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贾樟柯的生意经
导演贾樟柯的生意经
作者:***
来源:《财富生活·上半月》2020年第12期
        2020年10月18日,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闭幕前夜,影展创始人、导演贾樟柯在临时举办的媒体访上突然宣布,将与团队退出平遥影展。“可能今年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的最后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我们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全部是社会的资本……让平遥国际电影展摆脱贾樟柯的阴影,让它获得独立的生命力这是非常急需的,所以我们选择在它强壮的时候离开。”
        贾樟柯曾向媒体透露,每年要为平遥电影节筹资5000万元,没有了贾樟柯的平遥电影展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怎样的变数,人们好奇而期待着。
        贾樟柯在2015年12月底發了一条微博:“雾霾,下决心搬离北京。”然后回到了故乡——小县城汾阳,过上了“上午办公,下午写剧本,从两点半写到天黑”的生活。
        2017年,许知远带着《十三邀》去探望过贾樟柯一回。贾樟柯戴着墨镜,坐在自己的面馆里,和许知远谈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后来他这样形容那次会面:“那天在汾阳的村庄里,我带着他拜了关公,一起打了,一起坐了木马,一起坐了雪地摩托,之后是长谈。”
        印象中只有两个人让许知远的精英气在他的节目中格外受挫,一个是《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毕赣带着他坐在老家凯里的院子里嗑瓜子;另一个就是贾樟柯。两种相似的落地感与《十三邀》的气质隐隐相撞。但那种落地感恰恰是贾樟柯电影的养分,也是贾樟柯的养分。
        电影之外,山西成了这几年贾樟柯一切布局的据点:平遥国际电影展、吕梁文化季、贾樟柯艺术中心、山西电影学院、《山河故人》面馆……自称在各个电影节流浪的贾樟柯,回到了山西,也将他拥有的一切带回了山西。
        这其中,声势最浩大的就是平遥国际电影展。贾樟柯本想将电影展落地在大同或太原,后来平遥伸来了橄榄枝,政府承诺前三年给予补贴,逐年递减,第四年自负盈亏。到第二届的时候,贾樟柯说“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
        平遥电影展看上去前途无量:它有着贾樟柯的背书,有着当地政府的支持,今年这一届甚至“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完全实现了市场运作。
        然而贾樟柯的退出仍然为平遥电影展今后的走向带去巨大的变数,毕竟贾樟柯虽然喜欢拍文艺片,但他不是一个任性妄为的艺术家,而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商人。
        第一届影展,他请来了范冰冰做形象大使,对应的条件是范冰冰主演、李晨导演的《空天猎》入选展映单元。冯小刚也带着《芳华》来了,开幕式+开幕电影《芳华》的门票售价580元,于是第一届光开幕式门票就卖了87万元。
        平遥电影展的社会投资,一大部分也都来自他。他拉来了投资商不仅有陌陌,还有广汽和汾酒。贾樟柯与陌陌的相识来自于一条广告片——《陌生并不存在》,当时陌陌刚上市不久,APP负面新闻缠身,CEO唐岩萌生了请贾樟柯拍一条片子来改改调性的想法。COO王力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文中用山西共同记忆打动了贾樟柯——王力也是山西人。
        合作之后,贾樟柯遭到了质疑。但他在采访中回应:我毫无顾虑。记者问他:如果让你给伟哥拍广告你拍吗?他说拍。后来又有个记者问:杜蕾斯你拍你拍吗?他说拍。
        后来他和陌陌建立了合作关系,唐岩搞陌陌影业,他们合作了《一刀天堂》《不止不休》,后者在今年平遥影展拿了最佳导演奖,贾樟柯是监制。
        关于商业,贾樟柯极少扭捏,年轻的时候他就会做生意,最多的时候挣到过一万多块钱,后来还做了煤炭、旅游、酒店生意。
        如果没有拍电影的话,贾樟柯最大的可能是在山西某个广告公司里挣钱,或者自己开一家广告公司,“因为一度我的最高理想就是拥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广告公司,自己当老板”。
