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_1
202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202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预习”部分。
  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在你的眼中,黄河是怎么样的?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
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202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2
  1、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朗读课文。
  课文第二段写黄河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地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用电教手段出示有关黄河的画面,配乐,导言揭示课题:在我国广褒的国土上,一条条河流日益奔流着,从不停歇,它们为大自然弹奏着万物生机的交响曲,慷慨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__。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述说课题。
  2、学习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请大家学习“学习要求”。
  3.学生自读自学程序与方法,讨论安排学时。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学生按平常整体理解课文的程序与方法自学,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指导学生重点述说生词学习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2.学生述说分段情况,说明理由,教师加以点拔。
  (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概括他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是2、3自然段,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是第4--6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是第7自然段,介绍设计治理黄河方案)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读课题,出课题中的一个重点词。②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弄清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关系,读课文,说说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表现”的意思是所做的事情。“摇篮”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发源地。从、2oo年,15oo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教师点拨:这一段用数字说明了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在说明一种事物时也要经常运用列数字法,把事物说具体。这样,使__很有说服力。
  六、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想一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背诵第九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第二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把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应该这样写: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过联系上下文,从上述几个数字可看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通过联系下文的五自然段也可以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从第三自然中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表明,黄河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不住”,在课文里表现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3.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这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黄河造成灾难的直接原因是堤坝决口或改道。深层原因是黄河含沙量大,从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等可看出。造成堤坝决口的原因是:①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②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从4000吨、550万亩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从最后两句中的几个“越”字
可看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课题人手紧紧抓住“变化”这个词,弄清了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恰恰又是__的重点所在,我们把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叫课题人手,准题眼,围绕题眼展开阅读法。
  4.学生读第四段后述说,通过读这一段,知道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有四点:一是坚持林、牧为主的经营方向;二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三是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四是大量修建水利设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师点拨:1997年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工程顺利截流,它翻开了治黄史上的新篇章。有条件的可以放有关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的录像资料。
  三、练知
  1.完成课后习题,学生自做,教师辅导。
  2.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检。
  第二题:比喻,拟人
  第三题:随心所欲(想要、希望)不折不扣(折扣)叫苦不迭(屡次)土地肥沃(肥)生息繁衍(繁殖)忧患(忧虑)频繁(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