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重点复习讲义:第二十一讲 20世纪以来...
第二十一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1.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前提)
对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含义:用暴力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实质是反封建清王朝)
2.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核心)
对应:创立民国。
含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补充发展)
对应:平均地权。
含义:平均地权就是核定地价,增价归公,国民共享。
小结: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土地纲领。
1. 产生背景:
(1) 民国初年,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失败。
(2) 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3)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 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 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新三民主义。
3. 内容:
(1) 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提出反帝),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 民权主义: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3)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20大召开几天(更关注工农利益)
考点3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 三民主义的作用: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1911—191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帝制并建立民主共和国,使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发生了第一次历史巨变。
2. 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1)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上基本一致,因而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 推动了国民革命(1924—1927),基本结束北洋军阀的统治。
考点4 了解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内容
1. 萌芽: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1) 理论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 主要内容: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 形成: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1) 形成标志: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就是把党的领导(保证)、武装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核心)和建立根据地(
)四者有机结合。这是一条中国特的革命道路,不同于列宁领导的中心城市的十月革命模式,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2) 三篇文章:《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成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 成熟标志: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840—1949)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两个阶段,划分依据是:领导阶级不同。
第二步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两者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革命形式:武装斗争。
革命动力: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即组成统一战线)
前途:实现社会主义。
(3) 文章:《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持久战》(1938)、《论联合政府》(1945)
考点5 了解七大把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