        《三峡好人》在国际上火了之后,商业广告开始上门。上大学时就拍广告的贾樟柯并不排斥,甚至干脆将拍商业广告当作一项主要收入,每年拍七八条,玉兰油、中国移动、京东、苹果等品牌都是他的客户,2020年他还监制并参演了劲霸40周年品牌宣传片。
        贾樟柯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过往:大学快毕业的时候,靠写专栏养活自己,稿费不高,他通过同学的关系,在北京电视台一档儿童节目里演动物,每周赚点钱。① 许知远曾说贾樟柯身上有种罕见的平衡感:在知识分子情怀与江湖气之间,在创造力与商业运作之间,他似乎都能从容不迫。
        贾樟柯一直在拍看上去票房很惨淡的文艺片,可他极少亏钱。在28岁的时候,他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小武》在柏林上映之后,他的存折里多了500万元。贾樟柯早期的片子虽然不能在国内公映,但在国际上很吃香,版权很畅销,比如《三峡好人》的版权卖到了75个国家,版权收入达4000万元。
        贾樟柯早期的投资者中,有北野武事务所的资深制片人市山尚三,他算是贾樟柯的伯乐,从《小武》时期就看好贾樟柯。但市山尚三也是个生意人,他选择贾樟柯也有所考量:贾所拍的电影成本低、用时短、销路好。《山河故人》虽然国内票房才2300万元,但全球总票房1亿元,成本4000万元。成本最高的《江湖儿女》也才耗费了8000万元。
        而且,他所导演的电影,自己都拥有三分之一的股权,并且还在不断创造着收益。贾樟柯保持两年拍一部电影的节奏,因为“财务自由”,他能够完全把握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能稳步拍摄自己的电影,中间没有太多彷徨等待的时期,跟财务上的独立是有一定关系的。它能够支持你拍你想拍的东西,用你想要的拍摄方式”。②投资小生意
        直到2014年年底,贾樟柯在微博说自己回山西开面馆了。记者给他打电话,他说“我正在做饭呢,电影的事不谈了,我现在不拍电影,开面馆了”。大家都猜测他是被《天注定》
的评价伤了心。巴西导演沃尔特为贾樟柯拍摄的传记片《汾阳小子贾樟柯》结尾,贾樟柯谈到了这件事,他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然后是大段的沉默。
        当然,一次的挫败并没有让他“绝于电影”,电影《山河故人》《江湖儿女》收获了口碑,2020年还有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等待上映,说到底贾樟柯还是在自己的节奏里。
        电影在拍,生意也照做。记者问他赵涛对他隐退开面馆有没有异议,他说:“没有,其实我产业挺多,面馆只是其中一个。”在他的自我认知里,他将自己视为投资人,而电影是个人非常强烈的爱好。
        贾樟柯2006年就跟御用摄影师余力为合作,开了自己的公司——西河星汇,持股60%。这家公司专门出品艺术电影,制作了《三峡好人》《我们的十年》《二十四城记》等多部影片,对国际电影节轻车熟路。王宝强主演的《Hello!树先生》也由这家公司出品,贾樟柯做监制,导演是贾樟柯扶持的青年导演韩杰。
        2015年,贾樟柯又和好友成立了上海暖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打商业片的开发。第二年,暖流就拿到了3000万元融资,估值3亿元,《一刀天堂》的出品方就是暖流。
        接着,他又入股了一家新媒体公司——以上传媒,以上传媒的联合创始人是原《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李径宇。李径宇是山西吕梁人,贾樟柯喜欢和老乡做生意。他借由以上传媒,推出了“柯首映”,这是他短片计划的一部分,专门做全球短片线上影展与视频节目。
        业内炙手可热的欢喜传媒也与贾樟柯有合作。2017年西河星汇就与欢喜传媒绑定了,合作期为6年。《江湖儿女》的出品方之一就有欢喜传媒,而在《江湖儿女》里,你能看到欢喜传媒股东徐峥、欢喜传媒签约导演张一白的客串。
        其实从贾樟柯的投资来看,他始终没有脱离电影。即便是在山西老家做的实体投资,也都与电影相关。
        平遥电影展首席执行官梁嘉艳这样评价贾樟柯:他身上有很多企业家的特质,做事有决断力,尊重游戏规则。③
        譬如平遥电影展,贾樟柯和当地政府开会开了多达11次,从无到有搭建团队,拉来投资,落地实行,一个仅有艺术头脑的人是做不来的。
        “柯首映”的推介发布会上,贾樟柯做了一场演讲,他的台风就像一名做惯了新品发布
的CEO。他为发布会做了一个漂亮的结尾:“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留下了两个山西人的名字,李彦宏和贾跃亭,会不会留下第三个‘贾樟柯’的名字?我不知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