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4期2022年8月
水土保持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V o l .36N o .4
A u g
.,2022
收稿日期:2022-01-11
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XM Z 072,18B J Y 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1017,41661023)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 R 1R E 293) 第一作者:吴成永(1978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遥感研究㊂E -m a i l :g i s w u c h e n g y o n g
@163.c o m 通信作者:陈克龙(1965 ),男,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地理与湿地生态研究㊂E -m a i l :c
k l 7813@163.c o m 鄂崇毅(1980 ),男,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研究㊂E -m a i l :e c h o n g y
i @163.c o m 黄河上游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归因
吴成永1,
2,3,曹广超2,3,陈克龙2,3,巴丁求英2,3
,刘宝康1,王润科1,石亚亚1,鄂崇毅2,
3
(1.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天水741001;2.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3.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西宁810008)摘要:黄河上游地区,横跨干旱㊁半干旱㊁半湿润㊁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土壤保持服务是黄河流域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㊂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 U S L E )㊁地理加权回归(GWR )模型㊁趋势线法和本文定义的因子影响度等指标方法,使用遥感㊁降水等数据,识别了黄河上游地区2001
2015年间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分区,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寻了主导影响因子并量化了影响度㊂结果表明:(1)土壤保持服务下降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的半干旱㊁干旱气候区,集中分布在积石峡至河口村的黄河沿岸,上升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㊁南部的半干旱㊁半湿润㊁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集中分布在山地和高原㊂(2)降水是影响下降区土壤保持服务的主导因子,植被覆盖和降水分别是明显和略微上升区的主导因子㊂(3)面对未来降水的不确定性,提高植被覆盖度是提升土壤保持服务的根本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主导因子影响强度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议㊂研究成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制定分区分类策略措施提升土壤保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㊂
关键词:黄河上游地区;土壤保持服务;主导因子;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S 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2)04-0143-08
D O I :10.13870/j
.c n k i .s t b c x b .2022.04.019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 i nS o i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S e r v i c e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i n t h eU p p
e rR e a c h e s o
f 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 WU C h e n
g y o n g 1,2,
3,C A O G u a n g c h a o 2,
3,C H E N K e l o n g 2,
3,B A D i n g q i u y i n g 2,
3
,
L I U B a o k a n g 1,WA N G R u n k e 1,S H IY a y a 1,EC h o n g y
i 2,
3
(1.S c h o o l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T i a n s h u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s h u i ,G a n s u 741001;2.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L a n dS u r f
a c eP r o c e s s e s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e r v a t i o n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Q i n g h a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h y s i
c a lG e o g r a p h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c e s s ,X i n i n g 810008;3.A c a d e m y o f P l a t e a uS c i e n c e a n d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X i n i n g 8
10008)A b s t r a c t :T h eu p p e r r e a c h e so f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s p
a na r i d ,s e m i -a r i d ,s u
