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概述
中国近代史一、总体把握
1 、时限:1840年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 、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 、分期界标:以“ 五四” 运动为界,从1840年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2 、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②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③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化。
三个阶段
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 ~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剧变的表现:
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④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带有新的时代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
⑤战争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师夷长技上”。
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 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马关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阶段特征: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半殖民地化,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居于主要地位。
③在抗争和探索史上,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使历史的重担落在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
主要线索:共有两个主要线索,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地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二,在遭受侵略和奴役过程中,中国人民也在不懈地探索,逐渐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始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 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权益,对内践踏民主共和和镇压民主革命。
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新民
主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⑤新文化运动兴起并发生了转向,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比较激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时期特征;1919~1949年,是中国人民艰苦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
2 .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日、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继续侵略中国;国民党由革命到反动再到衰败,对外妥协投降,对内维系着与中共合作——斗争——再合作——再斗争的关系,中共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 、四个阶段.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 年5 月一1927年7 月)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同时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②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极大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③1924-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突出的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高潮。
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 年8 月一1936年6 月):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逐渐走向合作;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0大召开几天①1927年8 月至1931年9 月,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为燎原之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在创建农村革命地的实践中,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②1931年9 月至1935年12月,随着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一方面对日侵略不抵抗,另一方面“围剿”红军不放松。国民党内部因不抵抗政策产生分化,以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为代表的抗日反蒋斗争兴起;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共产党一度丧失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有利时机,并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后,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革命形势重新走向高潮。
③1935年12月至1937年7 月,是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阶段。“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掀起新高潮。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
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日本推行独霸中国的政策,也促使华盛顿体系趋于瓦解。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略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促使国民政府进一步分化为亲英美派和亲日派,对日不抵抗政策发生动摇。中国共产党及时放弃“抗日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全国规模抗日战争的实现准备了必要条件。
⑶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7 月~1945年8 月)
①抗日战争经历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②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交织着两党团结抗战的领导和前途问题的斗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在抗战中,敌后游击战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斗争,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八年抗战,赢得了这场空前的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③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时期,党的七大确立了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⑷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9 月~1949年9 月) :推翻国民党22年的统治,1949年9 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①国共两党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民主党派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而美蒋发动内战。
②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以国民党统治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结束标志。为争取和平民主产国共产党派到重庆谈判;积极促成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进行战略反攻,主力决战,渡江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战争的历程
内战时期          追歼残敌
45.8  46.6  47.6  48.9  49.1  49.4  50.6
和谈时期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渡江作战
中国现代史一、总体把握
1 、时限: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世纪90年代,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史、奋斗史。
2 、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3 、主要矛盾: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4 、主要任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
5 、主要成果:推翻了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改革开放),从而塑造了三位历史伟人(孙中山、、)。
二、三个阶段
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 年10月~1956年底):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1952年12月,这是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当时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仍占主导地位。党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生产这个中心,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没收官僚资本,在新解放区实行。
第二阶段是1953年1月~1956年12月。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成功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