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微型金融机构发展模式借鉴
摘 要: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30余年来,不断深化以农村信用社改制为标志的农村金融改革,大力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鼓励发展面向“三农”的中小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微型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在此背景下,借鉴国外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的经验,总结国内典型发展模式,对于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型金融机构;发展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5.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55-02
一、引言农业银行小额贷款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型金融作为一种为农村低收入阶层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和扶贫的创新模式而兴起,它是一个比小额信贷范围更加宽泛的概念,是小额信贷金融深化和持续化的结果(张伟,2010)。它被认为是改变贫困体在金融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削减贫困的金融机制
和制度创新,在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东欧转型国家以及加拿大甚至美国等发达国家都迅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运动。
二、国外发展经验借鉴
结合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本文以墨西哥康帕图银行(compartamos banco)、玻利维亚团结互助银行(bancosol)和美国联邦小企业署(sba)为例,三者均是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在不偏离小额贷款领域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对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墨西哥康帕图银行
康帕图银行(compartamos banco)是墨西哥为了帮助边远的农村和社区中的家庭微型企业于1990年成立的乡村银行试点项目,并于1995年实现收支平衡。2000年,康帕图银行成功转制为受管制金融机构(sofol),标志着康帕图正式由非政府组织转为金融公司,可以提供流动资金、抵押贷款及其他类型的贷款,还可以获得商业性融资,这对于康帕图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康帕图获批改制为商业银行,开始吸收存
款并提供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产品;2007年,在美国和墨西哥成功上市,筹资约4亿美元。2010年利息收入达604.8亿美元,净利润188.3亿美元。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康帕图银行实现了由非政府组织向正规金融组织的商业化转型之路,并能持续性地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