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
关于美术的本质,历代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美术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过许多不同的解释和回答。他们的解答不乏真知灼见,但由于谈论问题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思想方法和观点不同,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和缺点,不能令人满意。
一、游戏说
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一时。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就是过剩经历的发泄。斯宾塞进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认为游戏与审美的共同特征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去。游戏与艺术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其把“游戏”看做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
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因此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未能揭示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游戏说: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天生的游戏本能。
理论内容:肯定了游戏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不够全面。
代表人物:席勒:艺术是一种游戏的冲动。斯宾塞: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
二、模仿说
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重要代表。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中原来的事物更理想、更美。这对后来西方传统美学
思想特别是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莱奥纳尔多、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舞蹈的由来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管子》中记载,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
三、劳动说
劳动说是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广为流传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引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例如:集体劳动中产生“节奏”和节奏感,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的发生。
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界占主导地位。
理论内容:艺术产生的最根本动力和原因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对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具有影响力的揭示。
代表人物:普列汉诺夫:艺术产生的最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四、巫术说
巫术说并不是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着某种启发意义。
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渲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时,这种愿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用巫术说的确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
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但是,一方面艺术与审美并不能完全等同,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不能把艺术起源的理论无条件地看作就是审美发生的理论;另一方面,巫术活动虽然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绝不会是唯一的因素。比如,我们就很难断然否定“性本能”的因素对艺术发生的影响。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分许现代原始狩猎部族的舞蹈时指出:“这种舞蹈大部分无疑是想激动性的热情”,“一个精干而勇健的舞蹈者定然可以给女性的观众一个深刻的印象;一个精干而勇健的舞蹈者也必是精干和勇猛的猎者和战士。在这一点上跳舞实有助于行的选择和人种的改良”。这说明,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巫术说:西方艺术起源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理论内容:是原始世界观的一种曲折反应,但不等于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泰勒: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植根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
五、表现说
表现说,艺术起源理论之一。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的内在情感的表现。在西方,此说与“模仿说”相对。最早正式提出表现说的是法国魏朗(Eugenc Véron, 1825—1889)他在《美学》(1873)中把艺术界定为情感的表现,认为艺术的价值全在于它表现情感的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伟大的艺术是伟大灵魂的回声,这是艺术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俄国托尔斯泰在《艺术论》(又译《什么是艺术》,1898)中对魏朗的看法提出异议,认为如果只表现情感而不传达情感依然算不上艺术,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康定斯基则从绘画角度系统地论述了表现说,认为艺术作品的内在的因素是艺术家灵魂中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力量激发观众同样的感情,在构图中要显示的东西不是推敲,而是感情。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表现说开拓了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对探讨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扩大艺术表现领域和审美功能、寻求新的表现手段有积极作用。它对浪漫主义艺术的发展、对现实主义的演变、对近代美学和艺术尤其是现代派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表现主义美学和艺术与表现说有更直接的继承关系。
表现说: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
理论内容: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但将艺术归结为“表现”,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片面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