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表达的“圈层化”现象研究
第34卷第6期 2021年03月
Vol.34 No.6
March  2021艺术科技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网络社交逐渐成为日常社交的重要部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受众都在新媒体时代形成了自身的圈层文化,圈层用语作为圈层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成为网络社交用语,使网络社交用语出现了“圈层化”现象。不同圈层的网络用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且更新速度较快,很难得到本圈层以外的其他体的理解,作为一种亚文化给传统的社交用语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1…网络社交表达的“圈层化”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媒体融合’冲击了旧式信息获取的渠道,人们在这样一个媒体融合的时代可以按需索取信息”[1],网络社交表达的“圈层化”主要是指在网络社交平台受众多元化的背景下,网络社交平台和网络社交过程中圈层用语的出现频率变高,使用圈层用语的受众逐渐变多并随之出现“圈层化”的现象。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社交的重要平台,网络社交平台主要用文字和图片进行交流,与现实社交中的语言、身体交流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现在的聊天早已不再简单地追求信息传达,
更多地是在聊天互动中获得娱乐满足感”[2]。网络社交体对文字和图片的表达功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挖掘,如开发、使用表情包及网络社交用语等等。随着表情包网络流行热潮的退去,网络社交用语长更长新的特点进一步凸显出来,“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3]成为网络社交的必备技能。
近年来,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吊打”“内卷”“996”“社畜”等圈层用语,圈层用语往往和本圈层的某些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紧密相关。虽然圈层用语涉及的内容都是本圈层的,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及圈层和社交平台主体的重合,使这些圈层用语传播的场合并不局限于圈层内部。
、朋友圈都会出现圈层用语,圈层本身就是指某一个体,部分人的朋友圈也是由这个体组成的。圈层用语在社交平台中属于小众文化,但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叫阿中”的口号,刷遍了微博、、朋友圈。口号中的“爱豆”“阿中”就是圈层用语,虽然口号是饭圈女孩喊出的,但它的受众是大众,即大众都“被学习”了圈层用语。
本文所说的网络社交用语的“圈层化”主要是指、微博及网络视频APP等新媒体平台社交表达的“圈层化”,因为弹幕本身也存在社交的作用,所以本文将弹幕也归为社交用语。2021年B站的跨年晚会一炮而红,次元圈一时间引起了很多“圈外人”的关注,这是圈层
文化蓬勃发展的一大例证。目前、微博及弹幕都充斥着大量的圈层用语,朋友的日常交流或者微
信朋友圈都涉及圈层用语,虽然其传播的对象并不局限于某一圈层。微博是圈层用语的主要传播平台,微博的热搜、文章、视频及其评论区几乎都被圈层用语所充斥。这些都是网络社交“圈层化”的表现,使用圈层用语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化、年轻化的表现,很多时候我们被迫去接受和学习圈层用语。
2…网络社交表达“圈层化”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表达、日益进步的体验式消费、不断推陈出新的审美化风格都有力地促进了审美、艺术及文化的民主化和大众化。”[4]网络社交表达会出现“圈层化”现象,首先是因为互联网的崛起使文化话语权不再集中掌握在少数精英阶层的手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话语权的下放更加明显,这就是KOL(关键意见领袖)向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转变的根本动因。大众的流行文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逐渐衰落,受众选择的媒介的不同使我们接收的信息也有了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使受众很难共同认可流行文化。小众圈层文化随之崛起,B站、微博、豆瓣、知乎、虎扑等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悄然之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圈层文化。受众体可分为粉丝体、高校体、白领体,甚至可以细化到汉服体、二次元体、研究生体等等。在新媒体时代,每个受众都有话语权,都能成为KOC,这也为社交表达的“圈层化”提供了客观条件。
网络社交表达起初以通用的网络流行语为主,这里的通用主要是指使用体和受众体具有普遍性[5]。但是随着网络社交用户的年轻化,网络社交表达的“圈层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的、
微博尤其是弹幕用户以“90后”和“00后”居多,他们是随着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成长环境与“70后”“80后”有极大的不同。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知乎还是B站,“90后”和“00后”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站在“吃瓜”的最前线。对各种网络用语的了解使其逐渐成为信息富有阶层,而信息的富有及社交属性的活跃使他们为网络社交表达的“圈层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长期接受网络娱乐文化熏陶的受众审美品位降低,相较于晦涩难懂的高雅文化,更加倾向于不需要动脑就能接收的娱乐性较强的内容。”[6]
网络社交用语逐渐“圈层化”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圈层用语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即身份认同[7]。主要是指圈层用语作为网络流行用语中的主力军,其生产者、传播者都能够产生一种“意见领袖”的荣誉感,并且很多时候年轻人都把懂圈层用语、传播圈层用语作为一种时尚,不懂圈层用语意味着落伍,所以网络社交的“圈层化”
网络社交表达的“圈层化”现象研究
周璐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大众话语权的下沉,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多样化使大众流行文化认同变得困难,小众文化和圈层文化随即发展起来。网络社交的发展,使圈层文化扩大化,进入
大众社交。本文通过对网络社交表达“圈层化”概念的界定及其成因的剖析,寻求网络社交表达“圈层化”现象的应对之策,旨在为网络社交的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网络社交;“圈层化”;网络用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251-02
251
252
艺科论坛
其实是实现身份认同的一种表现,包括自我认同和他人
的社会认同[8]
