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文素材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文素材
(这是综合了各资料的结果,提取出来,为广大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总结得不是很好,大家还是多分析再应用到作文中,此处仅提供一个参考)
2001年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主要作品有小说《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大河弯》(2001年获奖作品)《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受压抑的历史现实。”
素材:1、奈保尔出生在特里尼达一个贫穷的印度移民家庭。父母是雇佣劳工,父亲在他降生不久就离开了家庭。奈保尔早年学习出,获得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深造,有机会获得很好的职业,但理想令他最终选择了写作。50年代,奈保尔经历了沮丧和忧郁。“我穷困潦倒。工作申请全都没有回音。但我并不抱怨,一个作家是不能抱怨的。”(与其抱怨不如做事)
2、奈保尔嫖娼之事登在了《纽约客》杂志上,不久他的妻子帕翠西娅就知道了。她为此感觉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最后郁闷而死。后来奈保尔又与一位叫做娜蒂拉·阿尔维的女记者结婚。娜蒂拉对奈保尔嫖娼的过去不仅理解而且接受:“我们不能要求伟大的作家像普通人一样,我读到作家艾萨克·辛格以及他在性生活方面的过失;我很吃惊而且失望,但也许这就是人类为创作所付出代价。”(理解与接受他人)
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苦役日记》(2002年获奖作品)《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素材:1、凯尔泰斯·伊姆雷从小就呆笨,学什么也不行,同学都喊他“木头”,他自己也默认,因为自己也太笨了。除九岁以前因遵守纪律,老师奖励了一枚玩具螺丝钉,以后再也没有得过什么奖励。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为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评上了诺贝尔奖,他想把这个梦告诉同学,又怕同学笑话,最后他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听说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心中,就是真心想帮谁完成。”
男孩没想过上帝会和他的梦有关系,但是妈妈说的话他信以为真,他想我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上帝会将这么美好的梦托福给我,我不能辜负上帝的期望,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并在床头写下:“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帮助我。”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写作生涯。
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三年又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而希特勒的部队却先来了。他被关进了集中营。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而他却靠着“生存就是顺从”的信念活了下来。
凯尔斯泰·伊姆雷接过奖杯时说:“我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当你说我就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身来帮助你。”
梦想就藏在努力实践梦想的人中间。
感悟: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这个故事,比如说信念和理想,比如说坚守和改变,等等,但我更想说得是凯尔斯泰·伊姆雷的母亲对他的巧妙暗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暗示,凯尔斯泰·伊姆雷相信上帝一定会来帮助他的,他从此喜欢上了写作,并让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上帝的肯定,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有时候,孩子真的需要教育者帮助点亮一盏梦想的心灯。(信念、坚守、暗示、开导)
2003年库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2003年获奖作品)《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素材:1、库切说:“我非常同情莫言先生,诺奖有的时候颁给正处于写作生涯中间状态的作家。莱辛几年前获奖时并没有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写作,因为她得奖已经是写作生涯的末期。如果颁奖给一个还将持续写作的作家确实会有影响干扰的效果。”(有些奖励并不合适马上给予)
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由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获奖理由:“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素材:1、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女士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十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给耶利内克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誉,还有超过100万欧元的巨额奖金。在被问及获奖后的计划时,耶利内克说她不打算去旅游,一个人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时间,我的乐趣不需要花钱。(珍惜时间、身边的事物是珍贵的)
2005年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2005年获奖作品)《看门人》《生日派对》《回乡》等。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素材:1、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哈罗德·品特还是孩童时,就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但却进步缓慢,常常受到别人的挖苦和嘲讽。父亲为使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就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写作?”品特说:“我想成为像萧伯纳那样伟大的剧作家。”父亲又问:“你快乐吗?”品特说:“我非常快乐,而且我很享受读书和写作的快乐过程。”父亲说:“你非常快乐并且享受着追求事业的全过程,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你又何必非要成名呢?”品特终于明白,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虽然有时不被人理解,但只要内心充实,享受奋斗的过程就是幸福,就是成功。哈罗德·品特就这样在享受着自己奋斗的过程中,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分析:一个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先不必问结果,先学会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有时我们就是太注重结果,还未开始行
动,已然患得患失,结果使自己身心俱疲。其实对成败的过分关注,反而会有害目标的达成,不如像品特那样专注奋斗的过程,享受奋斗的过程。以这样的心态行事,成则不会骄逸,败也不会颓丧。)
2006年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我的名字叫红》(2006年获奖作品)《白城堡》《我的名字叫红》(2006年获奖作品)《伊斯坦布尔》等。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素材:1、帕慕克和鲁迅是两位东方作家,虽然两人处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但是相似的历史背景使他们的文化观具有了交集,两人都对西方文化持有开放的态度,并非盲目地全盘接受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而是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其精华和优点。(判断、选择)
