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这段时间申报课题,看到很多老师对研究方法的名称写得不规范,故发如下内容:
研究方法不出“硬伤”
1、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
2、研究类型或途径、或某种提法口号不等于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不能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并列;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上下结合等不是研究方法。
3、准确把握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特征、步骤方法。
如,文献研究法•
A、概念特征:主要指围绕某个教育问题,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形成对教育问题及其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B、主要渠道:(1)书籍;(2)报刊;(3)档案(含文件);(4)非文字资料(图片、音像、实物、歌曲等);(5)网络数据库.如,中国国家图书馆:opac。nlc。gov
.北京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pku。edu。cn。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lib。hunnu。edu。中国期刊网: http://www。cnki。net。
C、查阅核心:(1)代表著作和论文;(2)研究问题的程度和主要观点;(3)存在的不足或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D、成果形式:文献综述、研究述评或研究背景等。
再如,教育观察法
A、概念特征:是指主持人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者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得出分析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B、研究步骤:①明确观察目的。②编制观察量表.③组建观察团队.④实施观察过程。⑤整理观察材料。⑥分析观察结果。
C、案例描述:观察目的、过程描述、观察数据表、事实描述、结论分析。
D、成果形式: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观察报告。
还如,个案研究法
A、概念特征: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人或者团体机构)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一种方法。又称“解剖麻雀法”和“个案追踪法”.其特征是个案的典型性、深入性、全面性。
B、研究分类:(1)追踪法。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实施追踪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提出改进意见。(2)追因法。确定问题、假设原因、设置对比、数据检验、结果分析。
(3)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作业、自传、绘画、特长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知识、情感等.
B、研究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搜集个案资料。③分析个案资料。④实施个案指导。⑤追踪指导研究.⑥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又如,经验总结法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调查、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是经验的新颖性、普遍性、实践性、发展性、实用性.特别注重经验的转化.
2、研究特点:概括主题、归纳要素、形成观点、揭示规律、验证理论.
3、基本步骤:①确立总结对象.②搜集相关材料。③现场相关调查。④分析关键资料.⑤撰写总结报告.
比如,叙事研究法
•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师生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研究特点:以“故事”为研究载体,以叙事为主要研究途径,采用口述、现场记录、日记、开放式访谈、自传等方式开展研究。
3.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问题。②选择研究对象。③记录教育故事。④分析得出结论.
再如,行动研究法
1、概念特征:是指由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从教育工作需要中寻课题,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教育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
2、方法缘由:始于英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强调行动与研究的结合,“为行动而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3.基本步骤:
第一轮:
①计划.(比如,问题:学生认为科学只是回忆事实,而不是探索事实!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计划:改变课堂提问策略.把提问的中心转移到鼓励学生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寻答案。)
②实施(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能够使他们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自己尝试归纳答案和结论.)
③观察(通过录像和录音,记录孩子们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各自的表现,特别留意学生与以往不同的行为,关注那些利于达成目的的行为。)
④反思(为了使全班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走,我认为还要适当地加强引导,适当加强情景控制,但是,过分的控制会破坏探索性提问。)
第二轮:①计划(继续贯彻原初的基本设想和计划,适当减少控制性陈述)②实施(在以后的课堂中减少控制性陈述)③观察(记录学生在控制性陈述减少的情境下的表现和行为)④反思(………)。
还如,实验研究法
1、概念特征:指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的方式,来揭示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实验只能是准实验。
2、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比较:
对象 条件控制 干扰因素 价值取向
教育实验 人 只能相对控制 多而复杂 伦理要求强烈
科学实验 物 基本能控制 少而简单 伦理限制薄弱
3、基本步骤
①提出研究假设(假设:对数学作业题结构进行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题的比例为7:3或8:2,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质量。自变量:原因变量。因变量:结果变量。无关变量:教师、学习内容等)
②选择实验对象(高一(1)班为实验班;高一(2)班为对比班.两个班级平时的数学学习成绩相近)
③进行实验前测(实验前,运用有关心理测试量表、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测试量表,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水平等进行测试)
④严格组织实验(高一(1)班的数学作业题结构进行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
练习题的比例为7:3或8:2。高一(2)班仍用以前的作业布置方式)
⑤进行实验后测(实验结束后,运用有关测量工具,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水平重新进行测试)
⑥分析检测数据(对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⑦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要素: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假设、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讨论、实验结论、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