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案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时安排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课文内容, 明确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 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的品析, 了解消息的写作方式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类中的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这则新闻的内容结构, 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
厘清这则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2012 , 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 , 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奖是什么呢? 哪些人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 诺贝尔奖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这节课, 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列举中国诺贝
尔奖的获得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基础梳理
作者介绍
1. 学生叙述自己了解的关于诺贝尔的资料
2. 老师用 PPT 展示诺贝尔的简介
诺贝尔(18331896) ,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的发明者诺贝尔一生拥有355 项专利发明, 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 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 积累了巨额财富1895 , 诺贝尔立遗嘱将遗产的大部分( 920万美元) 作为基金, 将每年所得利息作为年度奖金, 授予世界各国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简 要 了 解
诺 贝 尔 及
诺贝尔奖
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 诺贝尔奖 中国有改动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1968 年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们习惯上称其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每年发给在过去的一年里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并且不限国籍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 12 10 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同时颁发路透社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了报道本文就是由路透社的报道改编而成
介绍写作背
, 帮 助 学
生理解课文
内容
字词归纳
展示 PPT, 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
(bān(cái(zhǔ(é)
颁发: 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
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建树: 建立(功绩) ; 建立的功绩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引导学生认
理解课文
中 的 生 字
生词
整体感知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认真听读并给生难字注音
2. 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纠正读错字音并进行点评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并在文中标注出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 概括新闻事件教师指定学生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纠正, 教师明确
时间:1901 12 10
地点: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 瑞典国王、 挪威诺贝尔基金会成员、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4. 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 出其导语和主体部分, 并说说导语和主体各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勾画导语和主体部分, 思考作答, 教师明确)
导语部分: 文章第1 段。 讲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 文章第23 段。 讲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 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 时间及地点。
5. 文章第4 段属于新闻结构的哪部分? 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明确)
背景部分。 作用是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 诺贝尔奖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的情况。
老师引导学
生通过阅读
课 文, 圈 点
勾画新闻要
素, 从 整 体
把握新闻的
内容。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主体———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
背景———补充说明诺贝尔奖奖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归属情况
课后作业
阅读当日报纸上的一则消息, 批注出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
第2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 分析了这则新闻的结构, 了解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读课文,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
概括上节课
内容,引出本节课内容。
研读赏析
( 一) 精读课文, 深入探究。
PPT 出示如下问题, 学生细读课文,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选代表发言, 教师指点、 明确。
1. 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现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是表现新闻事实的真实性; 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 姓名、 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 所以要一一列举。
2. 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 略写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 略写了颁奖机构, 时间和地点, 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 姓名、 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 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 而其他方面, 如颁奖机构、 时间、 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 只需交代清楚, 无须详写。 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 最后一段特别说明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 有何用意?
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能够有效地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 能有效防范“谁有钱谁就有权,谁有权谁就有理”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 诺贝尔奖(特别是它的科技类奖项和文学奖)一百多年以来形成的权威性, 与这一制度提供的保障关系密切。 就当时而言,诺贝尔奖只是首次颁发,特别需要强调其权威性, 但如果明确写出,需要大量文字(比如介绍评奖者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 信息量并非消息能承载得起。 因此,作者巧妙地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既客观,又简洁。
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对课
文的内容和
写法进行深
入探究。
( 二)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
PPT 出示如下句子, 学生仔细揣摩、 品味, 体会新闻语言准确、 精练、 生动的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指导、 明确。
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 他发现了 X 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或现象从隐藏、 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 而 X 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 Y 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 它本来就存在。所以, 此处用“发现”, 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是“很, 相当”的意思, 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 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对 典
型 语 句 的
分 析, 体 会新 闻 的 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运用学到的新闻结构的知识, 写一篇新闻, 报道本校或本班的某人、 某事或者某项活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