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由来及特点
第一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由来及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讲是系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课程学习的开篇性内容,主要讲解该体系的由来及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三大特点。
教学内容: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由来
奥尔夫音乐教育,它是由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创立的,它与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并称为世界三大优秀音乐教育体。奥尔夫先生首先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其次才是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创作的著名乐曲有什么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个视频。欣赏之后,大家是否都有一种非常激昂的、澎湃的音乐感觉,或许在重大的节目现场或者很多的背景音乐中都听过这首乐曲?这首乐曲就是奥尔夫先生的代表性作品《布兰诗歌》,是一首大型的管弦乐及合唱作品。
奥尔夫先生的教育生涯开始于1924年,他与好友罗西•军特在慕尼黑创办了集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军特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也是由此开始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传遍
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孩子和成人感受到了音乐和音乐教育的魅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奥尔夫音乐教学,为什么人人都感受到了它能让孩子充分地体验音乐并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是因为奥尔夫先生基于孩子天生的音乐本能,比如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看这个视频中,孩子听到音乐后有什么反应。
视频:3岁孩子乔纳森
三岁的孩子可以跟着贝多芬的交响曲做出相应的指挥动作,这不是教的,是自然拥有的。奥尔夫先生也基于原本的音乐是动作、语言、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于是,创立了一种以儿童为中心,以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奥尔夫体系在世界上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赴德国考察,奥尔夫先生接受了他的拜访,并赠送了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此廖先生回国后便揭开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序幕。
1.原本性
原本性(元素性):指从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出发,使用音乐最原本、最朴实、最简单的音乐素材学习音乐。第二层含义为人们接受音乐后,所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音乐本能的表达。
(课堂实践)
做完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思考一下,刚刚的音乐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从什么元素开始的,拍拍手、拍拍腿等简单动作开始的,到最后既可以演唱歌曲,又可以做一些即兴合作的舞蹈动作。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第一个特点,原本性。
奥尔夫曾指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地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而原本性特征就是回归人本,诉诸感性,依据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使用音乐中最简单、质朴的元素为教学的切入点,然后自然地引发学习者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去体验、表现并创造音乐。
2.综合性
综合性:奥尔夫体系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整体,他的教学方式是将语言、欣赏、动作、舞蹈、律动、歌唱、乐器演奏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加以展现的,学习音乐永远不仅仅是音响本身。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整体,它的教育内容是将语言、歌唱、欣赏、律动、乐器演奏
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加以展现的,学习音乐永远不仅仅只是音乐本身。
舞蹈的由来
3.创造性
创造性:体现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始终,它的基本过程是引导学生观察——诱导学生模仿——让学生充分体验——有个性的创作,逐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获得极大的发展。
创造性贯穿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内容的方方面面,它也有这基本的规律,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去创造,一定要在良好的输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输出,比如刚开始的动作都是模仿老师的,当歌曲反复几遍后老师带着做了拍手拍腿等动作后,学生就知道老师是让我在固定的节奏处创造拍打身体的方式,然后可以进行有效的创造体验。如果将刚才的创造规律用图式表示出来就是:注意——观察——模仿——创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