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舞台灯光的发展_舞台灯光的发展过程
我国舞台灯光的发展_舞台灯光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舞台灯光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的巧妙。那么,关于我国舞台灯光的发展,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舞台灯光的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舞台灯光的发展过程
早期戏剧曾有露天或半露天的演出史,都以日光为光源。但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中国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看台楼下用坊木垒成舞台,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中国人造光源之始。16世纪欧洲如在室外夜间演出,则用浸过树脂的绳子制成篝灯作为光源。15~16世纪间,意大利布景师进行了光照明的试验。17世纪初意大利人在演出中做过控制灯光骤暗的各种试验。而法国古典主义演出中也做过如何表现一昼夜时间变化的尝试。18世纪以来,演出时熄灭观众席场灯、只留舞台灯光,已形成惯例。1755年德累斯顿剧院演出歌剧《耶奥》时,舞台上点燃蜡烛达8000枝之多。19世纪以来,光源变化迅速。1808年伦敦兰心剧场首先用上了煤气灯。因为煤气灯可以利用管道统一控制并可有明暗变化从而得
以推广。英国人H.德拉蒙特发明了石灰灯,在舞台上能产生类似日光或月光的光。1870年英国使用了石灰灯作为追光,后又以油漆涂在石灰灯的玻璃罩上获得光效应。1846年巴黎歌剧院第一次使用电弧光源,后又利用电弧光制作出彩丝绸滤光片并创造了用5个连续的灯光变化来表现从日落至日出全过程的舞台形象。20世纪初,钨丝灯泡问世后,为舞台提供了发光集中的聚光灯,并为表现舞台空间、创造舞台气氛提供了有利条件。调光器的发明,灯光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滤片的使用,都加强了舞台灯光的表现力。1920年意大利人M.佛尔吐尼设计了一种柔光光线反射系统,利用从丝织品上反射出来的电弧光源来摹拟自然界的光表现天空的幻觉。
20世纪初瑞士舞台美术家A.阿庇亚及英国导演、舞台美术家戈登·格雷先后提出了灯光艺术造型理论,要求灯光表达出视觉雕塑感、音乐感和舞台空间中的运动与节奏感。实践证明它为灯光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现代派的演出中,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演出都很重视舞台灯光的作用。如利用闪烁的灯光制造出动荡的舞台气氛;以切光代替闭幕,制造舞台上的蒙太奇场面等。20年代德国导演E.皮斯卡托首先在舞台上使用了电影手法。50年代中捷克斯洛伐克的舞台美术家J.斯沃博达创造了多屏幕、多层次多角度的投映技术和不同的灯光塑形技术,从而丰富了舞台灯光的造型语言,促进了灯光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宋代以后,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清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有文字记载,彩灯也始于宋代。刘辉吉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就使用过灯光变化。清代后期,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灯彩戏”。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而民间演出的《牛郎织女》也用了许多喜鹊灯。辛亥革命后,中国剧场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从1933年上海上演《怒吼吧,中国!》时起,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1954年后,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
舞台灯光的发展
一、19世纪剧场中舞台灯光煤气灯的使用
1780年瑞士化学家阿干特(Argand)设计的油灯,在灯上加了一个玻璃罩,提高了燃油率,更明亮更安全。19世纪剧场中舞台灯光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革新是对煤气灯的使用。虽然18世纪末已经在试验煤气灯,但直到1815年煤气灯才开始在剧场中真正用于舞台照明。1817年伦敦的朱瑞巷剧院和考文园剧场都装上了煤气灯,产生明亮、均匀、弥漫全场的灯光效果,而且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增强或减弱灯光的亮度。新能源的使用,使舞台亮度第一中国阅兵几年一次
次达到设计师的心愿,可按自己的意图进行灯光设计,导致了许多写实效果的试验,使幻觉性布景得到进一步提升。 法国达盖尔逼真的“洋片景”即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19世o后期一座英胛杼ㄊ褂昧硕ス狻⒉喙夂徒殴猓用灰光灯或碳孤灯做成的聚光灯将一道强光射向舞台。
开始阶段,煤气发生站要由剧场自行安装和运作,花费昂贵,使用并不普遍。到1840年,城市中已能供应管道煤气,煤气灯在剧场中被广泛使用。到1850年,发明了煤气控制台,通过开关,分支管道和喷嘴,可以把舞台上各个部位的灯都集中到一处操纵台加以控制。据记载,法兰西歌剧院中装有88个开关,控制着960个喷嘴。灯光的渐明渐暗、突明突暗、光区大小以及明度和彩变化都可由操纵员通过旋钮系统进行控制,灯光的可控性达到空前的自由,灯光的效果无限丰富起来。
