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敖雷;郑炘
【摘 要】当前中国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改造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在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层面,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以传统封闭庭院为基本单元的建筑空间与新的城市功能不匹配;二是原有外部场地景观空间缺少有效连续的协同整合.以建筑学背景深度解读了2015年度英国《建筑评论》举办的“AR&MIPIM未来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作品“空中庭院——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通过对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重新思考了历史街区的现代表达方式,并从建筑和景观2个层面的空间设计进行尝试和突破.街区的更新改造不再局限于“修旧如旧”的照搬传统街区和建筑格局,而是在新建区域内以现代建筑的抽象设计语言创新性地表达和升级传统建筑空间形制,并通过外部场地的景观空间设计对整个街区进行整合与织补.%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ical blocks face a lot of difficulties.In the fields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ey are mainly shown in two aspects.Firstly,architectural space types compos
ed of traditional closed courtyard units mismatch new urban functions.Secondly,exterior landscape spaces lack effective and continuous synergetic integration.Through the topic "Old and New" of 2015 "AR & MIPIM Future Projects Award" held by Architectural Review,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of Qingguoxiang historical block in Changzhou has been rethought about deeply.There have been lots of attempt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design methods.The historical block has not only been repaired and rebuilt as the old ones,and design language of modem architecture has been used in large quantities to express traditional space model innovatively in new-built area.The whole block has been integrated and combined together by way of the external landscape design.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8(034)006
【总页数】6页(P54-59)
【关键词】风景园林;历史街区更新与改造;建筑空间创新;景观空间整合
【作 者】敖雷;郑炘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00;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986
1 危机还是机遇?
历史街区是城市生活与文化的载体,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历史街区在延续城市传统记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现代空间重塑与功能转型,但“大拆大建”和“修旧如旧”的更新方式都难以让街区活力在历史的动态中得到延续和发展[1]。因此,在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既需要继承传统风貌与格局,也必须适度让符合现代城市功能和审美的建筑与环境融入其中,进而使传统意境与现代发展并进,在新与旧的不断磨合与融汇过程中逐渐进化为一个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历史街区[2]。
在建筑领域,全球化带来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作为外来文化迅速“入侵”,对本土传统建筑地
域价值的传承和保护造成危机,然而如果以批判的地域主义态度来看待,纯粹的中西建筑风格之辩无法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事实上现代与本土传统之间存在着相互结合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创造性地转化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而进行的“在地化”探索[3],无疑是在全球化无差别技术条件下传达本土建筑以及街区地域性特征的合理路径,也具有通过建筑学的方法弥合本土建筑传统与现代设计手法的可行性。
由于外部空间封闭、内部空间局促、自主建设缺少有序控制等原因,当代城市中的历史街区面临着衰败和边缘化的危机,原有民居无疑需要置换新的城市功能来焕发新的活力,但完全传统的建筑格局和街巷空间无法承载现代城市功能的转型,而且建筑形象上也需要结合具体业态和现代审美进行更新,因此在建筑和景观2个层面,这些问题和矛盾共同引发关于历史街区的传统空间格局如何再现和升级的思考。
2 项目概况与应对策略常州购物
2.1 历史沿革与规划范围
青果巷历史街区位于常州老城中部,是古运河常州段现存较为完整的街区,“深宅大院毗邻,
流水人家相映,小巷深处幽幽”所描述的是其典型江南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青果巷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因当时青果巷街区是运河段的南北果品集散地,所以旧有“千果巷”之称,后转变为当地文人和商人的聚集地,因此随着历史的沿革,青果巷历史街区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名人故居。
青果巷街区更新和保护的具体范围东起和平南路,南至南市河,西至晋陵中路,北至古村规划道路红线,东西长约400m,南北长约200m,总规模约8.7hm2(图1)。
图1 更新与保护范围(作者绘,底图引自百度地图)
图2 街区现状(作者摄)
2.2 街区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青果巷历史街区由近8万m2的民居建筑和数条内部街巷组成,其中近一半的建筑是无法继续使用的老旧房屋和需要拆除的建筑,此外,街区内另有1.2万m2的文保单位和控保建筑需经复原修缮后保留(图2)。
青果巷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具体困境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建筑整体历久失修、破损严重,缺少控制的改扩建,以及历史保护意识的缺失使青果巷外部街巷空间和个别院落式建筑空间格局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已有街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完全内向封闭性院落空间单元为主,因此存在功能上转变的局限性,导致街区缺少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和互补。而公共活动空间的缺失和街巷空间的不连续是街区外部空间缺少活力的主因。因此面对以上2点困境,在保护历史街区整体风貌和保留文保控保建筑的前提条件下,如何通过建筑和景观2个层面的设计来实现历史街区的现代空间重塑与功能转型,并以此提升街区活力,是青果巷历史街区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动态城市更新过程中能够焕发可持续生命力的关键。
2.3 更新和改造策略
在更新和改造过程中,提出了2个层面的具体策略:一是规划与建筑设计层面,依据文保相关法规和现状调研,街区内的地块被划分为保护地块和重建地块,对保护地块及其周边保留完好的部分进行修缮和保留,对拆除和新建的A、B、C、D 4个地块寻求空间模式的创新(图3),以此完成对传统建筑空间的进化和升级,从而植入适合现代城市生活的相关功能;
二是场地与景观层面,在完成对建筑层面空间操作的同时,通过公共空间、人行步道、人文场所和生态技术等景观空间的整合对整个街区进行弥合和织补,重现街区外部空间活力。历史街区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需要对街区的特质进行保护,同时也需要对街区转型的可能性做出空间上的完整回应。因此,建筑和场地这2个层面的更新改造策略缺一不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