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一、填空题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 使用语言 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听说读写 四项;另一方面是指 分析语言 的能力,带有较强的 直觉性 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    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 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两部,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选择。
7、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 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系统
8、独词句 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
9、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 词语爆炸 现象”。
10、自然观察法 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 运用社会交往规则 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知思考 的能力。
12、语言符号的 任意性强制性 是对立统一的,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13、一般说来,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 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前词语发声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 语言获得语言学习 语言教育的过程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 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7、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18、语言观念 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19.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 前言语 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 言语发生 阶段。
20.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 感知能力、前语言 发音能力 和前语言 交际能力
21.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22.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 口语 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  词汇数量 的增加、词类范围 的扩大,以及 词义理解 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23.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 包含的词语数量、句子中 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24.制订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2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 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 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26.符号的 任意性 特点是就语言创制之初而言的,一旦进入交际就对人们有 强制性
27.独词句的出现 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这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28.语音的发生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非自控音  阶段、 咕咕出声  阶段、
牙牙学语  阶段、  学说话  阶段、    积极言语发展 阶段。
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省略音      替代音   重叠音       
30.有关幼儿词类掌握的研究表明,幼儿首先掌握  实词        ,其中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  名次,其次是  动词  再次是 形容词   
31.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他们已经出现  语法意识
32.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 谈话  讲述    听说游戏  早期阅读 文学作品学习  五个方面。 
33. 制订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3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来确定,还应该根据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来选择。
35.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 示范模仿法 视听讲做结合法  游戏法 表演法  练习法 
36.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词义泛化  ”、“ 词义窄化 ”、“  词义特化  的现象。
37.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 学习新词 ,扩大词汇量。
3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 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两类结构。
39.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 语音    词汇    语法  三个方面。
40.语言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 任意性  ,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 强制性 
41.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 单词句 阶段,然后进入 双词句 阶段,再进入 多词句 及至最后进入 成人句阶段。
42.  词义窄化 的原因是儿童对某类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适当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43. 语言能力  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              语言运用能力 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44.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 正确分辨语音  ,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 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45.  词义泛化  ,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_ 文学欣赏___ 文学创造 _两种类型. 2.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方法主要有:_ 复述和朗诵  _ 表演_____创编      3.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4.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__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__、第二 语言创设谈话情境 、第三_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_。      5.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有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它要求幼儿使用的是 独白语言。                       
                                        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7.讲述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时的基本步骤是:感知理解讲述对象_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__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_                                        8.早期阅读环境包括_物质环境__精神环境                                  9.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__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___效果分析_。      10._语言能力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_语言运用能力 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11.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12.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 亲子共读 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13.  语言能力  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 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1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 专门的机构  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 教师自己 制订。                                15.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16.  行动研究法    是指研究人员和一线
教师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17.  游戏法 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18.  实况详录法  要求详细完整地记录被试者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19.  他人评价法  是指评价对象以外的其他主体进行的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幼儿园内部的其他教师、管理者或园外的同行、大专院校的老师。                20.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 画报  。                                              2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 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  的评价,另一方面是 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的评价。                  22.自然观察法 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23. 双语学习  是指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24.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 具体性练习性、含蓄性 的特点。            25.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包含三个特性:经验性新奇性 趣味性 26.听说游戏的主要类型有: 语音练习  游戏、  词汇练习  游戏、 句子和语法练习  游戏、 表述能力练习 游戏。                                              27.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  观察评估法    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  档案评估法  等。   
                                                    28.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 前书写 以及 外语  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二、判断题
(√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 ×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6.“××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  )7.“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  )8.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
(×  )9.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10.语言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
(× )11.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12.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 )13.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 )14.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15.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16.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 )17.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 )1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19.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
(√  )20.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