”,增加救治难度。
4 讨论
本文以沙漠干热环境抗震救灾医疗救援为背景,单独将气候特征中的干热、大风、沙尘暴、冰雹列为
风险因素,并通过文献调研及实地调研的方法,将风险因素对医疗救援的主要影响做了探讨,旨在从另一视野研究特殊环境条件下卫勤保障特点。但也应当看到:单一因素及多因素在影响的时间、方式、程度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如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描述,则会更有指导意义;医疗救援是技术与勤务相结合的活动,技术引领勤务,勤务支撑技术。只有在开展干热环境伤病救治研究的同时,进行特殊环境医疗救援勤务需求与设计研究,才能从精确保障方面提升保障能力,这
・665
・西南国防医药2014年5月第24卷第5期
将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参考文献】
[1] 王旭,马禹.新疆大风的时空统计特征[J].新疆气象,2002,
25(1):1-3.
[2] 陈洪武,王旭,马禹.大风对新疆沙尘暴的影响[J].北京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2):187-193.
[3] 陈洪武,马禹,王旭,等.新疆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2003,29(11):25-28.
[4] 张雪玲,刘兵,邬堂春,等.沙漠干热环境徒手应急行军机体
生理变化特点[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8):960.
[5] 冯建江,刘兵,徐文,等.沙漠环境行军者谷胱甘肽含量和超
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变化[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1):35-37.
[6] 刘兵,邬堂春,吴志豪,等.沙漠干热环境徒手应急行军对人
体热休克蛋白27的影响[J].卫生研究,1999,28(3):144-
145.
[7] 夏虎平,刘江伟,何萍.沙漠干热环境电解质饮料的配置及其
对人员机体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1023-1024.
[8] 白云峰,连玉龙,李建光,等.干旱沙漠地区军人职业紧张状
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29(1):33-35.
[9] 刘江伟,张永久,李泽信,等.干热环境下猪腹部火器伤的细
菌学特点[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26(1):22-24.
[10] 邹赛英,刘江伟,唐新萍,等.沙漠干热环境猪肠管火器伤继
发性肾损伤的病理性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8):3423-3426.
(收稿日期:2013-12-16)闫字怎么读音
多功能野战卫勤头灯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单位:550009贵阳,解放军44医院
张天鉴,冯 波
[关键词] 头灯;多功能;照明;卫勤;研制
中图分类号 R82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4)05-0567-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4.05.048 随着军队卫勤保障要求的不断提升,在野战医疗(所)队执行野外训练、军事行动、抢险救灾等任务期间,不可避免要遭遇无法供电、雷暴天气、意外失散、夜间搜救等恶劣环境,此时发生伤员的伤类、伤情以及意外事件将会更加严重和复杂。而伤员的救治黄金期为1h,但是从受伤到手术1h内,每缩短1min,战伤死亡率会降低2.7%,手术的死亡率会降低1.2%。可见,提高战伤救治的时效性对降低伤死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制一种结构简单轻巧、耐受各种恶劣条件、还能弥补野战条件下因照明缺陷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装备凸显其重要性。我院自2009年以来自行研制的多功能野战卫勤头灯,体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在执行野外训练、各类卫勤保障、抢险救灾、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卫勤作业中,进行了多次检验并得到成功应用。1 设计思路与目的
该头灯可用于清创手术、临床护理、装备维修等照明[1]
;也可以作为后送伤病员时信号灯、伤病员分类警戒灯等用途;还可供于隧道工程、电力、铁路、公路抢修、抢险救援等作紧急照明用途。选用LED为光源,其照明度高、照明时间长、自重轻、携带方便,可防水、防震、耐高低温(表1),适合
野外条件及多种环境使用[2]
,
好听的博客名能满足易于携带、展开迅速、低可探测性、功能多、效果好、适应性强等战时技术要求,能够满足提高现代野战卫勤工作作业标准和效率的需要。该头灯具有以下特点:(1)便携轻巧、多功能、全天候、廉价环保、低能耗;(2)能够在训练、演习及实战中用于单个或批量伤病员医疗救治、野外生存,日常生活中成为医务人员的好帮手,以求达到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目的;(3)能够在野外恶劣条件下,贯穿应用于野战医院执行各种卫勤保障任务,提
高伤病员的救治效率,缓解医务人员视觉疲劳;(4)在战伤自救互救、火线抢救、紧急救治时,能够有效弥补照明缺陷,提高现场抢救效率;(5)特殊环境下能够起到一定的搜寻、救援、警示标识和联络作用;利用其多功能、全天候、轻巧便携、耐用特点,达到在医疗救治、装备修理等方面,减少因照明缺陷造成的一些误操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表1 各类光源比较
名称耗电量(W)工作电压(V)发热量可靠性
照明度(Lx)寿命
(h)节能灯3~150220低低1195000日光灯开机错误
4~100220极高低797000LED灯1~3
3~5
极低
极高
149沉香如屑芷昔结局
100000
2 基本原理
该头灯主要由3节7号“AAA”电池供电,在干电池耗尽时还可以用太阳能、机械能充电系统辅助照明,在野外环境下可实时充电,保持头灯等的电源供应不间断。太阳能供电系统输出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阳光、手摇式机械能发电系统输出能源,通过控制电路变换后再给锂电池充电,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3]
。主要采用1个电阻R1为100Ω,1
个开关二极管D1(DXH207),3个发光二极管(发红光)分别为D2、D3、D4;1个发光二极管(发白光)D5;K1、K2为控制开关;两块集成“6455芯片”组成简单电路(图2)。3 性能参数
通过图2中的开关K1、K2,分别将HC6455集成芯片控制LED灯设为强、弱、闪光三档,照明时间8h,光源额定电压3V,额定电流20mA;光源最大照明度为1200Lx(距离1m),开始照明>1200Lx(白光),照明11h以后大于1000
教师节名言名句・
765・西南国防医药2014年5月第24卷第5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