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前教育观察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
了解并且掌握学前教育观察实施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
了解并且掌握学前教育观察实施的步骤
三、教学难点
了解并且掌握学前教育观察实施的步骤
四、教学时数:4学时
五、作业
回忆梳理学前教育实施的步骤,并且掌握观察的记录方式
六、教学反思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学前教育观察的实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观察实施的步骤。
一、进入观察现场
尽可能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动
讲究观察记录的方式、方法
二、观察记录
定性观察记录
定性观察记录
同学们,我们根据前面的学习,简要回顾一下什么是定性观察记录?
定性观察记录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书面语言、用录音与摄像设备记录口头语言、行为等。
定性观察记录可以分为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仪器记录
(一)描述体系
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描述,既属于分类体系,又属于开放定性的体系。
往往抽取较大事件的片段,同时对行为的各方面进行记录,形成对某个方面的整体认识或者概念。
(二)叙述体系
与描述体系的区别在于不是预先设置的分类,而是事先抽取一个事件的片段,在观察的同时对相关事件与行为做详细真是的文字记录,必要时还可以加入观察者的一些主观评价。
(三)图式记录
用位置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是一种直观的观察记录的方式。
一种观察记录的辅助手段,既可用于定性观察,也可用于定量观察。
(四)仪器记录
运用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仪器对事件和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记录的方法。
一种辅助性手段,在定性与定量观察记录中都可以运用。
同学们刚刚我忙呢简要分析了定性观察记录,我们对照一下定性观察记录来看一下我们的定量观察记录。
在定量观察中,研究者往往要对观察行为或事件进行结构分解,依据分解的类目和因素设计观察量表,收集事实性的量化的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量化处理,以期获得科学、客观的结论。
定量观察记录主要有:时间取样记录、事件取样记录、等级记录
(一)时间取样记录
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次数的一种观察记录方式。行为或事件是外显的和经常发生的。
(二)事件取样记录
事件取样记录:从被试多种多样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情景中,等待所要观察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全貌的观察手段。
事件取样记录的要求:
(1)预先确定目标行为事件,并给需要观测的行为事件下科学的操作定义。
(2)观察研究者需要预先考虑观察记录所需的内容:尽可能记录幼儿之间的真实谈话与交往。
(3)观察记录钱要确定观察的样本人数。
(4)现场记录应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
(5)在对事件取样记录的资料进行量化分析时,研究者应考虑量化指标。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三)等级纪录
等级纪录是观察者带着某种目的,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次观察,然后用某种等级评定量表对所要研究的特性加以评定的观察记录手段。往往在事后以来记忆对行为事件作出评定,是对行为事件做出评估,而不是描述。
等级纪录可以有如下几种记录量表:
(1)数字评定量表:
数字量表是用数字来代替等级内容的描述,即对所要描述的等级类型赋予数字顺序。
常用的形式有3点量表与5点量表。
(2)描述评定量表:
描述评定量表是以文字来描述各类行为的价值程度,通常对文字描述的等级类型赋予数字就可转换成数字评定量表。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前观察法的实施,我们要注意在进入现场的时候要尽量不干扰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动,一定要清楚自己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记录方式,仔细区分好定
性观察记录和定量观察记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