受众不仅会在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还会在和圈层外的其他体的互动中形成社会认同,“在体里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会受到社会
的排挤,产生极大的自卑感”[9]
,由此可见社会认同的重要性。
3…网络社交表达“圈层化”的启示“网络媒介缺乏道德层面的约束,一味营造话题,具
有功利性”[10]
,网络社交用语本身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很多网络用语是为了娱乐才得到生产和传播的。但是圈层用语在网络社交平台的传播给很多体带来了困难,比如非某一圈层而且网络接触频率比较低的受众,理解传统的网络用语对他们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圈层用语专业性强而且更新速度快,对他们来说更难以理解。
但是网络社交用语的“圈层化”并非是圈层有意为之,而是互联网和网络社交平台迅速发展的结果[11]。网络社交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可能屏蔽任何体,而且即使并非某一圈层的体但只要频繁使用社交平台基本都能理解一些常用的网络社交用语。“网络是一片属于年轻人的崭新领域,网络节目要想在这个多姿多彩
的领域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12]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圈层,而这个大的圈层是由很多小圈层组成的。事实上,每一个受众都在某一个甚至某几个圈层之中。很多传统词汇“蕴藏着深刻的人生
哲理与文化价值”[13]
,不可能明文规定禁止圈层用语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展,但应该有所选择,如规避对所有词汇的缩写,这会使汉字文化的发展受到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提笔忘字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为了方便而将汉语词汇全然简化为拼音首字母缩写。“汉字是国学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今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文
化之根与精神之源”。
[14]
其次,网络社交平台是公共场合,我们应该提倡“圈层”,做好自我约束,不应该将完全的“圈层化”语言搬上某些网络社交平台,如弹幕、微博的公共话题评论区。因为圈层用语在这些公共场合出现,势必将一些社会体屏蔽在外,不利于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我们应该为
市场提供真正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东西”[15]
最后,圈层用语的蓬勃发展也是传统汉字语言文化再生的表现,“各行各业一直致力于探究如何实现传统
文化与各行业发展的共生问题”[16]
公益广告用语
,很多圈层用语实际上是传统汉字语义的衍生。“无论形式如何变化,真正能
打动观众的永远是好内容。”[17]
比如“路人”,本意是路过的人,在圈层中“路人”是指对某个明星不甚了解,保持中立态度的人。圈层用语跟传统汉语的本意有相通之处,“尊重自然,敬畏一切生灵,以自然之子的身份记录
和歌颂大地万物”,[18]
圈层用语本身就属于汉语,两者都是对自然表达的形式,“善于从身边细微的小生命身
上看到自然最本质的规律”[19]
。因此对这些圈层用语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汉字文化本身就极具包容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汉字的内涵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圈层用语主要依托网络传播,趣味性和娱乐性更强,有利于对外文化传播,可以“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知
道,完成一次有利的文化输出”[20]
4…结语
圈层用语本身是某些体的小众文化,但是随着网络社交和新媒体的发展,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且影响着
大众文化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使网络社交便捷且多样
化,对于网络社交的“圈层化”,一方面,我们应该对圈层用语抱有积极的态度,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社交用语,并且增强了网络社交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另一方面,圈层应该做好自我行为约束,应该注意某些圈层用语的使用场合及对象,了解其产生和使用意义,不应该将使用圈层用语作为大众网络社交过程中身份认同的标准。
参考文献:[1]…杨晋,张正弦.表情包亚文化在人际传播中的影响分
析[J].艺术科技,2019,32(07):286-288.[2]…黄晓宇.从《霸王别姬》看京剧艺术与影视艺术的
融合[J].艺术评鉴,2019(15):141-142.[3]…薛芳芳.浅析媒体消费文化对日常生活审美的影响
[J].戏剧之家,2019(29):204-205.[4]…张小凡,徐爽.浅析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非语言传播
[J].大众文艺,2019(02):173-174.[5]…杨晋.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体化进程[J].汉字文化,
2019(15):33-34.[6]…张天娇.《地下室手记》中“地下室人”的矛盾心理
探析[J].名作欣赏,2018(15):52-53.[7]…匡华,易媛.网红现象的审美危机[J].今传媒,
2018(10):58-59.[8]…易媛,匡华.从宋代墓志看《汉语大词典》的例证之
不足[J].大众文艺,2018(14):168-170.[9]…黄晓宇.网络主播的行为出位研究[J].戏剧之家,
2019(17):229-231.[10]…薛芳芳.从美学角度解读苇岸散文[J].汉字文化,
2019(15):58-59.[11]…黄晓宇.浅析棚内竞技真人秀的创新发展——以
《王牌对王牌》为例[J].艺术评鉴,2019(14):161-162.[12]…易媛,匡华.“恒兀兀以穷年”新释[J].青年文学家,
2018(26):80.[13]…张天骄,曹泽双,焦健.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故乡意
象——以刘亮程的散文为例…[J].神州,2018(16):11-13.[14]…刘雯,杨晋.互联网视阈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研
究——以《汉字英雄》节目为例[J].汉字文化,2020(22):165-166.[15]…杨晋.影视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共生问题探讨[J].
汉字文化,2020(16):146-147.[16]…易媛.《朗读者》开场白的辞格研究[J].青年文
学家,2018(27):150-151.[17]…匡华.论曹文轩小说语言的美学特征[J].汉字文
化,2019(18):49-50.[18]…彭佳妮.网络流行用语“我太难了”的语义实践与
意义解构[J].汉字文化,2020(21):130-132.[19]…易媛.《语言学的邀请》述评[J].汉字文化,
2018(18):77-78.[20]…张小凡.家庭伦理诉求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2019(14):175-176.
作者简介:周璐(1996—),女,甘肃天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艺与传媒。
指导老师:陈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