二、舞台聚光灯、灰光灯和碳弧灯的使用
煤气灯主要的作用仍局限于使光的亮度均匀,仍属普通照明,而舞台上还需要集中的强光或光束来营造气氛和烘托景物,要由聚光灯来体现,随之发明了灰光灯和碳弧灯。
灰光灯由德鲁蒙特(Drummond)于1816年发明,到19世纪中期已被普遍使用。这种灯由一个氧气罐和一个氢气罐组成,两种气体喷向中间的一根石灰棒,引起燃烧产生强烈的白光,周围配上灯箱,装上透镜,成为一盏光束清晰明亮的聚光灯。灰光灯的每盏灯要有专人操作,保证氧氢两喷嘴始终对准石灰棒。
另一种聚光灯被称为碳弧灯,用电流接通两根碳棒,两根碳棒间的空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产生白炽的电弧,出现强光,配上透镜即成为聚光灯。这种灯最早于1846年在巴黎歌剧院被使用,利用碳弧灯制作出一个太阳升起的特殊效果。碳弧灯的光束容易闪烁,噪音又大,因此并不能完全取代灰光灯。聚光灯起初用于创造太阳光和月光等特殊效果,以及被用作“追光”来突出演员,随后逐渐用来作为演区光,舞台侧光也开始在舞台上运用。
煤气灯、灰光灯和碳弧灯的使用,意味着舞台艺术在引进新的科技发明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舞台气氛更为逼真,特殊效果更为神奇――月亮可以射出皎洁的月光冉冉升起,坚固的城墙可以突然不见,人物可以魔幻般地出现和消失……新光源驱动了舞台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纽约布思剧场(Booth's Theatre)1869年建成,拥有当时纽约第一流的设备。1869年2月首演
《罗密欧与朱丽叶》,布思与其夫人分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使用了灰光灯或碳弧灯造成月光的感觉。
三、电灯在舞台灯光中的使用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电灯逐渐取代煤气灯成为标准的发光体,到1900年欧洲几乎所有的剧场已改用电气照明。电灯的使用在舞台灯光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使演区和天幕气氛的多样变化从此成为可能。19世纪末,随着电灯和聚光灯的运用,舞台上完善了面光、顶光、天幕光、侧光的布光系统。灯光在舞台设计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现代舞美的开创者阿披亚(Appia)的舞台灯光理论就是建立在电灯进入舞台的基础上,此时舞台美术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舞台灯光是一种美的艺术,不一样的灯光效果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气氛,渲染出不同的彩,展现出不同的意境,从而将作品的深层内涵通过艺术形式体现出来。
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
一、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之一,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以往的舞台灯光,常常称作“舞台照明”,呈现明显的单一化特征。而未来的舞台灯光,则具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时代,全球范围内政治的多极化、经贸的多边化,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化。而文化的多元化,又直接决定了舞台灯光的多元化。舞台灯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见端倪。
其一是灯光与布景、道具、服装、化妆、音效紧密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综合体。有时出现“光景”,有时出现“光效”,灯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成为多元化中的积极因素。例如庆祝建国60周年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和众游行时的“光立方”,就是灯光、布景、道具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体。
其二是灯光本身由单一的光的元素,变为集声、光、化、电为一体的多元化元素的综合体。例如频闪灯和声控灯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其三是舞台灯光本身的多元化。许多舞台演出中的异地同台、异时同台,就运用不同灯光
加以区别,并由此构成多元化的舞台灯光。又如电视文艺晚会《蜕变》的舞台灯光,分为三个不同的灯光区,以营造三个不同的舞台环境:现代化的都市夜景,万家灯火与霓虹灯交相辉映;残旧的孤楼旧灯,显示着历史记忆;新旧灯光交替形成的视觉碰撞……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的确成为舞台灯光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二、由被动化向能动化的转变
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之二,是由被动化向能动化的转变。
以往的舞台灯光,常常过分强调为舞台演出“创造舞台环境的空间感、时间感,渲染舞台气氛,突出中心人物,提供灯光效果(如跑云、下雨、水波、闪电)等。”处于被动服务的地位。更有甚者,只强调照明作用:“舞台灯光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演出时的舞台普通照明,故也叫‘舞台照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