b -h u m i da n dh u m i d /s e m i -h u m i d
c l i m a t e z o n e s .S o i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s e r v i c e (S C S )o f t h er e g i o ni sa ni m p o r t a n t g u a r a n t e ef o r p r e v e n t i n g s o i l e r o s i o na n
d p r o m o t i n g 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 .W eu s e d t h eR e v i s e dU n i v e r s a l S o i l L o s sE q u a t i o n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l y W e i g h t e dR e g
r e s s i o n m o d e l ,t r e n d l i n em e t h o da n d t h e f a c t o r i n f l u e n c e d e g r e ed e f i n e di nt h i s p a p e r ,i nc o m b i n a t i o n w i t h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t a ,t oi d e n t i f y t h e c h a n g e r e g i o n s o f S C S i n t h eu p p e r r e a c h e s o fY e l l o w R i v e r f r o m2001t o 2015,t o a n a l y z e d s p a t i a l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C Sa n dt h e ni d e n t i f i e dt h e i r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a n d q u a n t i f i e di t si n f l u e n c e d e g r e e .T h e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 :(1)T h ed e c l i n i n g a r e ao fS C S w a s m a i n l y l o c a t e d i na r i da n ds e m i -a r i d c l i m a t e r e g i o no f t h en o r t h e a s t p a r t so f t h es t u d y a r e a ,w h i c h w a s m o s t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a l o n g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 f r o mJ i s h iG o r g e t o H e k o u V i l l a g e .T h ea s c e n d i n g a r e ao fS C S w a sm a i n l y l
o c a t e d i nt h es e m i -a r i d ,h u m i d a n d s e m i -h u m i dc l i m a t er e g i o no f t h ew e s t a n ds o u t ho f t h es t u d y a
r e a ,w h i c h w a s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
m o u n t a i n s a n d p l a t e a u s.(2)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w a s t h ed o m i n a n t f a c t o r a f f e c t i n g S C S i nt h ed e c l i n i n g s u b a r e a s, w h i l e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a g e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w a s t h ed o m i n a n t 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 S C S i n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n d s l i g h t l y a s c e n d i n g s u b a r e a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3)F a c i n g t h e u n c e r t a i n t y i n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h e f u t u r e,i m p r o v i n g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a g ew a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 s t r a t e g y t oi m p r o v eS C S,a n dt h es u g g e s t i o n so fs o i la n d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m e a s u r e sw e r e a l s o p u t f o r w a r d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d o m i n a n t f a c t o r s.T h i s s t u d y c o u l d p r o v i d e a 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c o p i n g w i t h f u t u r e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f o r m u l a t i n g z o n i n g a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m e a s u r e s a n d i m p r o v i n g s o i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s e r v i c e s.
