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
第六章教育观察研究
第一节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观察是人类在经验世界中获得外界信息的最基本方法。我们每天都在观察,我们擅长观察,因为我们在环境中的生存以及我们所关心的其他人在环境中的生存都依赖于观察。在幼年时代人就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观察技能:过马路时观察交通信号灯,小心锋利的物体,鉴别出陌生人等等。通过观察,孩子可以更好地熟悉周围环境,也促进了以后的学习。
观察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会获取系统观察的技巧,因为持续的、仔细的观察是优秀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观察能力,包括确定观察目的的能力、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分析与解读观察结果的能力等,才能把握幼儿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长期的教育观察,收集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教育研究中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应
用最广泛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透过直接观察取得有关教育活动及教育现象的资料,可作为进一步分析与解释的基础,既是教育研究中收集各种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和研究假说是否成立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学知识发展的源泉。
本章从介绍观察研究的含义、特点、类型、步骤以及功能和优缺点等一般性知识入手,着重叙述观察研究的具体做法,最后再介绍两种典型的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
观察,就是人类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的行为。
教育观察属于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比较客观的第一手教育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遵循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2.客观性;3.自觉性;4.全面性;5.协作性。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1.目的明确
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观察哪些或不观察哪些是由研究的目的所决定的,观察往往选择那些对研究来说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事物,而且最终的目的还在于要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
2.真实自然
观察是在对象不加干预控制的自然状态下进行,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考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表现。因为,只有在不加任何干预的条件下,行为表现才是真实自然的。
3.直接翔实
记录要详细和完整,既是当时记录不够完整,事后也必须尽快地将记录草稿补充完整。翔实的观察记录可以让之后再回忆观察情境时形象更加鲜活,更容易回忆。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
教育观察研究根据不同属性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①。
(一)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①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0—72
根据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自然观察是指对观察不加控制,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精心的观察。实验室观察是指观察者对周围条件、观察环境、观察对象等观察变量作出一定的控制,采用标准化手段进行观察。后者往往属于实验法范畴。
(二)现场参与性观察与客观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现场参与性观察与客观观察。现场参与性观察要求观察者作为事件发生的现场成员之一,深入实地场景,参与到当时的活动之中进行观察,这样可以身临其境地关注和理解所需观察研究的事物。客观观察
中观察人员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加以观察的,不干预被观察者的活动,也没有任何让其发展变化的举措。
(三)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
根据观察是否有目的、有计划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系统观察要求全面整体地了解所观察的对象或现象,通常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观察过程和预先做比较周密的计划。局部的个别观察是只侧重了解某一个方面的情况,获得有关局部问题的认识。
(四)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
根据在观察记录方式上能否将原始的资料信息保留下来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封闭式观察通常指表格记录,需预先选择行为及其项日类别,观察时视线集中于所选择的内容,较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判断作记录,在观察表格上划记号或打勾。开放式现察是随事件的自然进程作实况描述.其特点在于记录保留了较多细节和事件行为的顺序,事后仍能通过文字记录重现所观察的事情和现场情景。
(五)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
根据观察的性质、结构以及对观察过程控制程度的不同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正式观察结构比较严谨,观察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需预先作周密的计划,且通常需要严格确定行为定义和编制记录表格,还需预先训练观察者和建立观察的信度,对观察结果可以进行数量化统计分析。正式观察实际上是指比较系统的有控制的观察,非正式观察则结构比较松散,但较易于实施。非正式观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的描述性观察。通常正式观察均应在非正式观察基础上才得以进行。研究者往往需通过非正式观察,将感性经验归纳提炼,使观察逐步集中于一定的目标或焦点,并在非正式观察中确定完善行为定义和观测的项目指标,设计适宜的观察表格和记录方式等,为进一步正式观察和深入研究作好充分准备。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步骤
观察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因此应用观察法收集资料时,就应该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系统性的要求。观察的程序可以下四步;观察准备工作;实施观察;
做观察记录;整理分析观察资料,撰写报告。以下分别说明各个步骤的实施要点:(一)观察准备工作
观察实施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定观察目的
观察本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观察目的决定了所需收集资料的内容和用途。一般来说,在选定研究问题时,也就基本确定了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目的,因为观察是针对研究的待答问题和研究假设决定的。
2.制定观察项目和指标
在决定观察目的之后,还要进一步列举具体的观察项目,并做适当的界定。观察项目清单一般来说是以研究的变量为基本框架,所有研究的待答问题和研究假设中涉及的变量,除可使用问卷、访谈等其他方法获得信息之外的变量均要转换为观察项目,才不至发生遗漏。在制定观察项目时,还要区分要观察行为的性质,看其是否是高推论行为,那些抽象、不明确的、必须经由观察者主观推论才能判断的行为,属于高推论行为。比如某个孩
子是否认真听讲。那些具体、明确、—经观察即可直接判断的行为,属于低推论行为。比如一堂课中孩子是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是否有提问行为等。在观察中必须将高推论行为按照合理的标准转换为低推论行为,观察方可继续进行。总之,观察的项目要有如下几大特点:具体化,有明确的限定;便于记录;指标不可模棱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