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策略·人民币出海系列】香港市场结构概览
投资要点
香港市场重要历史阶段
香港开埠之后很快就建立了股票市场,并且日趋成熟,成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在二战以前,香港市场为欧美商人开发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募集资金,为大陆商人提供避难所。香港成为东西方交融的中心。
二战后,香港市场表现低迷,直到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香港股市开始活跃。80年代之后,随着华资财富的崛起,香港市场再次进入新阶段。1992年,南巡进一步推动了香港和内地交流。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2017年将成为香港市场新的里程碑。 香港市场概览从规模来看,香港市场规模大约为26万亿,其中中资港股约10.7万亿,香港市场比大陆市场产品更加丰富。从PE估值来看,香港市场主板股指大约为10倍,在估值方面相对于大陆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从行业来看,香港市场的标的以金融地产为主,体现出国际金融中心的典型特征。 香港投资者结构从投资者结构来看,以成交金额为标准,香港市场本地个人投资者占比
约为19.5%,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约为19.4%,交易所参与者占21.9%,外地机构投资者占比约为31.3%。外地投资者中,来自英国的投资者占比为26.6%,美国投资者占比为22.5%,中国大陆投资者占21.9%,其次是除英国以外的欧洲投资者占比7.6%,新加坡投资者也占7.6%。 国际市场联动香港市场与全球市场保持较高的联动机制。对香港市场影响最大的市场是英国市场和中国大陆市场。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影响相对较弱。香港市场与英国市场的联动则表现为盈利联动和投资者联动,与中国大陆市场在盈利能力联动、流动性联动和投资者联动三个方面都存在。2017年之后,流动性联动将进一步加强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之间的同步性。1引言 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2017年是香港市场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大陆市场来说,香港市场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市场。本文的目标就是分析香港市场的微观结构,帮助投资者了解香港市场的构成,为人民币资金的海外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对比了香港市场和大陆市场的微观结构。从规模来看,香港市场大约有26万亿市值,除了基本股票产品之外,还有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金融工具更加丰富。从估值来看,香港市场在估值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香港市场的标的以金融地产为主,体现出国际金融中心的典型特征。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以成交金额为标准,香港市场本地个人投资者占比约为19.5%,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约为19.4%,交易所参与者占21.9%,
外地机构投资者占比约为31.3%。外地投资者中,来自英国的投资者占比为26.6%,美国投资者占比为22.5%,中国大陆投资者占21.9%,其次是除英国以外的欧洲投资者占比7.6%,新加坡投资者也占7.6%。 大陆投资者在香港市场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5-2016年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之后,大陆投资者占比迅速提升。通过港股通进入香港市场的大陆资金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南下资金累计流入高于北上资金。从2017年1-2月香港市场行情来看,中资港股领涨香港市场,受到市场的青睐。 香港市场与全球市场保持较高的联动机制。对香港市场影响最大的市场是英国市场和中国大陆市场。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影响相对较弱。香港市场与英国市场的联动则表现为盈利联动和投资者联动,与中国大陆市场在盈利能力联动、流动性联动和投资者联动三个方面都存在。2017年之后,流动性联动将进一步加强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之间的同步性。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香港市场的概述;第三部分是从市场规模、估值水平和行业分布来分析香港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特别介绍中资港股的情况;第四部分是分析香港投资者的结构,第五分部是分析香港市场与全球市场之间的联动机制,第六部分是结论。2沪港通开通条件
香港市场概述 香港市场具有悠久的历史。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香港正式开埠。由于地理条件的优势,英国人对香港的定位是东西方沟通的自由贸易港。英资
商人纷纷在香港市场参与土地拍卖,并设立据点开展东西方贸易。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香港仿照伦敦建立了股票市场,很快香港市场就日趋开放和成熟,成为东南亚金融中心。 二战以前的香港市场有如下特点:从融资角度看,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欧美商人在开发东南亚的马来半岛、菲律宾,澳大利亚的时候,香港市场就成为他们融资的重要场所。这为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当中国大陆政局不稳定的时候,大陆商人为了躲避战乱,香港成为资金、企业和人才的避难场所,华资企业在香港上市,“进可攻、退可守”,香港市场也反映了中华地区的概貌。香港由于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上,成为东西方经济和金融汇集中心。 二战之后,50年代-60年代,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大陆封锁,导致香港贸易受损,香港股市萎靡。70年代后,香港在华人资本的支持下实现了工业化,但是股票市场依旧处于低迷状态。直到60年代后期结束之后,股市才走向复苏,并在华人资本的崛起下走向繁荣。7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缓和,国际资本又流入了香港,香港市场进入了持续繁荣期,直到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了股市的崩盘。1973年之后,香港股票市场的并购活动开始活跃,进一步促进了股票市场的繁荣。 1979年,随着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香港再一次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转站,香港转口贸易更加活跃。除了1987年股灾给香港市场带来一定程度打击之外,香港市场始终处于向上的过
程中。1992年南巡成为重要里程碑。中国大陆国有企业赴港上市,给香港市场带来了新的标的。大陆国有企业一方面弥补了英资撤出香港留下的空间,对稳定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都具有重要的帮助,为1997年主权的顺利交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大陆国企大都以制造业为主,涵盖钢铁、铁路、建筑、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而且都是优质企业。这对于改善香港市场以金融地产为主的标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帮助,提高了香港市场抗风险能力,香港进入了新的时期。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