K e y w o r d s:t h eu p p e rr e a c h e so f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s o i lc o n s e r v a t i o ns e r v i c e;d o m i n a n tf a c t o r;R e v i s e d U n i v e r s a l S o i l L o s sE q u a t i o n;G e o g r a p h i c a l l y W e i g h t e dR e g r e s s i o n M o d e l
土壤保持服务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一项重要调节
服务,包括潜在和实际供给服务㊂潜在供给服务是由
于受到植被覆盖等生态系统结构和组分因素的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控制侵蚀和拦截泥沙等的潜在供
给能力㊂当这种能力给人类带来粮食生产和清洁水
质等效益时,潜在供给服务即变为生态系统为人类提
供的实际土壤保持服务[1]㊂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雨模式的变化对生态㊁水文和土壤过程及土壤有机
物㊁植物和作物等造成巨大影响[2],进而影响粮食㊁水资源等的供给能力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㊂因此,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保持服务相关研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3]㊂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 C R P)将土壤保持列入重要研究内容,一些国际会议探讨了气候变化与土壤保持等相关议题,如2008年第15届国际土壤保持大会㊁201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第40届会议㊁2021年土地退化㊁土壤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L A S O S U)㊂
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㊁黄土高原生态
屏障及北方防沙带 两屏一带 ,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
的重点区域㊂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治理,其水土流失
严重局面得到初步扭转,但监测[4]表明,2019年水土流失面积达26.42万k m2,水土流失依然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短板㊂黄河上游地区,横跨干旱㊁半干旱㊁半湿润㊁湿润/半湿润4个气候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地区,是一个发展问题和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㊂那么,黄河上游地区土壤保持服务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是什么?土壤保持服务在不同气候区的变化趋势如何,其主导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些科学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保持服务的变化机理,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措施㊂目前该区土壤保持的相关研究主要在黄河源[5]㊁三江源[6-8]㊁洮河流域[9]㊁黄土高原[10]㊁宁夏内蒙古河段[11]和北方农牧交错带[12]及其局部地区[13-16]开展,全境范围内的
完整性研究较少,不足以形成关于土壤保持服务的系统性认识㊂同时,这些研究多数使用全局性的回归模型㊁相关分析㊁趋势分析和参数控制等方法得到整个研究区的影响因子,对于宏观制定水土保持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难以提出不同地域㊁气候区局部性的差异化参考建议㊂地理加权回归(g e o g r a p h i c a l l y w e i g h t e d r e g r e s s i o n,GWR)模型,是一种探索数据
空间异质性的局部技术[17],将空间位置信息纳入到回归方程,可以分析影响因子在空间上的差异性[1
8],其分析结果对于实施基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性水土保持措施具有指导意义㊂
鉴于此,本文运用广泛应用的土壤保持服务评估模型R U S L E㊁GWR模型和趋势线等方法,明晰黄河上游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动态特征,分析土壤保持服务在各气候区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提出的因子影响力和影响强度等指标方法,尝试探寻土壤保持服务变化的影响因子并量化影响度,以期为该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区分类宏观策略和因地制宜的具体措施,为提升土壤保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助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㊂
1材料与方法
1.1黄河上游地区
黄河上游是指从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村(图1)㊂薛娴等[19]以D E M数据运用河道烧录法与河道标量法划定了黄河上游流域;刘小鹏等[20]从流域经济的角度出发,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界定了黄河上游地区;杨永春等[21]从地市行政区的角度界定了黄河上游地区㊂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实施生态管理,基于此,本文将与黄河上游流域边界相交的县(市㊁区㊁旗)纳入黄河上游地区,共涉及137个县级行政区,其面积为97.94万k 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21%㊂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使用的主要数据见表1,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
441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
(N D V I )㊁降水量和土地覆被产品数据时段为2001 2015年㊂所有数据在A r c G I S10软件平台下统一处
理为A l b e r s 等积投影㊂
2 研究方法
2.1 土壤保持服务评估模型
土壤保持服务通常采用土壤保持量进行评估,基
于R U S L E 方程的土壤保持服务评估模型为[2
2]
:A c =A p -A r =R ˑK ˑL S ˑ(1-C ˑP )(1)式中:A c 为土壤保持量(t /(h m 2㊃a
)),由潜在侵蚀(A P )与实际侵蚀(A r )之差决定;R 为降雨侵蚀力因
子((M J ㊃mm )/(h m 2㊃h ㊃a ));K 为土壤可蚀性因子((t ㊃h m 2
