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盘水市农村金融问题的调查报告
刘 智
〔内容摘要〕 我市农村金融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此,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完成传统农业的产业升级,要着力解决阻碍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要素循环的障碍,特别是农村经济部门与农村金融部门之间的政策割裂,营造一个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关 键 词〕 农村金融 调查报告
〔作者简介〕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要小康,“三农”要和谐,离不开金融的信贷支持。解决农村发展难的问题,就要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我市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缺失,金融支农弱化
从经济性质看,传统农业的货币化程度很低,难以在生产过程中自行完成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积累,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部门中非农转化加快,农业部门对资金尤其是金融资金投入需求强烈,但事实上却难以从金融部门信贷供给这个巨大的“盘子”中获得足够的份额。2007年1—9月首次出现了农业贷款绝对额持续下降的情况,9月末,六盘水市农业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10537万元(去年同期增加33485万元)。对农业的支持持续弱化,使金融支持“三农”弱化问题相对而言更加突出。
小额信贷下滑。据市扶贫办提供资料:2006年以前,我市都能完成省下达的小额扶贫贷款任务。2006年底省下达我市任务为应发放6910万元,至目前为止,仅完成5858.6万元,占任务数的84.7%。
(二)农村金融缺失的原因分析
1、银行机构收缩,金融支农平台在减少
近几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退出不发达地区的改革,不仅弱化了对农业的支持,也弱化了对不发达地区经济的支持。一方面,使得农村基本上就只有农村信用社唱独角戏,差不多是农村信用社独力承担支农重任;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退出不发达地区带来的县域、市域经济组织纷纷转向农村信用社寻求支持,导致农村信用社有限的支农能力被分流分割,特别是近年来的煤矿大规模整合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大量资金需求,使得农村信用社过多卷入支持非农企业发展、支持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等,导致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占比和对支农的重视程度均在下降,市各农村信用联社支农贷款占比持续下降。
2、银行利息增加,农户贷款负担在加重
小额信贷出现下滑的原因之一是人民银行五次提高利息,而省贴息5%未变,使得农民承担的利息提高。据调查,小额信贷年息盘县10%以上,水城县8%,六枝7%左右(原来年息为6%—7%)。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受挫。
3、工作衔接不好,小额信贷发放渠道不畅
2007年是农村信用社初次接手该项工作,一是工作不熟悉;二是信用社要求小额信贷在
原建档立卡情况下发放,乡镇提供的名单,信用社又不愿意发放。三是乡镇积极性不高,原来发放贷款有本金0.5%的奖励和利息5%的奖励,现在没有了,信用社也没有把小额信贷任务作为目标考核内容,所以工作积极性不高。
4、缺乏财产抵押,农户很难得到大额贷款
农户拥有的宅基地、房产、耕地使用权等无法流通和转让,即缺乏有效的财产抵押,不能得到对扩大生产经营的大额贷款的支持。据调查,农户或农村民营企业因“不到担保人”和“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而得不到贷款支持的占70%以上。
5、贷款政策限制,农业项目贷款得不到满足
一是由于银行的贷款政策从总行制定政策时就是以国家发改委的产业政策为依据的,加之,国有商业银行都是法人统一经营结构,即经营权在省级银行,各市、地级以下银行没有贷款决定权,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就能顺利得到贷款批准,如果不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范围,就连申报都困难。但在我市这种不发达地区,有的项目虽不属国家鼓励的范围,但也不在限制范围内,属产业过渡的项目(例如60万吨—90万吨的洗选厂)和一些效益好
的小项目(如2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得不到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而就是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一笔贷款最多也只有1千多万元(我市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余额1.45亿元,商业银行法规定,一笔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的10%),杯水车薪。二是农村金融的支持政策尚不健全,贷款风险较大,农村信贷的比较收益长期低于城市信贷,就难以保证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然产生“挤出效应”。利益驱动将使银行“贷农不如贷工,贷小不如贷大”,并促使机构网点向收益高的地区转移(这是近些年银行从农村撤销机构、收紧信贷的根本原因),导致大量农村资金被吸纳外流,而利率市场化的农村信用社,由于高利率刺激了贷款积极性(从表2可看出,农村信用社信贷增长速度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平均水平)。 三是农村资金缺乏回流机制和渠道。从金融投入看,由于银行只有存款的任务而没有贷款在存款地的比例规定,以及利率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目前对商业金融机构的担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配套政策措施缺乏,吸引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金融机构通过资金上存、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金融债等方式流出了大量资金。从项目实施上看,农业项目对银行资金的吸引力不强,有的银行一听说是“农”字号的项目就失去了贷款的积极性。
二、解决我市农村金融缺失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存在的农村信贷服务缺失问题,与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形势很不适应,必须切实加以解决。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完成传统农业的产业升级,除需要国家投入去支撑外,更重要的是着力解决阻碍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要素循环的障碍,特别是农村经济部门与农村金融部门之间的政策割裂,营造一个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从政府、银行和农村环境三个方面解决农村金融缺失问题。
(一)政府加强服务
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要结合我市实际,要从优势和特出发,以《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龙头,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银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与农相关的产业、企业的信贷投入,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外流。三要抢抓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扩大的机遇,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市农业六大优势特产业和农业科技产业,采取政府贴息支持、发展贷款担保中介机构和对支农贷款保险等鼓励发展的政策,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性银行对我市农村经济的倾斜支持。
(二)银行创新改革
一方面,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要解决我市农村信贷服务缺失的问题,必须从我市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着眼,积极争取政策,进一步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健全种类较全、功能完善,既符合国家改革政策,又比较贴近我市农村经济金融实际的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发挥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使其在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中尽可能的有所作为,使农业银行为农服务;二是以扩大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为契机,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在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设立农业发展银行机构,使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大额信贷支持;三是按照国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在已经完成统一法人社的组建,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整体经营实力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再积极创造条件,向农村合作银行过渡,把农村信用社建成一个法人治理完善、经营机制灵活、支农效果明显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要根据贫困县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和需求,在县城、城郊和农村服务盲区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机构,以提高农村信用社机构和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使其真正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四是对应利率政策上,在国家调整(提高)利息后,农村小额信贷得到的补贴也应该相应调整(提高),以减少农民贷款的成本。
农业银行小额贷款
另一方面,构建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从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看,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应通过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来加以缓解,不能单纯依靠向有关金融机构施加政策性压力来解决,而是通过有效竞争,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使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在构建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可适当放宽农村商业金融的准入限制,在有效竞争模式下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三)农村营造环境
一是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融资机制。建立一系列符合农村产权、信用、产业、经营、技术特征的制度安排,使得“三农”融资得以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今后应该大力鼓励各类投资者,发展私人投资市场;二是鼓励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担保、评估等中介机构,探讨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尝试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产品,实行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等;三是在制定和完善地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发挥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使其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信贷服务的重要渠道;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