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论
辩
圆
桌
文科男生学什么专业好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女生的理科天赋低于男生,因而不适合学习理科,以及从事以理科为专业基础的职业。某班主任就“女生理科天赋是否低于男生”的问题,组织了一场辩论。正方认为女生理科天赋低于男生,反方认为女生的理科天赋不低于男生。
正方:咱们班曾经做过统计,女生数理化的均分,要比男生低10.5分;数学考试的前3名,物理、化学考试的前2名,全部都是男生。这足以说明,女生的理科天赋低于男生。
反方:个别案例不能说明问题。比如我们社区有两个老人,烟瘾特别大,每天要抽两包以上,如今都快90岁了,身体还特别硬朗,由此能得出抽烟无害健康,甚至有益健康的结论吗?统计学常识表明,只有样本足够大,抽样的方法科学合理,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
论。用当下流行的说法,就是只有依靠大数据,才能接近事实真相。
在第一回合中,正方犯了一个常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眼见为实的例子作为论据,推出普遍性的结论。亲眼所见的事例虽然最具真实性,但却难免带有偶然性。只
有普遍性的“事实”即大数据,才胜于“雄辩”。所以在辩论中,以个案作证据,非但没有证明力,反而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采用归谬法,轻而易举地驳回来。
正方:有一项针对15岁学生的测试,简称PISA 测试,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持的,被称为“教育界的世界杯”竞赛,应该相当权威吧?该项测试表明,男女生在阅读、数学及科学能力上,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在阅读上要领先于男生,而在数学及科学能力上则要弱于男生。这应该能说明问题吧?
反方:天赋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实际能力。比如,男性从事家务的能力弱于女性,并不是因为男性从事家务的天赋低,而是由家庭分工造成的。心理学上的“期望效应”表明,权威人士的“期望”可以
通过心理暗示,影响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女生理科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女生理科天赋低,只适合从事文秘、公关、财会等偏文科的职业,不适合从事工程技术、科研开发等偏理科的职业,从而导致女生不愿在理科上下苦功,理科天赋得不到开发,最终导致理科成绩偏低。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化学奖的事实表明,女生的理科天赋一点儿也不比男生低。
在第二回合中,反方先以做家务为例,证明天赋与能力并不是一回事,进而应用心理学上的“期望效应”,解释了女生理科差的真正原因,证明PISA 测试并不能说明问题。遗憾的是,拿出居里夫人的事例作证据,犯了正方犯过的错误——以偏概全,给正方以反击的机会。
正方:有统计表明,自1901年至2016年,共有786位男性科
●
王
海银
All Rights Reserved.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论
辩
圆
桌
学家获取诺贝尔奖,同期获取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只有44位!这应该算是大数据吧?女生的理科天赋低于男生,不但得到大数据的支持,也为脑科学所证明。“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人的左右脑是有分工的,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左脑主要负责抽象思维。女生右脑相对发达,长于形象思维,男生左脑相对发达,长于抽象思维。这就是导致文理科学习上性别差异的原因。
反方:请问,关于左右脑分工,女性右脑发达、男性左脑发达的结论,是哪一年,由哪个国
家,哪个机构研究得出的?论文
最初发表在哪个学术期刊上?我
们也通过“百度”,到一个相反
的研究成果:美国犹他大学的科
学家在对1000多个大脑进行测试
后指出,左右脑分工之说完全是
一个误传,因为所有研究对象在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论抽象思维
还是形象思维,都是平等地使用
左右脑。
在第三回合中,正方将来源
不明的“研究”拿来作证据,反
方连用几个反问,将对方反驳得
哑口无言。反方借对方举证材料
不具权威性的方式,借题发挥,
同样举出相类似的反驳素材,从
而强化了“女生的理科天赋不低
于男生”的论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
“证据”都能在无所不有的互联
网上到,但要证明“证据”本
身的可靠性就难了。因此,辩论
采用的证据,必须是众所周知、
普遍认可的,而不能是有争议的
“一家之言”。另外,个别案例
证明力也是有限的,一般也不适
合用作论据。
成渝都市圈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有人表示不同意,理由是重庆是直辖市,成都是省会城市,把“成”放在“渝”前面,是对重庆地位的不尊重,“成渝”应该变成“渝成”。针对这个观点,有经济学家反驳说:“那我们平时都说‘父母’,是不是以后要改成‘母父’呢?”
经济学家的反驳可谓有力,一下子就指出了主张“渝
成”人的荒谬。我们自古以来的习惯就是“父母”,这并不意味着对母亲的不尊重。用这样的常识、约定俗成的概念、说法作为论据,就具备了不可辩驳性,能让反驳更有力。
丈夫总喜欢熬夜,每天晚上睡得很晚,早上又懒得起床,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妻子劝他要爱惜身体,正常作息。丈夫说:“人啊,只要每天睡够7个小时就可以,不管是白天睡还是晚上睡。”妻子反驳说:“为啥老祖宗说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照你这么说,一天都是三顿饭,什么时候吃都可以,我们以后12点吃早饭,你可别喊饿。”丈夫哑口无言。
针对丈夫的错误观点,妻子
先拿自古以来的作息规律作为论
据,然后再拿一天吃三顿饭作为
第二个论据。显然12点吃早饭,
就打破了约定俗成的吃饭时间,
是错误的。那么同理,不按时睡
觉,违反自然规律也是错误的。
有位学生不好好背书,还
理由。他对老师说:“不是说
真理不是绝对的吗,在一定条件
下,它也可能是谬误。所以,我
干吗为谬误花费时间。”老师反
驳说:“太阳从东边升起,在一
定条件下,也不准确。可是我们
平常都说东边升起了太阳,而把
太阳从西边升起视为极度反常的
现象。如果考试问太阳从哪边升
起,你不回答‘东边’,那就是零
分。”
学生为自己不好好学习
理由,拿出“真理不是绝对的”
这一哲学观点作为论据,老师则
拿出“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一自
然现象作为论据。虽然一定条件
下也不正确,但个别不能代表普
遍。如果考试回答太阳不是从东
边升起就是错误,有力地反驳了
学生的狡辩。
利用常识,或者约定俗成的
说法、概念作为论据,能增强论
据的权威性,普遍共识性的东西
岂能轻易否定。
利用常识作论据,
巧妙反驳
●西山居士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