㊃h )/(h m 2
㊃M J ㊃mm ));L S 为地形因子;C 为植被覆盖因子;P 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㊂本
文中,R 使用修正的降雨侵蚀力公式[23]
;K 与L S 采
用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
[24]
推荐的计算办法;C 采用王丽霞等[25]
的计算办法;P 采
用地类赋值法
[26]
㊂
注:
黄河上游流域边界,来源于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地理分区边界,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其中I I C 3为内蒙古高平原东部,半干旱区;I I D 1为内蒙古高平原西部及河套,干旱区;I I D 2为阿拉善及河西走廊,
干旱区;H I I D 1为柴达木盆地,干旱区;I I I C 1为晋中陕北甘东高原丘陵,半干旱区;H I I C 1为青东祁连山地,半干旱区;H I C 1为青南高原宽谷,半干旱区;H I B 1为果洛那曲丘状高原,半湿润区;H I I A /B 1为川西藏东高山深谷,湿润/半湿润区㊂图1 黄河上游地区位置
表1 主要数据与来源
数据/产品数据描述来源/处理
植被指数年度,1k m 徐新良.中国年度植被指数(N D V I )空间分布数据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h t t p ://w w w.r e s d c .c n /D O I ),2018.D O I :10.12078/2018060601)降水量
月度,1k m 彭守璋.(2020).中国1k m 分辨率逐月降水量数据集(1901 2017).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D O I :10.5281/z e n o d o .3185722
土地覆被产品M C D 12Q 1
年度,1k m 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h t t p s ://l a d s w e b .m o d a p s .e o s d i s .n a s a .g o v /s e a r c h /),使用植被功能型分类方案的土地覆被数据数字高程模型250m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重采样至1k m
土壤质地
1k m
世界土壤数据库(HW S Dv 1.1),中国境内数据源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南京土壤研究所提供的1ʒ100万土壤数据,
从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获取2.2 趋势线法
使用趋势线法[27],即以土壤保持量的变化斜率
定量分析土壤保持服务的年际变化㊂
K A c =n ˑðn
i i ˑA c i -n ˑðn
i i ðn
i
A c i
n ˑðn i
i 2-n ˑ(ðn
i
i )
2
(2
)
式中:i 为年序号;n 为年数;K A c 为土壤保持量变化斜率,代表土壤保持服务变化趋势㊂当K A c >0,表明研究期间土壤保持量上升,土壤保持服务提升;当
K A c <
0,表明土壤保持量降低,土壤保持服务下降;当K A c =0,则土壤保持服务保持不变㊂2.3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GWR 模型考虑数据的空间位置,
因逐点进行参数估计,其分析结果是局部性的,而非全局性的,其模
型为[
28]
:y i =β0(u i ,v i )+ðP
k =1
βk (u i ,v i )x i k +εi (3
)式中:y i ㊁x i k ㊁(u i ,v i )和βk (u i ,v i )分别为空间位置i 处的因变量㊁解释变量㊁地理坐标和回归系数;βo (u i ,v i )为截距;P 为解释变量的个数;εi 为误差修正项,即残差㊂本文以土壤保持量为因变量,降水㊁海拔㊁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为解释变量在A r c G I S 10软件中进行G W R 分析㊂
2.4 因子影响度指标及其计算
借鉴已有研究[18
],本文尝试提出影响强度㊁影响率和影响力3个指标以度量影响因子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㊂
2.4.1 影响强度 GWR 分析的回归系数反映了解
释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如果关系较强,则系数相对较大,如果关系较弱,则系数接近于零㊂因此,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可以定义为因子的影响强度(i n f l u e n c e i n t e n s i t y
,I I ):I I i =βk (u i ,v i )
(4
)式中:I I i 和βk (u i ,v i )
分别为因子在空间位置i 处的5
41第4期 吴成永等:黄河上游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归因
影响强度和GWR分析的回归系数㊂
2.4.2影响率残差可用于确定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小的残差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㊂A r c G I S10平台的G W R分析结果中,标准化残差绝对值的范围为0~2.5,本文将其<1.5的模型视为较优模型,并将对应的解释变量个数(N)作为因子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数量,于是,因子的影响率(i n f l u e n c e r a t i o,I R)可定义为:
I R=(N/P)ˑ100(5)式中:I R为因子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率;P为解释变量的总数,即参与GWR分析的因子总个数;N 为因子的影响数量㊂
2.4.3影响力影响因子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力大小,一是取决于影响强度,二是取决于影响率㊂于是,因子影响力(i n f l u e n c e l e v e l,I L)可定义为:
I L=I RˑI I m e a n(6)式中:I L为因子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力;I R为因子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率;I I m e a n为N(因子影响数量)个因子的影响强度均值㊂
3结果与分析
3.1土壤保持服务基本特征
3.1.1土壤保持服务分区将2001 2015年间(称 研究期间 )土壤保持量变化斜率K A c,在A r c G I S 10软件平台下,使用自然断裂法分为5类,据此将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划分为明显下降区㊁略微下降区㊁基本不变区㊁略微上升区和明显上升区(图2)㊂研究期间,基本不变㊁下降和上升区面积分别为6
