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即是货币。
2. 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信用货币的具体形式包括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3.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4. 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就是货币单位。
5.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6. 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的融资形式为直接融资。
7. 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的融资形式为间接融资。
8. 商业票据:是指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9.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10.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
11. 国家信用: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2. 消费信用:是指以消费者个人为债务方的信用消费方式,包括零售分期付款信用,信用卡,汽车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住房产权抵押贷款。
13.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14. 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15. 利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16. 终值:一笔货币资金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水平所计算出来的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即本利和。
17. 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18. 市场利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市场利率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
19.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
20.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21.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22.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或外汇牌价,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23. 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幅度被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护本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汇率制度。
24.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与外国的货币比价,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25. 即期汇率: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成交后的当日或2个营业日内进行外汇交割,这种即期外汇交易所使用的汇率即为即期汇率.
26. 市场汇率:是指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决定的汇率。
27. 名义汇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28.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的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
29.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安排或规定。
30.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
31.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币的能力。
32.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集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33. 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34. 货币市场:是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5. 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
36. 国库券:是国家政府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债券。
37. 商业票据:是由企业开具、无担保、可流通、期限短的债务性融资本票。
38.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银行在远期汇票上进行承兑,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承担最后付款责任的汇票。
39. 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持有者在持有银行承兑汇票期间有融资的需要,可以将还没有到
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照票面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原持票人,这种票据行为称为贴现。
40. 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41.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42. 资本市场:是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因此也被称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43. 信用交易:是指股票的买方或卖方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股票买卖。
44.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45.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可以无限地向投资者追加发行基金份额,并且随时准备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因此基金份额总是不固定的。
46. 封闭式基金:基金份额总数固定,且规定封闭期限,在封闭期限内投资者不得向基金管理公司提出赎回,而只能寻在二级市场上挂牌转让。国家基金:是指发行基金份额筹集资金,然后投资与某一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的投资基金。
47. 基金净值:也称为基金资产净值,是指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48. 基金单位净值:又称为基金份额净值,即基金单位资产净值,是指每一基金单位(份额)所代表的基金资产净值。
49. 基金的净收益:为基金的收益扣除费用后的净额。
50. 基金的收益:是基金资产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超过本金部分的价值。
51. 认购: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募集期内购买一定的基金份额。
52. 申购: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募集期结束后购买基金份额的行为。
53. 赎回:是指投资者把手中持有的基金份额按规定的价格卖给基金管理人并收回现金的过程。
54.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性金融工具相对应,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55. 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为了配合现货市场交易,而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交易,以便达到转移、规避价格变动风险的交易行为。
56. 金融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按照某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57. 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
58. 远期利率协议:是交易双方承诺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按双方协议利率借贷一笔确定金额的名义本金的协议。
59. 金融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60. 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对两笔币种与金额相同,期限一样,但付息方法不同的资金进行互相交换利率的一种预约业务。
61. 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币种不同的两笔资金及其利息的业务。
62.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
6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
64.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65. 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66. 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也称对私存款或个人存款。是商业银行稳定可靠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67.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机构。
68.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是为传统和基础的业务,是指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证券投资人进而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一种业务活动。
69. 可转换债券:是指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银行股份的金融债券。
70. 余额包销:是指投资银行与发行人签订协议,在约定的期限内发行证券,并收取佣金,到约定的销售期满,售后剩余的证券,由投资银行按协议价格全部认购。
71. 保险公司:就是指以经营保险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72.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投保标的之间的利害关系。
73. 保证保险:是指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信用的一种保险。
74.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75.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
76.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77. 狭义货币:货币是由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构成。由于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签发支票进行购买与支付,所以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大部分国家将这一层次的货币称为M1卖基金,又叫狭义货币。
78. 对政府债权:作为:“国家的银行”,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通过直接向政府提供短期贷款或者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等方式给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形成对政府的债权。具体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国库券,政府债券,财政短期贷款,国库的贷款或法律允许的透支额等。
79. 流动性陷井: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变的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人们都会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的一种现象。
80. 现金漏损率:就是漏出银行体系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
81.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总量。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是分层次统计的。
82. 货币均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83. 货币失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84.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85.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按复式簿记记账原理编制的统计报表,系统记录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各国制定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