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破解匿名举报反馈难题的一大步文本刊全媒体记者康琴
高草乡原副乡长陈顺雄,是西昌“信访匿名举报反馈”探索的第一受益者。
2015年他到高草乡任职,了解到部分村民饮水困难,会同当地村干部,核算后决定向受益众收取每人100元的集资款用于管道开挖回填,却不断被村民匿名举报。
“这是中央纪委转办件。”西昌市纪委监委案管(信访)室负责人张玉平告诉记者,市纪委经过调查发现举报不实,本来做信访了结就完了,但他们多走了半步——2018年10月,在高草乡举行匿名举报公开反馈会。
信访举报是众反映问题、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渠道。而在信访举报中,匿名举报往往占很大比例。许多此类举报无法向举报人反馈核查结果,往往引起举报人和周围众不必要的猜想和误解。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西昌市探索举行匿名举报公开反馈。
得益于这半步,西昌当地匿名举报、重复举报出现了“双下降”,其中扶贫领域匿名举报件同比下降了92.85%。
“人都处理了,信访还是不断”
2016年,刘学强从凉山州纪委调任西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西昌是凉山州首府,信访量比州纪委本级的信访量还多。刘学强特意分析了西昌的信访情况,发现除了正常信访之外,“有很多是重复访、越级访。有些问题都已经调查清楚了,人都处理了,该给纪律处分的给了纪律处分,但信访件还是不断”。
西昌市纪委监委对这些重复访、越级访再进一步分析,到一个共同点——基本都是匿名举报。
无论是匿名还是实名举报,纪委都会按照程序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匿名举报没有具体事实,只是分析判断或者定性结论的,可不予置理;反映情节轻微的一般问题,可将问题摘抄给被举报人,责成其作出检讨或说明;反映重要问题、事实比较清楚、线索比较具体的,可先进行初步核实,再确定处理办法。
“由于匿名举报无法向举报人反馈核查处理结果,举报人不知真相,经常误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对自己反映的问题不管不问,因此引发重复访、越级访。”刘学强告诉记者,一次他接到类似信访后,去当地乡镇调研,向众解释举报的对象已经被处理了,他们直白地问,处理了怎么还在当干部?
目前,匿名举报如何反馈问题,在全国均是一个难题,尚无有效的反馈途径。
西昌市纪委监委经过反复调研,结合西昌市实际,多次综合研判后认为,匿名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在地
域上有一定关联。如果在被举报人或被举报单位所在片区进行集中反馈,有助于让老百姓甚至匿名举报人知悉情况,澄清事实、消除误会,增强众对党组织的信心和认同感,提高社会满意度,同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专题
70
“公开反馈也是给我们自身加压,案子查没查清楚,都得经得起检验。”刘学强告诉记者,监察体制改革后,对纪检监察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也想通过这个举措倒逼纪检监察干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公开反馈的“度”
张玉平告诉记者,这项探索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高草乡10月才“第一个吃螃蟹”,“中间几个月我们都在讨论这个公开反馈,哪些可以公开反馈、公开的‘度’在哪里?”
解决信访举报,不仅要把“进”的门打开、畅通信访举报通道,还要把“出”的路接通、接地气,“还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警醒”。从这点出发,公开反馈对象的“度”比较好把握。“我们根据信访举报的内容,大致能圈定一个范围,比如是某个单位或者某个乡镇。一个原则就是要把匿名举报人尽可能地纳入适度公开对象里面去。”在这点上西昌市纪委监委内部很快达成共识。
西昌市纪委监委内部争论的焦点是:是否所有的匿名举报都要公开反馈?比如有些涉及个人隐私,公开反馈是否会带来连锁反应?
讨论多次后,西昌市纪委监委出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两降两升”工作实施方案》,划定了“三个明确”标准,其中明确反馈范围,将重复举报、越级举报、反映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匿名件作为反馈范围,聚焦脱贫攻坚,把向扶贫款项“动奶酪”、对扶贫工程“动手脚”等问题的相关匿名举报作为反馈的重中之重。
“对查实的问题详细说明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对查否的问题说明原因,提供依据,消除疑虑。严格控制公开反馈的内容和范围。”张玉平称,原则上,由被举报人所在地纪委(纪工委)组织召开反馈会,联系纪检监察室参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匿名反馈,由市纪委监委领导参加。
“三个明确”中,有一条要求避免搞形式主义,没想到开始推行时,西昌市纪委监委发现一些乡镇纪委敷衍应付。“还是不适应,一些乡镇象征性开会、拍照,或者小范围内简单反馈。”刘学强称。
对此,西昌市纪委监委一方面对乡镇纪检干部做疏导讲解、批评教育,另一方面加大对反馈结果的抽查和监督力度,并将落实该项工作的情况,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
质疑的纪检干部尝到“甜头”
这项制度在实施之初,除了应付,还曾遇到不同的声音和阻力。
一些乡镇纪委,甚至西昌市纪委监委的一些人员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匿名举报反馈完全不
符合以往的理念,属于画蛇添足。按常规:线索核查清楚了,事情就算办完了。进行匿名举报反馈,不仅会加大线索处置风险,无端增加程序,而且需要花精力组织会议,增加工作量,甚至会变相鼓励老百姓检举控告,不利于社会稳定。
被举报怎么解除但很快,这些曾经提出质疑的纪检干部们尝到了“甜头”。经过匿名信访公开反馈后,重复访、越级访同比快速下降。
一个典型是反映四合乡吉木德村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工作不力的匿名举报件,不仅省纪委、州纪委有转办件,中央纪委也转办了相似的网络匿名举报件。
西昌市纪委监委立即召开涉及扶贫问题的匿名信访件集中反馈会,对举报内容进行详细解释,通报了在扶贫领域中优亲厚友等问题的处理结果。此后再也没有收到反映四合乡扶贫领域问题的信访件。
对于不同匿名举报件,西昌市纪委监委采取“四类”不同的反馈形式。
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线索,经查属实的,通过定期召开新闻媒体发布会、等方式公开通报核查处理情况,增强警示教育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经查,发现党员干部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用“第一种形态处置”的,责成被举报人在单位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或党建月会上作说明;对于不实举报,在案源地及时召开澄清会,公示“澄清信”。
“最主要的还是贯穿‘问题发生地就是问题解决地’的工作理念,以村民代表大会、‘坝坝会’‘农民夜校’‘红黑榜’为载体,创新多种形式反馈众关切的问题。”刘学强告诉记者,自开展匿名举报反馈以来,西昌市共召开匿名举报反馈党员大会27次、党建月会37场、组织生活会12次,共79名党员干部在会上作出解释、说明和检讨,对其他的党员干部有警示作用;以村民代表大会、“坝坝会”、“农民夜校”、“红黑榜”为载体共召开匿名举报会50余场,反馈问题189个,其中扶贫领域问题52个,让匿名反映的众及时了解其举报内容的核查情况。
在西昌市纪委监委看来,每一次的适度公开,就是一次现场的党风廉政教育。够得上处分的,等于就是一次案例的教育,够不上的,那也是一次党纪的宣传,这和“红脸扯袖”是相吻合的。
给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给违纪者一个警醒。既保障了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又倒逼纪检机关把监督执纪工作落实到位。西昌市的做法为破解匿名举报反馈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思路、
新办法。
7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