4.08万, 28.06万,
5.54万k m2(表2),面积比约为66ʒ29ʒ5㊂
图2土壤保持服务分区
下降区,主要位于黄河上游东北部的干旱㊁半干旱气候区㊂其中,明显下降区集中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半干旱气候区,县域上,环县㊁彭阳县㊁原州区东部土壤保持服务下降明显;略微下降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丘陵区西部㊁内蒙古高平原西部及河套地区㊁西北内流河片区的阿拉善及河西走廊东南部交汇地带的干旱气候区,大致是积石峡以东15 k m处至河口村以西50k m处,黄河两岸宽约150 k m的带状区域㊂县域上,乌拉特中旗㊁杭锦旗㊁杭锦后旗㊁鄂托克旗㊁鄂托克前旗㊁盐池县㊁阿拉善左旗东南部㊁靖远县㊁白银区㊁皋兰县㊁永登县东部㊁景泰县㊁古浪县㊁永昌县东部㊁凉州区㊁白银区㊁中宁县㊁永宁县㊁和政县㊁民勤县南部㊁兴庆区㊁金凤区和平川区等县(市㊁区㊁旗)土壤保持服务呈略微下降㊂
表2土壤保持服务分区及其特征
土壤保持
服务分区
土壤保持量/
(t㊃h m-2㊃a-1)
面积/
万k m2占比/
%明显下降区2469.441.972.02略微下降区465.7626.0926.71基本不变区1053.8764.0865.60略微上升区5884.934.824.93明显上升区11586.320.720.74
上升区,主要位于黄河上游西部和南部的半干旱㊁湿润/半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㊂其中,明显上升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的青东祁连山地和湿润/半湿润的川西藏东高山深谷,特别是祁连山㊁疏勒南山㊁岷山北段等山地,这与刘海等[29]的研究结果类似,即土壤保持量呈现山区高㊁平原低的分布格局㊂县域
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中部㊁祁连县西北中部㊁宕昌县中南部㊁松潘县土壤保持服务上升明显;略微上升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的果洛那曲丘状高原西部㊁湿润/半湿润的松潘高原北部,县域上主要是称多县南部㊁久治县㊁班玛县和迭部县㊂
3.1.2各分区土壤保持服务年际变化特征明显下降区,土壤保持量从2001年的4116.92t/(h m2㊃a),波动下降至2015年的1349.34t/(h m2㊃a),年均下降18
4.51t/(h m2㊃a)(图3a);略微下降区,土壤保持量从2001年的599.81t/(h m2㊃a),波动下降至2015年的34
5.93t/(h m2㊃a),年均下降1
6.92t/(h m2㊃a)(图3b);明显上升区,土壤保持量从2001年的11015.00t/ (h m2㊃a),波动增加至2015年的11926.65t/(h m2㊃a),年均增加60.78t/(h m2㊃a)(图3c);略微上升区,土壤保持量从2001年的4998.19t/(h m2㊃a),波动增加至2015年的5332.55t/(h m2㊃a),年均增加22.29t/(h m2㊃a)(图3d)㊂
3.2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归因分析
结合前人[23]选用的影响因子,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降水㊁海拔㊁坡度㊁植被覆盖作为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因子㊂将研究期间4个因子的均值归一化至0~1以消除不同量纲间的差异,依据影响因子
及其指标特征(表3),探寻各分区的影响因子,进而分析土壤保持服务变化的原因㊂
641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
图3 各分区土壤保持量年际变化
表3 各分区土壤保持服务影响因子及其指标特征
土壤保持服务分区
因子因子总数因子影响数量
影响率/%影响强度均值影响力明显下降区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降水
196971857994.3224749.4523344.67海拔196971728487.759166.498043.54植被覆盖度
196971850593.957802.947330.73坡度19697
17587
89.293338.2
2980.61略微下降区
降水
26047325344797.307147.236954.44海拔26047324667394.707096.656720.67植被覆盖度
26047323657690.832076.871886.32坡度26047323729591.101922.721751.63明显上升区
降水
7185520672.4642.0830.49
海拔7185642589.4212388.2911077.91植被覆盖度
7185610684.9819298.2816400.18坡度7185631487.88127.13111.72略微上升区
降水
481963695676.6823524.4218038.19海拔481964356390.398472.137657.72植被覆盖度
481964191986.987782.976769.33坡度
481964225387.67
3246.462846.143.2.1 下降区土壤保持服务影响因子 明显和略微
下降区,各因子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强度和影响力排序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海拔>植被覆盖度>坡度(表3)
㊂降水是影响下降区土壤保持服务的主导因子,其像元尺度的影响强度见图4a ㊂T a n g 等
[30
]研究发现,黄土高原1965 2014年间降水量减少㊂研究期间,土壤保持服务下降连片区
(积石峡至河口村的黄河沿岸),其年均降水量呈略微下降态势(图5a )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的甘肃省环县,研究期间的降水量亦呈现略微下降特征,其土壤保持量下降最为明显(图5b )
㊂此外,信忠保等[31]
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地区在降水减少的过程中,侵蚀性
降水减少更为剧烈㊂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侵蚀性降水的减少,降低降雨侵蚀力,致使土壤保持服务下降㊂
3.2.2 上升区土壤保持服务影响因子 依据各因子
影响强度和影响力大小(表3),明显㊁略微上升区土壤保持服务的主导因子分别是植被覆盖和降水,其像元尺度的影响强度见图4b 和图4c
㊂明显上升区的植被覆盖度从2001年的65.12%波动增加至2015年的72.84%(图5c )㊂地处波密 川西东北部的四川省松潘县,其土壤保持服务上升最为明显,植
被覆盖度从2001年的78.73%波动增加至2015年的
86.35%(图5d )㊂杨达等[32
]研究也发现,2001 2018
年间波密 川西东北部的N D V I
(与植被覆盖度正相7
41第4期 吴成永等:黄河上游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归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