2007年多丽丝·莱辛(1919—),英国女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金笔记》(2007年获奖作品)《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等。获奖理由是:“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
素材:1、就像多丽丝·莱辛,她不仅要面对两次婚姻的失败,还要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这样的困难,但她一直勇于挑战生活,不甘心被困难的枷锁禁锢,于是带着年幼的儿子搬到伦敦,试图以一个女性的身份比同代人生活的更自由。那一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并开始了职业作家的生涯。(生活总
会不如意)
2、她是情欲炽热的少女却有两次失败的婚姻,莱辛一直相信,一个人不能逃脱所处的时代,但她自己的生活却是对时代的挑战。一个女人,从生理上和社会文化上都被要求做一个无怨无悔的贤妻良母,但她却不甘心(挑战)
2008年勒·克莱齐奥(1940—),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作品风格: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主要作品有《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乌拉尼亚》等。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作为探险者,发掘了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
素材:1、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喜欢欧洲文学的人都知道,这100多年来,已有10多位法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人获“诺奖”的高频率与法国人对文学、对读书始终热情不减有关:①法国人尊敬文化人,文学艺术在法国永远是最高尚的。②法国人的文学修养普遍较高。从总统到部长、从老板到艺人、从老师到学生,似乎懂得法语的人都爱写点东西,而且他们写文章和投稿全凭质量发表③法国人爱读书。(环境、执着、诺贝尔情结、超越梦想、文化氛围)
2009年赫塔·米勒(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呼吸秋千》《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低地》《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等。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
由是“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素材:1、谁无法生活在细节中,谁轻视和禁止细节,他就会变成瞎子。(细节)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鲁作家,以表彰略萨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
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世界末日之战》(2010年获奖作品)《绿房子》《酒吧长谈》《谁是杀人犯》《叙事人》《谎言中的真实》《天堂的另外那个街角》等。获奖理由:“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素材:1、略萨的写作还带有明显的指向性。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描述对象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居民、艺术人物等,都是他描述的对象。他的小说尖锐地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现实问题,他坚持写作批判现实的立场。(分析:①对生活的全部激情和全身心的投入才是伟大的作品的真正源泉,直面生活,勇于担当,向生活挑战,自我发觉,多方面地参与生活.......走进生活、批判)
2011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作家,所有作品获奖。代表作品有《17首诗》《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获奖理由:“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素材:1、特兰斯特勒默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他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即使他不上班,作品也不会多到哪儿去。他写诗确实很慢”。而这一慢字也许正是他最终获奖的原因之一:因为认真,所以慢,因为慢,所以出精品。这比起那些所谓的“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成功,就是因为过于浮躁过于冒进,缺少的就是一份从容与淡定,一份坚守与执著。(从容、精致、慢工出细活、拒绝浮躁)
2、特兰斯特勒默曾对记者说:“诗人一定要不断创新,那些很快形成的风格,最终使人抱残守缺。诗人每次写诗都应该是新的,只有放弃旧的东西,创作才有新的可能”。(创新)
3、1990年患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后,仍坚持纯诗写作。(坚持)
2012年,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主要有《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等,其艺术风格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获奖理由:“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素材:1、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不要被文坛上的名和利左右了自己,控制了自己。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淡泊名利、回归本真)
2、他曾说,起名莫言,是希望自己不要说,在写作时却一切都抛于脑后,该说的不该说的一同进发。正是对良知的坚守,他才不顾所发表的言论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坚定地揭露社会问题,不会为了迎合某些读者,而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向,他说:“就算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坚持自我)
2013年,加拿大籍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加拿大籍女作家,代表作品有《逃离》《快乐影子舞》《爱的进程》等。她的笔触简单朴素,但却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给人带来很真挚深沉的情感。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素材:1、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门罗对自己的成功非常谦虚:“我想或许我在文学方
面成功是因为我没有其他的天赋。”她还这样描述自己,“我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可以吸引我,所以我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被太多东西干扰。”
诺贝尔奖 中国(回归本真、坚守梦想、低调与谦虚)作文标题:平凡孕育真美
此心归处是本真
总有生活碎石磨不去的执念
虚心方能圆满
梦如流水,以心逐之
2、别试着逃避了,而是要正视这个打击。如果你暂时逃避,就仍然会一而再的受到它的打击。她早年初嫁时,她所生活的小镇就是她生活的整个世界,任何打破此地规则的女人都会在这个世界“臭名远扬”。然而,爱丽丝·门罗没有退缩,她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敢于追求,终于名满天下,笑傲文坛(面对一切不退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